世博會是試金石 歷時幾個月的世博會的確是一個大舞臺,需要用到各種類型的服務機構,中小企業在其中實際上也大有可為。除了可以借此提升品牌之外,因為世博會要求的標準都比較高,還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參與的企業更加嚴格對待自身的產品和服務,這對于之后的發展非常有好處。畢竟品牌只是表象,最終還要落實到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上,否則也只是空中樓閣。
——浙江創業者秦勇
我的慘痛教訓
我剛剛創業兩年多,最近遭遇到很大的困難,倒不是業務做得不好,而是人員流失了很多。我與另外一個臺伙人為此聊了很多,也跟一些員工進行了交流,最后的原因歸于“企業文化有問題”。 我最初認為企業文化很虛,不過是一些文字表達的東西,看到《打造卓越企業文化的六大法則》這篇文章,讓我真正沉下來思考,作為創始人,我沒有在這方面付出多少努力,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員工最終離我而去。教訓很慘痛。
——成都創業者小艾
多介紹美國新趨勢
在上期雜志看到了對于AdMob的報道,其實在Google宣布收購以后,很多人都對這家公司感興趣,但國內并沒有什么更深入的報道。 希望《創業邦》以后能夠借助自身的優勢資源,把美國最新的創業趨勢和動態介紹進來,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相關資訊,從中獲得借鑒和啟發。
——北京讀者黃志遠
應挖掘獨特價值
看了上期雜志對于陳義紅和Kappa的報道,有些話想說。我認為對于《創業邦》來說,如果報道這類已經做到很大規模的企業(也已經被報道了很多),應該找到更準確的角度,挖掘出對于其他普通創業者更有借鑒性的內容,否則就體現不出獨特的價值來。
——深圳讀者曉菲
天使在哪里
很高興看到《創業邦》雜志推出了“天使在人間”這樣的系列報道,我剛剛創業不久,也曾試圖找過天使投資人,但現實與自己的想象距離很大。中國真正的天使投資人還是太少,又以那些明星為主,離我們這些普通創業者很遙遠。從我自身來說,所需的資金量并不大,更需要的其實是很實際的指點,就像個“創業導師”一樣,需要時就找他咨詢。希望以后能介紹一些這樣的天使投資人。
——上海創業者牛立生
貼近普通創業者
看《創業邦》雜志有一年多的時間了,與其他商業雜志相比,感覺更貼近普通創業者一些。在最近的一起雜志上,看到了“創業第一年”這個板塊,雖然報道本身可能還需要更有趣一點,但已令人欣喜。創業企業有那么多,最初的階段都是多么難熬啊,但外界更關心的都是所謂“成功”,其實更需要關注的是這些“困難”。
——西安創業者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