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和曾克慶在2009年調整了創業方向,并解決了產品供應問題,他們希望今年解決推廣問題。
最近,李杰和曾克慶將上線不久的“如此網”從北京城里搬到了昌平,那里的場地更大,自然環境良好,當然房租成本也能降下來。在B2C電子商務熱潮中,兩人希望能在戶外用品的垂直領域扎下根,今年的北京似乎沒有多少春意,但李杰正在等待“茂盛的成長”。
兩人最初相識于2005年的一次培訓,但之后并沒有深入交流。直到2008年底的一天,李杰在--網上遇到曾克慶,聽說對方在做體育場館預定的生意,一下提起了興趣,喜歡打臺球的他一直覺得等場地很麻煩,期待能有這類服務出現。兩人一拍即合,成了一對創業搭檔。
初次創業難免好高騖遠,曾做過投資的曾克慶與之前做平面廣告銷售的李杰打造試圖“運動服務平臺”,囊括所有運動相關的業務:裝備采購、運動社區、組織活動……十幾人的團隊需要聯系場館、進貨、客服,還推出了直投雜志。
對這個初次創業的草根團隊來說,一上來就拉開龐大的戰線,他們很快感到難以支撐。李杰和曾克慶開始考慮轉向:新業務要以網絡為平臺,而且資金需求不能太大,最好能馬上看到現金流入。最終他們鎖定戶外用品的電子商務。
戶外用品的市場規模還遠沒有普通的運動產品那么大,但李杰感覺到,隨著戶外運動逐漸流行,消費者對于產品的細分需求將會爆發。而這個領域長期以來基本沿襲“戶外產品戶外賣”的模式,包括探路者、三夫戶外等都以線下店面作為主要渠道,電子商務還有機可乘。
曾克慶之前曾找到過一些戶外用品廠商,對方一聽說線上銷售就高掛“免談”牌。但對方的“頑固不化”反而讓他們躍躍欲試:因為目前少有網商能從廠商直接采購,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有了優勢。
抱著再次試試看的心態,他們2009年8月參加了在南京舉行的亞洲戶外用品展,與參展的廠商一家家去談合作。雖然很多大牌廠商仍抱著觀望態度,但在接觸的10多家國內廠商中,不少都答復“可以考慮”,慕士塔格、洛馳、登山部落等3家很快就決定合作。
這給猶豫不定的他們打了針強心劑,也初步證實了開始的預測:對方早已看上網絡銷售市場,只是苦于沒有經驗才按兵不動。回到北京,他們又趁熱打鐵談下了思凱樂、康爾健野兩家廠商,這家“準”電子商務企業的產品線終于初成規模。
緊接著,他們又下杭州去拜訪網商同行,路上開始考慮新網站的名稱。由于覺得戶外運動跟大自然更貼近,他們想到過“原本網”、“本來網”,最后終于敲定“如此網”。李杰對網站的英文名字很得意,認為“Roochee”中英文都能照顧到,并且比較好記。
真正讓他們決定放棄最初龐大創業構想的是杭州里同行的一句話——“有些東西該放就放,不屬于你”。對李杰和曾克慶來說,有些事兒雖然能做,但短時間內無法帶來對等的資金回報;有些錢,即使并不難賺,但由于公司轉型,必須得放棄。
他們之前在網上曾經也賣過一些很好的產品。像回力702帆布鞋,當初進貨時無意發現款式“特別到位”,進價20多元,售價超過60元,賣得比淘寶商家更好,貢獻了不少收入;像歐姆龍血壓計等產品,同樣火過一陣。李杰最終想明白了,
“別的事兒再怎么賺錢也和咱們無關了,處理掉庫存之后,反而覺得豁然開朗。”
船小好掉頭,從最初的廣泛定位到專注的“如此網”,更像一次拐彎,能從戶外用品廠家直接訂貨解決了很多之前出現的問題,負責產品采購、客服的同事都很興奮。由于對戶外用品不夠內行,李杰和曾克慶又找來一位供應商的朋友做合伙人,解決了產品供應隱患。
李杰認為,戶外用品在中國的認知度并不高,大家認得顏色灰暗的登山鞋。防水面料的沖鋒衣,卻不知道里面的門道。他們的網站采取圖文并茂的形式,如果顧客不懂得那些專業術語,會提供細致的解釋和比較,真正幫助用戶選購到合適的產品。
如今,李杰已開始找到網站運營的感覺,帶領著年輕的團隊不斷提升用戶體驗;而曾克慶則更多地跑到外面去尋找資源,他希望今年能與幾家有影響的旅游網站達成合作,讓解決了產品問題的“如此網”再低成本地解決推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