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身商海的創業者不是坐等著資金來發展公司業務,他們會想各種辦法達到目標。
當有創業者跟我說,招聘一些公司發展所需要的管理人員讓他們無力負擔的時候,我就擔心這些初創企業是否能夠生存下去。
每家初創企業可以使用更多的人、運用更多的營銷手段、采取更多的產品開發技術、接觸更多的融資渠道等等,零零總總,不一而足。但投身商海的創業者不是坐等著資金來發展公司業務,他們會想各種辦法達到目標——通常依靠他們周圍現成的人:他們的員工、供貨商、甚至是客戶。
比如,不向新招募的管理人員支付固定的薪水,而是按照逐步升級的方式實施:隨著公司長大,薪水也同步上升。還有一種做法:在業績目標實現之后,不是給予2.5萬美元的獎金,而是將底薪從7.5萬美元提升到9萬美元。
聰明的創業者也會利用與供貨商之間的關系。如果公司業務穩定發展,供貨商通常會給予靈活的賬期,這可以作為一種低成本的信貸來源。同樣,很多律師事務所給創業企業的報價更低。(如果你公司沒有享受到這個,可以到一些分類信息網站上去找找那些經驗豐富、但暫時失業的律師,讓他們給你提供法律服務,你也給他們的簡歷上添點彩,互利互惠。)
另外一條省錢并且能打動投資人的做法是,在銷售的時候做市場調研,沒有哪一種方式比市場測試更可靠的了。不要搞什么小組討論或者做調查,在做促銷的時候帶個攝像機就行了。事后再調出來慢慢看,并做些分析。這樣的一系列視頻內容可以用于市場研究、優化公司的銷售技巧、培訓未來的員工、并且可以展示給潛在的投資人看。
客戶通常也是很好的信貸渠道。比如,大部分服務型企業可以設計出一項負擔前期成本的產品。一個活動策劃人能夠以幾百元的價格將某城市的活動導游線路賣給客戶,不但可以刺激客戶的消費,還可以獲得一些前期收入;一個商業顧問可以出售手里的投資人名單或者市場調查方法。
白手起家、自力更生需要一些創造力、努力和激情,但說到底,這些才是創業精神的真正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