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萬農民種植轉基因作物等五則
焦點
1400萬農民種植轉基因作物
【本刊訊】(記者 吳金勇)2月23日,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在北京發布報告稱,2009年共有5個國家的1400萬農民種植了1.34億公頃轉基因作物。
其中,種植面積超過100萬公頃的有八個國家。榜首是美國,達6400萬公頃;巴西為2140萬公頃,以10萬公頃的微弱優勢超過阿根廷位列第二;中國則以370萬公頃位列第六,轉基因棉花是其最主要的轉基因作物。
歐洲種植轉基因作物的積極性仍然不高。2008年,歐洲有七個國家種植了10萬余公頃轉基因作物。由于德國退出,2009年的種植面積有所下降,六個國家僅種植9萬多公頃。其中,2009年,西班牙種植了占歐盟八成的轉基因抗蟲玉米。
全球近一半轉基因作物種植在發展中國家,而種植轉基因作物的1400萬農民中,約有九成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小農戶?!斑@個強有力的事實擊破了轉基因作物僅能夠服務大型農戶和發達國家的觀點。”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前任所長黃大昉說。
相比之下,2008年共有1330萬農民種植1.25億公頃轉基因作物。
ISAAA還認為,轉基因水稻和抗旱性狀被視為未來全球利用轉基因作物的兩個最重要動力。
中國農業部2009年為兩種轉基因抗蟲水稻和一種轉基因植酸酶玉米頒發了生物安全證書。這一變化也引來了ISAAA的高度關注?!爸袊蚵氏戎С洲D基因水稻和玉米,有望影響轉基因糧食和飼料作物在亞洲乃至全球的認可。”該組織創建者兼主席Clive James說。
該組織同時預測,抗旱玉米可能于2012年在美國推廣,2017年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推廣;菲律賓在2012年之前、孟加拉國和印度在2015年之前接受應用黃金水稻——一種能夠產生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的轉基因水稻。
ISAAA是一家非營利性組織,旨在通過知識共享和作物生物技術應用減輕饑餓和貧困。
人物
陳宜瑜
2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在英國倫敦白金漢宮榮獲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以下簡稱WWF)2009年度愛丁堡公爵環保獎章(The Duke of Edinburgh Conservation Medal)。
陳宜瑜多年來致力于資源環境保護、流域綜合管理和生態系統管理等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
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獨立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之一。愛丁堡公爵環保獎章是WWF最有聲望的獎項(1990年之前也被稱為WWF金獎)。
關鍵詞
第112號化學元素
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2月19日宣布,經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確認,由該中心人工合成的第112號化學元素從即日起獲正式名稱“Copernicium”(哥白尼元素),相應的元素符號為“Cn”。
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于1996年在粒子加速器中用鋅離子轟擊鉛靶首次成功合成了第112號化學元素的一個原子,2002年重復相同的實驗又制造出一個第112號化學元素的原子。
新元素原子質量約為氫原子質量的277倍,是得到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正式承認的最重的元素。
為紀念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于去年7月向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提出了命名建議,最終將新元素的元素符號定為“Cn”。
人類智力大腦結構圖
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愛荷華州大學、南加州大學以及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的神經系統科學家們近日宣布,他們已經共同繪制出影響人類一般智力(general intelligence)的大腦結構圖。
這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被刊登在今年2月第四周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研究人員發現,智力水平的高低通常取決于大腦兩個半球所共同組成的網絡所發揮功能的強弱,而并非單一的結構所能控制。
看科學
肺內皮細胞的力量網絡
北京時間2月21日,由《科學》雜志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評選的2009年度“科學與工程視覺挑戰”獎評選結果出爐,分別揭曉了圖片類、圖解類、信息繪圖類、交互式和非交互式媒體類五個獎項的冠軍。
這一作品贏得圖解類第一名。它拍攝的是一個4米高、5米寬、2.5米深的立體模型,代表了肺的內皮細胞在形成血管時所產生的力量網絡。
模型是根據肺部血管的細胞生物學實驗和電腦模擬制成的,由位于美國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家開發,旨在探究生命系統中的基本過程及其在生物醫學和建筑領域內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