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的債務危機正在向歐元的危機轉化,歐盟面臨著政治意愿和制度缺陷的雙重壓力
《財經》記者 金焱
在金德爾伯格關于金融危機的敘述中,他將歷次危機分為瘋狂、驚恐和崩潰三個階段。而受金融危機拖累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傳遞的情緒一直都是驚恐。
希臘巨大的財政赤字,已經成為歐元貶值的強力推手,目前歐元對美元匯率跌幅超過10%。霍特(Hult)國際商學院教授尼科斯索拉柯迪斯(Nikos Tsorakidis)對《財經》記者說 ,“希臘的GDP只占歐元區的0.2%,經濟重要性似乎不大。但對這個歐元區成員國,資本市場在等待一個說法。如果說法缺失或不被接受,同樣債務壓身的歐元區重要經濟體西班牙、意大利怎么辦?”
自從希臘債務問題在2009年年底被放置在聚光燈下以來,對希臘經濟崩盤的擔心,已經引發了市場連續數周對希臘股市及政府債券的拋售。
從債務危機到政治危機
全年融資530億歐元應對資金缺口的重任,壓在希臘政府肩頭。1月25日,希臘政府發行了首批國債。這批五年期國債6.2%的利率比德國同期國債高出了381個基點;三天后與德國同期國債利差更擴大到462個基點。1月份希臘十年期國債利差創下自1999年歐元面世以來的最大值。希臘政府還必須在3月融資50億歐元,4月和5月各融資200億歐元,以便在上半年完成70%的融資計劃。
盡管有評論指責一些大公司沽空希臘國債,但希臘國債遇到重挫的主要原因還是投資者對于希臘消滅赤字信心不足。
事實上,希臘政府消滅赤字的努力正遭到國內的重重阻力。
在2月11日歐盟特別峰會召開前一天,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表示,希臘將盡其所能在2010年年內,將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降低4個百分點,至8.7%以內。此前希臘政府宣布,在未來一年內政府部門將停止招聘新公務員;關停并轉一些政府機構;公務員工資將削減10%。為了在年底前增加收入,政府還將增加燃油稅,推遲退休年齡,嚴厲打擊偷稅漏稅現象。
這一系列舉措的推出同時收到了掌聲和抗議。
2月10日,數以千計的希臘公務員舉行24小時大罷工,包括機場航站樓工作人員、海關人員、稅務所公務員、公立醫院醫生、公立學校教師等,導致航空交通及公共醫療服務受到影響,全國鐵路交通陷入癱瘓。
瑞典國際投資集團Proventus投資總監安德斯瑟林(Anders Thelin)對《財經》記者解釋背后的原因說,過去希臘經濟過熱,在生產力沒有提高的前提下,工資卻大幅增長,期間貨幣貶值雖然進行了一些修正,但目前的實質減薪仍然讓民眾難以接受。
希臘政府財政政策的低透明度也引發了一場信任危機。
近日,希臘透過衍生工具隱瞞赤字的傳聞甚囂塵上。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話披露,希臘早于2008年之前,與15家券商銀行安排掉期交易協議,其中部分券商給付希臘的款項,可能協助希臘隱瞞真實赤字規模。這些互換協議使希臘赤字規模達到標準,并在2001年順利加入歐元區。
瑞銀集團經濟學家史蒂芬迪歐(Stephane Deo)從技術上分析了希臘政府的預算變化,認為在技術上難以令人信服。如果按其預算計劃,2010年到2012年連續三年緊縮財政,意味著三年內結構性赤字要驚人地縮減9.5%,這本身難以實現;此外,希臘的經濟增長率能否如預期表現也令人生疑。
歐盟紓困面臨障礙
希臘政府對財政赤字的修正,關系到希臘的經濟乃至政治穩定,而對歐元區以及歐盟則有更深遠的影響。金融市場近期對希臘債券及歐元的反應,已經印證了史蒂芬迪歐的疑慮。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顯示,1月下旬對沖基金和其他大型期貨投機組織看空歐元的頭寸量較平時多出2倍多。這是自2008年10月以來歐元看跌情緒最嚴重的一次。
希臘的債務危機正在向歐元的危機轉化。
歐元面臨的困境是,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使任何主權債務違約都會對銀行體系造成沖擊,并擴散到其他領域,更何況歐元本身也比較疲軟。史蒂芬迪歐由此說,底線是希臘絕不能違約。
若想不違約,就需要救助者。圍繞著救助者的身份,媒體充斥著謠言與否定;市場上則充滿了針對希臘債務危機引起的看多或看空的投機。德國和法國作為歐元區的核心國,最有能力施以援手;而且,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數據顯示,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90%的外債(包括公司債和主權債),是由以德國和法國為主的其他歐洲國家銀行持有的。
市場因此有理由猜測德國將牽頭發起200多億歐元的希臘援助計劃。不過,德國財政部發言人馬丁克萊恩鮑姆否認了這樣的說法。他表示,目前德國還沒有制定援助希臘應對債務危機的特別計劃。而法國經濟部長拉加爾德2月21日在希臘報紙刊發的一次采訪中表示, “我們的整體意愿是希望在歐元區內部解決問題。”
針對希臘債務危機,歐盟已召開若干次會議,包括2月份連著的三個重要會議——2月11日的歐盟特別峰會、15日的歐元區財長會議和16日的歐盟財長會議。但沒有出臺解決方案的會議只能徒增人們的失望情緒。
對此,尼科斯索拉柯迪斯對《財經》記者分析說,希臘的危機顯露了歐盟自身糾葛的種種問題。歐盟和歐洲央行沒有一個應急機制來應對債務危機之類的緊急事件;歐元區也未準備好以應對投機的攻擊。
史蒂芬迪歐對《財經》記者解釋說,實質的援助形式在歐盟遲遲推不出來,主要是因為歐盟的結構安排缺陷及法理障礙。
《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下稱《馬約》)推出時,被奉為歐盟經濟貨幣一體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馬約》明文規定,禁止歐洲中央銀行和成員國中央銀行向成員國或共同體的公共部門機構,提供透支或者類似透支的貸款;禁止歐洲中央銀行和成員國中央銀行直接向這些機構購買債券;禁止歐洲中央銀行接受或者尋求其他機構的救助指示等。如果把希臘的案例與《馬約》的規定一一對應,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歐盟委員會發言人2月22日說,歐盟目前尚無為希臘提供資金支持的計劃了。
“歐盟是一個貨幣聯盟而不是一個財政聯盟。歐盟插手成員國的財政預算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與其他一些區域不同,歐盟沒有聯邦預算來補償面臨崩盤危險的一國政府。歐盟的援助因而只能是通過有限的結構基金的途徑。”史蒂芬迪歐說。
結構基金是歐盟最主要的政策工具之一,包括歐洲區域發展基金、歐洲社會基金、歐洲農業指導暨保障基金以及漁業指導財政工具四大項。
歐盟委員會分配給成員國中GDP低于歐盟平均水平75%的地區的結構基金額度占歐盟總預算的三分之一。2010年歐盟財政預算為1415億歐元,因此結構基金約為400多億歐元。這筆基金在援助其他國家以后再分配到希臘,顯得杯水車薪。
希臘的財政赤字問題,因為摻雜進更多的因素而變得越來越復雜,漸漸從一個經濟問題向政治問題轉變。對于歐盟,則需要面對政治意愿和制度缺陷的雙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