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陳爽樂在家待業一年多了,仍然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最近她在男友支持下,在匯東繁華地段租了門面開了個時尚服裝店,自己當起了老板。
開業前幾天進店的人不少,但下手出貨的少。后來進店的三三兩兩,東看看西瞧瞧,然后上趟廁所就走了。再后來,有的客人干脆進得門來直接往最里面的衛生間而去,出來也直接走了,簡直把她的服裝店當成了公共廁所。
生意日漸清淡。爽樂就端了凳子在門前守候,這樣空氣更好,看來往人流也少些寂寞。在人流中常有人停下來向她打聽附近哪兒有公共廁所,開始她出于好心,讓一些內急的問廁者進入自家店面的衛生間,后來人太多把衛生間搞得太臟,她便不愿意再讓人進她的衛生間了。有人丟給她一元錢說上個衛生間就往里沖,她攔不住也就認了,有時候一天下來衛生間的收入就有好幾十塊錢,而衣服卻沒賣出去一件。
坐在門前的爽樂閑來無事就將《今日晚報》翻來覆去地讀,那天她看到了一篇記者專訪,標題是《匯東很繁華公廁很難找》。專訪說,匯東很繁華,但是找個廁所卻很難!最近,市民陳女士講述了她找廁所遭遇的麻煩。據調查,匯東幾條主干道確實存在廁所少的問題,有的干道上甚至連一座廁所都沒有。
爽樂看著看著便看出了一種特殊味道,甚至有些興奮起來,一條生財之道從她腦海中慢慢浮出水面……
第二天爽樂將男友寫的“內有衛生間,歡迎光臨”的牌子立在門前,陸陸續續便有客人丟下五毛或一元的票兒堂而皇之走進服裝店的衛生間。到中午時分,如廁之人居然排起了長隊。晚上九點關門之后,一清賬衛生間收費居然逾百元。而衣服只賣出一條短褲,就賺了十多元。
從此陳爽樂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經營衛生間上,服裝反而成了陪襯。
因為只有一小間男女共用的方便之處,顯得十分擁擠,常常會出現排隊等候的情況,爽樂心里很急。思考了幾天之后,她下決心投入資金擴大衛生間。找到房主商量,房主說只要不改變主體結構且延長租期有穩定收入就好商量。爽樂的男友便找來施工人員敲敲打打地干開了,不到一個小時就來了幾名城管人員叫立即停工,說沒有規劃手續不能隨意改建。爽樂便只好去找規劃部門,規劃上的人說,這兒是商鋪不能規劃成廁所。這事便卡住了,一拖就是月余,而如廁的人卻有增無減。后來還是爽樂的男友通過其父親的關系向有關方面疏通了一下,說只是內部裝修,不是改建廁所,有關方面也就閉了一只眼睛。
工程完工,秩序井然,爽樂的臉上又樂開了花。
報社記者對這個新生事物進行了專題采訪報道,充分肯定了爽樂的大膽探索,既為群眾解了急,又為政府分了憂,還為自己開辟了生財之道。輿論一出,社會嘩然。不少商鋪紛紛仿效,一時如廁真是方便,各方面都贊譽有加。爽樂創新有為,經居委會推薦被衛生部門評為“創建衛生城市先進個人”。
不久,工商部門卻給爽樂送來了一份處罰決定書,主要內容是說她超經營范圍,須立即停止廁所收費項目,并限期到當地工商部門接受處罰。同時,物價部門也發來通知,擅自增加收費項目且未經批準,須停業整頓云云。
爽樂一時不知所措……
責任編輯 聶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