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氣潮濕,陰冷多雨,容易引起關節肌肉疼痛,或使原患有風濕性關節炎者舊病復發。如原有外傷史,則疼痛更容易發生。因此,隨著春季的來臨,人們應小心呵護自已的身體,以防風濕疼痛發作。
中醫學認為,風濕屬于“痹癥”范疇。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見的肩頸痛、腰腿痛、坐骨神經痛、電腦肘、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等均屬于痹癥范圍。
治療巧用藥
一、解熱鎮痛藥
①雙氯芬酸鈉膠囊:具有抗炎、抗風濕和解熱鎮痛作用,口服每次1粒,每天2次。②布洛芬片:作用同上,口服每次0.2克(2片),每天3次。③吲哚美辛(消炎痛)片:每天3次,每次25毫克(1片)。
以上3種(只選其中1種即可)藥均為飯后服,必要時加服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膠體次枸椽酸鉍等)。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出血傾向者以及孕婦慎用。
二、肌松類藥
①氯唑沙宗片:為較新型的肌肉松弛藥,可松弛患側肢體肌肉,緩解酸、麻、脹、痛等癥狀;口服每次0.2~0.4克(1~2片),每天3次;②安定片:為常用的鎮靜催眠藥,同時具有肌松作用,對伴有失眠者尤其適宜。每次2.5~5毫克(1~2片),每天3次,或睡前1次(駕駛車輛和登高作業等工作期間慎用)。
三、中藥類
①追風透骨丸:具有通經絡、祛風濕和鎮痛等功效。口服每次6克,每天2次。②大活絡丸:作用同上,口服每次6克,每天2次。③復方丹參片或三七膠囊:均有活血化淤、通絡止痛的功效,口服每次3片,每天3次。④外貼膏藥(可選麝香跌打風濕膏、傷濕止痛膏、奇正藏藥膏等)。也可用中藥湯劑如獨活寄生湯(獨活9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風、川芎、人參、甘草、當歸、芍藥、干地黃各6克)或木瓜白芍湯(白芍30克,木瓜、雞血藤各13克,葛根、甘草各10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預防——春捂秋凍有道理
要預防風濕痛的發生,首先要做好避風、保暖措施。每天適時開關窗門,既要保持空氣清新,又不至于讓寒風吹襲。如果房間比較潮濕,可使用空調機、抽濕機等電器抽濕,使室內濕度保持在適當范圍。春天乍暖還寒,要注意保暖,古人說“春捂秋凍”是有一定道理的。
此外還要因地制宜開展文娛體育活動。如做工間操和課間操等,均能消除工作、學習時因長時間單一姿勢所帶來的軟組織疲勞;低頭伏案工作時間不宜過長,其間可做些伸頸、擴胸、伸腰、踢腿和屈伸肢體等簡單運動。業余時間如能跳跳舞、唱唱歌則更佳,但如果要參加劇烈運動,則要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以及運動時的保護。
合理的勞動姿勢、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如抬重物時髖膝要先彎曲、下蹲,腰背伸直,確認身體可以承受物品的重量后,再緩慢用力起步。背重物時,胸稍前彎,髖膝稍屈,起步要穩,步子不宜太大。睡眠時,要選用合適的枕頭,給頭頸部以良好的支撐,雙髖雙膝稍屈為好,并避免受風、寒、濕等邪的侵襲。
編輯/張宇 zhangyu@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