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用“土方法”治好兩個孩子的夜哭癥。那是1964年,妻子將1歲多的兒子背到我工作點看我,當晚兒子哭個不停,一夜不安。第2天,我決定用我的方子治治兒子的夜哭,碰巧工友不滿1歲的女兒也夜哭。于是我買來炙甘草30克,分作2包;蟬蛻14個(去頭和爪),也分作2份。每個孩子1份,水煎服用。這兩個孩子吃了4服藥,就不再夜哭。
廣西陽朔縣 陸炳生
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小兒在夜間常常啼哭不止或時哭時止,多發生于新生兒及嬰兒。中醫稱之為“夜啼癥”,發病原因多與小兒脾臟虛寒、心(肝)經積熱、暴受驚恐等有關。
蟬蛻(蟬的幼蟲在變為成蟲時蛻下的殼,多收獲于夏秋季節)味咸、微甘,性寒,具有散風熱、透疹、定驚的功效,主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風疹瘙癢、驚癇抽搐、破傷風等。蟬蛻治夜啼在古代醫書中多有記載,如《本草綱目》云“蟬蛻能治小兒噤風天吊,驚哭,夜啼”。《赤水玄珠》曰:“治小兒夜啼:蟬蛻二七枚,辰砂少許。為末,煉蜜丸。令兒吮。”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蟬蛻含甲殼質、氨基酸及鈣、鎂、鐵、錳、鋅等礦物質,具有鎮靜、抗驚厥、解熱作用;炙甘草能益氣補中、安神寧心。二味相伍,共奏祛風解痙、定驚安神之效。
上方對驚恐所致的夜啼癥效果最佳,其表現為:入睡后驚動易醒、醒后啼哭不止;或夜間突然啼哭,似見異物狀,精神不安;或睡著后作驚惕,面色青灰,脈象急數。
注:上方可加水200毫升,煎10分鐘濾汁,等溫時給小孩喂(灌)服。若夜啼屬脾寒者(表現為:睡喜伏臥,曲腰而啼,哭聲低弱,腹喜摩按,四肢欠溫,食少便溏。唇舌淡紅,苔薄白,指紋多淡紅),上方加艾葉1克,煎服;如心經熱盛者(表現為:入夜煩躁啼哭,哭聲響亮,見燈火尤甚。面赤唇紅,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尖紅,苔黃,指紋紅紫),可加竹葉3克,沸水泡或煎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