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媽是某中學的退休教師,患骨質疏松癥已多年,常年腰腿痛,還曾經兩次骨折。50多歲的人,背就駝了。醫生告訴她要長期補鈣,所以每天都按時服用鈣片,從未間斷過。
前些日子,胡大媽因為頭暈、頭痛反復出現,便去醫院看病檢查,結果是血壓出了問題,收縮壓是180毫米汞柱,舒張壓也達100毫米汞柱,必須馬上降壓。醫生開的處方是硝苯地平等降壓藥,還讓她定期測量血壓。
回到家里后,胡大媽認真地閱讀藥品說明書,看到硝苯地平是一種鈣拮抗劑,她心里產生了疑惑:自己一直在服用鈣片補鈣,如今再用上這鈣拮抗藥,一個補鈣,一個“拮抗鈣”——這不成了一對相互對抗的“冤家”了嗎?是不是醫生一時疏忽開錯了處方?考慮了好久,胡大媽還是決定去向醫生問個明白。
補鈣劑、降壓藥,可以“和平共處”
從字面上理解,人們會覺得鈣拮抗劑與補鈣是矛盾的。而事實上,鈣劑與鈣拮抗劑這兩個看似對立的藥物,在人體內發揮藥理作用時,并不會互相沖突。
鈣劑與鈣拮抗劑為何能在人體內“和平共處”呢?鈣是人體必需的重要元素,人們每天約從食物中攝取400毫克左右的鈣,其中的99%與磷結合后沉積于骨質中。鈣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理作用,是構成人體骨骼的基本原料,其強度足以支撐人的體重與肢體的各種活動。
人體中的鈣除大部分分布在骨骼及血液中,還有極少部分存在于血管內皮細胞與心肌細胞中,它們含量極微,卻有著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果這些細胞內的鈣離子增多,會使血管和心肌收縮能力加強,導致血壓增高。尤其是小動脈血管的持續收縮,是高血壓發生的直接原因。
鈣離子拮抗劑能阻止細胞外鈣離子進入細胞內,所以能有效降壓。但它們調控的是細胞內的鈣,對血液中鈣的含量沒有影響,更不會拮抗鈣的其他生理作用。所以,高血壓患者服用鈣拮抗劑,與同時補充鈣劑并不矛盾。
相得益彰,不是“冤家”是“好友”
鈣劑與鈣拮抗劑不但不會互相沖突,而且還能夠相得益彰,互為促進。
醫學研究表明,對于高血壓患者,補鈣還可以起輔助治療作用。原因是當人體缺鈣時,人體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就會增多,這種激素會使細胞膜對鈣離子的通透性增加,促使細胞外的鈣離子進入細胞內,導致血壓升高。
而補充鈣質后,這種由缺鈣引起的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就不會發生了。據美國醫學雜志報道,每日食鈣量小于300毫克者,高血壓的發病率是每日食鈣量大于1200毫克者的2~3倍。此外,補鈣還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有助于防止動脈硬化,對高血壓患者非常有益。
反過來說,由于鈣離子拮抗劑可以抑制鈣離子內流進細胞,使其留在血液中,進而促進骨內鈣沉積,對骨質疏松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因此,二者不但不會沖突,還是可以互相幫助的“好朋友”。
編輯/張宇 zhangyu@jtyy.com
>> 小知識
鈣拮抗劑是一類非常重要的降壓藥物,通過抑制細胞外鈣離子進入細胞內,抑制心肌收縮和減慢心率,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壓下降。它也是一個成員眾多的大家庭,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等多種藥物。鈣拮抗劑的品種很多,凡是藥名的后2個字為“地平”者,就屬鈣拮抗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