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鳳不僅長得漂亮,還愛打扮,雖說已年近四十,依然吸引不少男同胞的目光。
一天早晨,肖鳳洗過臉,正準備化妝。突然,她從鏡子里發現,眼眶周圍的皮膚,變成了暗灰色,特別是下眼皮附近比較明顯。愛美的她用毛巾洗了又洗,擦了又擦,怎么也弄不掉。
“怎么變成 ‘熊貓眼’了?多難看呀,這是怎么回事呢?”心急的她趕緊去了醫院。
通過醫生的講解,肖鳳了解到,月經期間,由于身體內分泌的變化,有些女性會出現黑眼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熊貓眼”。經期過后,黑眼圈也會自然消退。
祖國醫學認為,人的“氣血”盛衰及臟腑變化常在面部有所反映。因此,如果面部變化較明顯,黑眼圈持續時間較長者,應及時請醫生檢查。
月經期間,除了可能出現 “熊貓眼”外,其他眼部變化也可能與月經有關,只是平時易被人們忽略或誤認為其他原因。
屈光不正
有近視、遠視、散光的女性,月經期內屈光不正度數可能會增加,并可出現頭痛、視疲勞等癥狀。經期過后,這種屈光不正狀態可恢復至先前正常水平。
月經期間突然出現的屈光改變、視物模糊,大多只是暫時現象,不必因此更換眼鏡。
眼皮水腫
有的女性常在月經期內發生眼皮水腫,經期過后又可自動消失。如能在月經前兩天服用谷維素或中藥逍遙丸等,癥狀多可減輕甚至消失。
眼部淤血
某患者行霰粒腫(眼瞼里面黃豆大小的硬結)手術時剛好是在月經期,手術切口僅有3~4毫米。當時因局部加壓,未見明顯出血。可到了術后第2天,眼周都變成了青紫色,還有嚴重水腫,眼結膜也呈紫紅色。后經熱敷等處理,半個多月的時間,眼部的淤血腫脹才完全吸收。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女性月經期內常有出血傾向,在此期間應盡量不要做手術。即使是很小的手術,也有引起大出血的危險,甚至誘發其他不良后果。
眼壓增高
值得警惕的是,有青光眼潛在危險的女性,月經來潮前幾天可出現眼球發脹、視力不清等眼壓增高表現,還可伴有頭痛、煩躁易怒、失眠乏力、腰酸、腹痛等癥狀,月經結束后可逐漸減輕或消失。若在經期出現此類不適,應及早就診。
總的說來,月經生理之所以能影響到眼部,多由于雌激素代謝障礙,引起下丘腦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使局部血管擴張,進而影響眼部的感覺神經、視神經,使眼部出現充血、脹痛、畏光流淚、視力下降等不同的癥狀,一旦月經通調,這類不適就不易發生或較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