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美國,有個特殊的感覺,就是這里的人特別注意牙齒保健。據說健康保險中專門有“牙科保險”。兒子家三口人幾乎每月都要定期去牙科看牙、洗牙,進行一整套保健處理,不管有病沒病。
有一天我跟孫女去湊熱鬧,想了解一下情況。一進診室便見一幅醒目橫聯上面寫著“Toothache is not sick, in pain is terrible。”這正是中國那句老話“牙痛不算病,痛起來卻要命”。一位叫麥西亞的老牙醫介紹說,這就是他行醫一生的心得。因為是同行,老醫生高興地打開他的電腦病案文擋給我看。他重點打開幾個患者的病歷,來證實他那“牙痛要命”的心得,讓我受益匪淺。
韋爾#8226;絲的不明發熱
麥西亞老醫生點擊一個叫Weir.si的病歷給我看,照片顯示是一位俊俏的年輕女性,黑人,30多歲的樣子。
“她是一位南美移民,叫韋爾#8226;絲。”老醫生說,“初來看牙時就有較重的牙周膿腫,我給她放出膿來,讓她再復查,可她沒聽我的話,好長時間沒來。直到半年后,內科醫生介紹她再來看牙科。原來這半年,她反復發燒,可就是查不出什么原因。后來心臟檢查出來有雜音,經心血管詳細檢查和多次血培養,才確診為‘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內科醫生懷疑感染源于牙病,叫她來找我。這算找對了。”
老醫生指著兩張化驗單讓我看,分別是血液和牙齦的細菌培養,都是同一種細菌——草綠色鏈球菌。
實際上,即使只有輕度的牙周炎癥,也會有數億細菌藏在牙周袋中。患牙周膿腫或膿瘺時,細菌最容易由此進入血中,而發生菌血癥或敗血癥,特殊細菌(草綠色鏈球菌)寄生在心內膜上,就引起心內膜炎。如果韋爾#8226;絲最初能聽老醫生的話,徹底治好牙病,心內膜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羅西的血栓病
“即使不得心內膜炎,也可能引發其他心血管疾患。”老醫生說:“牙齦細菌可能在人們刷牙時進入血液,隨著血流在體內到處旅游,并在距離口腔很遠的地方釋放毒素,破壞血管壁,形成粥樣硬塊和血凝塊阻塞動脈。”
老醫生打開羅西的病歷,照片是一位50多歲的中年人,遺憾的是已經截掉一條下肢。麥西亞老醫生告訴我,羅西就是由于多年的牙周病未愈,而過早的發生動脈硬化,多次發生血栓。他的右腿血管被阻塞時,做了取栓手術,但術后再次阻塞,最終他還是失去了這條腿。取出來的血栓經過化驗,找到了與牙周病相同的細菌。可見牙周細菌感染是羅西動脈血管堵塞的元兇。
有研究顯示,牙周病患者發生心臟病的風險高于一般人。一項針對波士頓1231名男性做的研究指出,牙齒不健康的人,死亡率是其他人的兩倍,死于心臟病的人尤多。
另一項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男性保健專家做的研究也發現,44119名被調查者中,牙齒掉得越多(牙周病的跡象),健康越差。在6年追蹤期間內,不到10顆剩余牙齒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比牙齒完整無缺的人高1/3。
愛蓮莎的流產
“這是愛蓮莎。”老醫生指著打開的病例照片上的一位中年婦女和她懷中的嬰兒說,“那年她已經36歲,才生下第一個孩子。她20幾歲結婚,連續多次流產,婦產科診斷她‘習慣性流產’,經多年治療都無效。一次,她來看牙,敘述了自己的苦衷。我覺得這可能與她的慢性牙周病有關,于是建議她堅持治療3個月,牙周病治好了。半年后她懷孕了,沒有再流產,直到足月生下這孩子。”
牙病引起流產,道理其實并不復雜,患牙周病時,細菌大量繁殖,與機體免疫細胞作用,產生免疫蛋白質,可對身體各部位形成有害影響,有的蛋白質會使子宮收縮,引發流產。
有研究表明,牙齒不好的孕婦容易流產、早產,患牙周病的孕婦所生嬰兒有生命危險的可能性約為一般人的8倍。
凱羅的不幸
凱羅是一名英俊的青年,老醫生介紹說:“他初診時才21歲,大學生,小伙子很棒,牙齒排列整齊,只是口腔衛生不好,有輕度的牙周炎,自己說牙齦好出血。我勸他要好好治療,定期來處理。可是他沒有聽話。”老醫生嘆口氣。接下來的照片,凱羅一張比一張瘦弱,最后竟成了皮包骨,看來是病入膏肓了。
老醫生傷心的說:“他得了艾滋病,可他否認同性戀和一切性接觸的歷史,也沒輸過血、吸過毒,不知道艾滋病是怎么感染來的。直到后來曾和他同窗兩年的一名學友也艾滋病垂危,他才想起當年他們共用一個衛生間,常混用牙具,他牙齦出血,不正是對艾滋病毒大開門戶嗎?”
老醫生說,凱羅已在兩年前死亡了。因牙病繼發感染艾滋病的病例,他已遇到不止一個了。老醫生鄭重地說:“好萊塢明星有條規定,在拍‘吻戲’前,雙方都要驗血查是否患艾滋病,并看口腔醫生,他們這樣做絕不多余。”
老牙醫的親身體會,給我上了生動一課,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保護牙齒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