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三凈”
要想健康長壽就必須加強養生保健,研究證明,能做到“三凈”的人,會收到較好的養生效果。
一、體外凈。重視個人衛生,保持環境整潔,不但是一種美德,也是增進健康,防治疾病所需要的。
二、體內凈。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多種廢物和毒素,若不及時排出,就會危害身心健康。要保持體內干凈,必須重視“四通”,即大便通、小便通、汗腺通以及血管通。
三、心內凈。 一個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光明磊落,心胸坦蕩,沒有雜念,少點私心,這是保持心理平衡、維護身心健康的基礎和保障。
(摘自《大眾衛生報》文/王桂香)
世界衛生組織
評出6類最佳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第113屆會議對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議題進行了研討,提出了全球健康新戰略,指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導致眾多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向人們推薦了6類最佳食物,并提出相關建議,如控制飽和脂肪的攝入量,以不飽和脂肪取而代之,多吃蔬菜、水果、豆類、粗糧等,希望人們以一種健康的飲食習慣對待生活。
最佳水果:依次是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獼猴桃、芒果、杏和西瓜。
最佳蔬菜:紅薯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又是抗癌能手,為所有蔬菜之首,其次是蘆筍、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蘿卜、薺菜、金針菇、雪里蕻、大白菜。
最佳肉食:鵝、鴨肉化學結構接近于橄欖油,有益于心臟,雞肉則被稱為“蛋白質的最佳來源”。
最佳護腦食物:菠菜、韭菜、南瓜、蔥、椰菜、菜椒、豌豆、番茄、胡蘿卜、小青菜、蒜苗、芹菜等蔬菜,核桃、花生、開心果、腰果、松子、杏仁、大豆等殼類食物以及糙米飯、豬肝等。
最佳湯食:雞湯最優,特別是母雞湯,有防治感冒、支氣管炎的作用,尤其適于冬春季飲用。
最佳食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等尤佳,植物油與動物油按1∶0.5的比例調配食用更好。
(摘自《家庭保健報》文/唐元)
老年人穿平底鞋傷身
從生理角度來講,老年人足底肌肉和韌帶會發生退化,足弓彈性喪失,負重能力下降。這導致老年人站立或行走時間過長,容易感到足、踝、膝、髖、腰等多個部位疼痛。若經常穿平底鞋,有可能會加快足弓的彈性喪失,更不利于老年人負重和行走。
從物理角度來講,平底鞋穩定性最差,容易使老年人在慌亂之中控制不了身體的穩定,以致跌倒或引起足部肌肉和韌帶的各種損傷。
從抗震蕩角度來講,穿平底鞋還會使老年人足底抗震能力下降,站立或行走的時間過長,還容易引起頭暈頭痛等不適。
因此,老年人應該穿后跟有一定高度的鞋,以1.5~2厘米為宜。這樣既有利于維護足弓的形成和抗震蕩能力,又可限制過度的定向轉動,增強活動時的穩定性。
(摘自《大河健康報》文/丁羽)
晨練前最好喝些溫開水
春天微風和煦,早起晨練是件很不錯的事。可是早起運動前,要不要吃些東西呢?有人認為必須得吃,不吃怎么有勁運動?有人認為吃完東西運動也傷害身體。
其實,晨練前是否進食以及如何進食的問題,要根據個人的習慣來定。有些人習慣起床后空腹晨練,進行一些不太劇烈的運動,并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有些人喜歡少量進食后再運動,覺得這樣運動起來更有勁。但不管進食不進食,晨練前如果能夠喝一杯溫開水(200~300毫升)以補充夜間丟失的水分是很有益的。
如果晨練前進食,建議食量不宜太大,最好是稀的或軟的食物,比如牛奶、面包、豆漿、粥等易消化的食物,總量不要超過500毫升。因為吃多了再運動,胃部飽滿運動時橫膈上頂,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運動中的呼吸。并且食物在胃內震蕩,還可能引起惡心、腹痛甚至嘔吐。這樣,不但食物消化吸收差,還影響晨練效果。
(摘自《大河健康報》文/季梨)
童心養顏精神好
人到老年,努力保持一種青春活潑、幽默風趣并帶有兒童心理特征的性格,對于養生保健、促進身心健康多有益助。
南宋詩人陸游到八十歲時,仍是“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兒竹馬戲”。這種不知老、不畏老的心情,伴之“八十可憐心尚孩,看山看水不知回”的適當運動,心境坦然地活到85歲,為后人留下了近萬首詩篇,這是很不簡單的。
枯木逢春,寶刀不老,松柏常青,精神支柱在發揮作用。老年有童心,最大特點是不知愁苦與悲傷,只知與群兒竹馬戲,樂此不疲。始終保持一種十足的精氣神看待生活。談吐風雅,語言詼諧,笑聲朗朗,孩童志趣心勝,在忘記年齡與輩分的前提下,多結忘年交,多說童心事,多參與青少年與孫輩們的游戲活動,交流心得,傳授經驗。有些老頑童,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往往相差20年,如六七十歲的生理年齡,練就了四五十歲的健壯體魄,養成了二三十歲的青春心理。
童心不泯。培養對某些“事業”的濃情與專注精神。比如置身于文化天地中,習武打拼;在群眾性有益的文娛活動中充當積極分子;在老年文體、健身沙龍中作引領者或輔導員等,都是大顯身手的地方。大凡參與這些活動的長者,經過互相學習和長期磨煉,基本都能掌握一到兩門比較嫻熟的技藝,不僅從中學到了技巧知識,廣交了老中青少各方面朋友,陶冶了情趣,還使自己的心理不斷得到“洗禮”,更加煥發青春活力,這是一個老人精神健康的良性循環過程。
童心養顏,全在平日打好根基。這個根基,就是常交友、常作為、常活動、常學習。精神常梳理,愉悅常伴隨。
(摘自《天津老年時報》文/楊連仲)
常懷感恩心 活得更健康
感恩,通常指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謝。“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說的就是感恩。其實,感恩還有更廣泛的含義。它除了指對他人感恩,也指對社會、對自然常懷感激之心、致謝之情。無條件幫助他人,也可以歸于感恩的范疇。
最新研究表明,感恩除了道德、社會層面的積極意義外,常懷感恩之心,對健康也十分有益。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那些心存感激的人身體更健康。他們善于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得了病能很快恢復,不太容易得冠心病,睡得也更香。心理學家約翰·福賽斯認為:“當你表現出善意的舉動,哪怕僅僅是給別人讓讓路,大腦就會釋放出多巴胺,血液中復合胺的含量也會升高。這兩種物質都會使人感覺更好。”
研究還發現,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憤怒和敵意也少,不僅能降低血壓,也更容易戒煙、減體重。同時,學會感恩有助于調節情緒、減輕壓力,減少患憂郁、失眠等神經性疾病的幾率。
培養感恩之心有許多方法,如記下值得感激的事情,經常使用一些能表達感激之意的形體語言。微笑、點頭、說謝謝,或者寫一張感謝的小紙條,這些都是不錯的方法。另外,常把“您好、沒關系、對不起”這些話掛在嘴邊,也有助于培養感恩之心。
(摘自《大眾衛生報》文/陳仁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