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濕疹俗稱“奶癬”,“奶癬”不是癬。癬是由真菌所致,而“奶癬”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多見于1~3個月的嬰兒,6個月后逐漸減輕,1歲半后多可自愈。目前多認為嬰兒濕疹與寶寶的飲食、過敏性體質及遺傳緊密相關。
嬰兒濕疹分為濕爛型和干燥型兩種類型。濕爛型濕疹多發于肥胖的寶寶,初起時頰部和額部可出現邊界不清的紅斑,然后很快發展成密集的小丘疹(高于皮膚表面的皮疹)和水泡,因瘙癢抓破后可出現成片糜爛、結痂及感染,皮膚損傷可波及耳周、頸后和頭皮。干燥型濕疹多發于較瘦的寶寶,初起時面頰部出現紅斑,然后在紅斑上出現密集的小丘疹,但一般沒有水泡和滲液。
不少家長看到2、3個月的寶寶出現“奶癬”時,心里焦急萬分,常把“奶癬”當“癬”治,這樣做不僅起不到治療效果還會延誤病情。
由于“奶癬”容易復發,而一些見效快的藥膏大都含有激素,長期使用難免會產生不良反應,因此“奶癬”應重在預防,特別是在飲食上。
★ “奶癬”是一種過敏表現,所以首先要找到引起過敏的物質。如與奶類制品有關,可將牛奶多煮沸幾次,以破壞致敏的蛋白質,還可用豆奶、奶糕等代乳品喂養寶寶。
★ 吃母乳的寶寶出現“奶癬”,母親應暫停進食雞蛋、魚、蝦、蟹等易致敏物質,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千萬不要盲目地停止母乳喂養,因為母乳是寶寶最佳的天然食品,不僅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強寶寶的免疫力,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這是任何食物都無法替代的。
★ 如果是對牛奶、母乳以外的食品過敏所致的“奶癬”,只要限制過敏食品攝入即可。
★ 少吃動物油,適當多攝入植物油;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以調節寶寶的生理功能,減輕皮膚過敏反應。
★ 寶寶飲食應以清淡為主;4個月內的寶寶不要喂食過多高蛋白食物,以免因消化不良,誘發過敏。
除了飲食方面的預防,家長還要注意寶寶的生活護理。
★為寶寶選用寬松透氣的純棉內衣,外衣和被褥要保持干爽,最好在陽光好的時候經常晾曬。
★ 不要用刺激性大的沐浴液、香皂為寶寶清潔皮膚;嬰兒濕疹皮損勿用水洗,可用植物油擦干凈。
★ 避免讓寶寶搔抓患處,勤剪指甲。干燥型濕疹患者可外搽2%~5%黑豆餾油或煤焦油軟膏或涂可的松、膚輕松軟膏,每日2~3次。濕爛型濕疹患者可外用3%硼酸溶液濕敷,再外搽氧化鋅油,滲液減少時外涂硼鋅糊,每天2~3次。
家有過敏體質的寶寶,還要注意保持房間的清潔,房間角落、柜子底下、床下這些容易堆積灰塵的地方尤應注意常打掃。避免讓寶寶在塵土飛揚的場所玩耍,以免寶寶接觸揚塵、花粉等過敏原。
編輯/楊麗偉 yangliwei@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