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職場精英王希近來經常感覺陰部瘙癢,白帶異常,嚴重影響心情。跟閨蜜說起自己的“難言之隱”,朋友讓她試試婦科洗液。于是她自行到藥店買了某名牌洗液,并堅持每天使用。剛開始的時候,感覺還不錯,覺得自己真的越洗越干凈了。但時間一長,本來已經消失的不適又出現了,還有加重的趨勢。去醫院檢查,發現竟患上了陰道炎。王希百思不得其解,自己這么愛干凈,每天都用洗液,怎么還會得陰道炎呢?
目前市場上的婦科洗液五花八門,大多數品牌的洗液都聲稱具有殺菌去污、平衡陰部酸性環境、祛臭止癢的功能。和王希類似,不少女性朋友喜歡使用婦科洗液,認為可以用來殺菌止癢、抵御疾病入侵,就算沒病,經常用洗液清洗下身,也是有益無害。事實真是如此嗎?
生殖道的3道天然防線
女性的外陰、陰道、宮頸因其解剖及生理特點,本身就具有3道天然防線。
第1道防線是外陰兩側自然合攏的大小陰唇。這個緊閉的大門能遮蓋陰道口和尿道口,從而避免有害病菌的侵入。
第2道防線是陰道的“自潔”作用。陰道內寄生著20多種微生物。正常情況下它們和平共處,彼此制約,就像一個秩序井然的小社區。特別是被稱為陰道“健康衛士”的乳酸桿菌,它能產生乳酸,保持陰道內弱酸性環境,抑制致病菌繁殖。
第3道防線是宮頸。宮頸是子宮的大門,宮頸腺體分泌黏液,形成堿性黏液栓,黏液栓是阻礙致病菌侵入子宮的屏障。
雖然女性的陰道口與尿道口、肛門鄰近,很容易遭受污染,但在生殖系統自身的層層保護下,健康女性并不需要額外使用洗液。正常情況下也不需要進行陰道內清洗,否則反而會降低陰道的免疫功能。在月經期間和房事過后,也沒必要過度清洗陰道,通常只要用清水清洗外陰即可。
如果感到下體不適、外陰瘙癢時,應到醫院化驗確診,明確感染類型與病因后,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使用特定洗液。
頻繁清洗,容易感染
有些女性,生殖系統原本健康,卻頻繁使用中藥洗劑、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劑等來沖洗陰道及外陰,想以此來預防婦科疾病的發生。實際上,這種做法很不可取。
長期使用含有殺菌、消毒成分的洗液來清洗外陰,會殺滅陰道內的正常菌群,破壞陰道內生態環境,讓病菌乘虛而入,從而誘發各類婦科炎癥。如果清洗次數過于頻繁,再加上使用方式不當,很可能引起逆行感染,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陰道和宮頸上皮損傷。
開頭提到的王希出現私處不適,最初使用洗液起到一定的抑菌作用,所以癥狀好轉。但頻繁使用洗液后卻使病情加重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陰道內的“菌群失調”。
國外有學者分析了30年來有關婦女陰道沖洗的狀況,結果顯示,每周用洗液沖洗陰道1次或1次以上者,可明顯增加盆腔感染的機會,還會增加宮外孕的危險,沖洗越頻繁,盆腔感染的危險性就越大。
注意“小節” 保護私處
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注意一些“小節”,往往對預防婦科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合理飲食,保證睡眠,加強鍛煉,保持心情舒暢,增強身體抵抗力。只有身體素質好了,陰道的免疫力才會得到提高。
★ 加強會陰部的衛生保健。定期用溫水清潔陰部,不可用肥皂、蘇打等堿性液,不濫用抗生素和化學藥物沖洗陰道。
★ 內褲以棉織品為主,避免化纖織品。棉織品透氣效果好,有利空氣流通,防止異味產生。
★ 不久坐,不亂用護墊。很多細菌只有在一定溫度和一定環境下才會活躍,造成感染。久坐,特別是維持同一姿勢的久坐,很容易造成陰道內環境升溫,導致不良菌群的活躍。長期使用護墊也會導致同樣的問題,特別是不勤換護墊,會為細菌提供溫床,引發疾病。
如何清潔陰部
◇ 清洗次數:每天用清水清冼1次即可。
◇ 清洗方式:最好采用淋浴,用溫水沖洗,如果無淋浴條件,可以用盆洗代替,但要專盆專用,陰部與足部要分開洗。
◇ 清洗順序:先洗凈雙手,然后從前向后清洗外陰,再洗大、小陰唇,最后洗肛周及肛門。正常情況下不要進行陰道內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