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噴嚏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一種生理現象,寒冷的空氣、刺激性的氣味,都會讓人們“阿嚏、阿嚏”地響成一片。那么您知道人為什么會打噴嚏嗎?打噴嚏又會對您和您周圍的人的健康造成什么影響呢?
人為什么會打噴嚏
打噴嚏如同咳嗽一樣,既是一種生理性的反射動作,又是感冒等疾病的一種癥狀。當鼻腔中有異物(如灰塵、細菌、花粉等)進入時,位于鼻黏膜上的三叉神經就會向作用于肺部的呼吸肌肉發出指令,猛烈地從鼻腔排出空氣,將異物“驅除出境”。因此,打噴嚏實際上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手段。
噴嚏可分為刺激性、過敏性、光敏性等幾種,由花粉、化學藥物或嗆人的氣味、寒冷的空氣,紙捻等細小異物刺激引起的噴嚏叫做刺激性噴嚏;有過敏性鼻炎的人常連續不斷地打噴嚏,并伴有鼻塞或滴滴答答的清水鼻涕,這就是過敏性鼻涕。另外,月經、妊娠等生理原因以及憤怒、恐懼、焦慮、憂郁等精神因素也可能誘發噴嚏。
有趣的“陽光過敏”
除了刺激性、過敏性噴嚏,還有一種噴嚏比較特殊。有的人一見到陽光或燈光就鼻腔發癢,容易打噴嚏。還有人在想打噴嚏而又打不出來的時候,看到強光后一下子就打了出來。難道他們的鼻子對陽光也“過敏”嗎?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的眼睛和鼻子的知覺受到同一條三叉神經的支配。所以,對于強烈刺激的防御反應容易混淆在一起。具體說來,從眼睛進入的強烈陽光,鼻腔誤以為對自己的刺激,故以噴嚏的形式欲將其異物驅逐出去。
噴嚏,制造“飛沫傳染”
研究發現,打噴嚏可將附著在鼻腔、口腔黏膜以及氣管上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通過直徑為2~100微米的小飛沫(又稱為霧滴或涎點)排出體外。打一次噴嚏可噴出約1.2萬個小飛沫,是每次咳嗽排放量的幾十倍。噴嚏噴射的距離也較遠,如果順風的話,可達9米遠,并以每秒鐘30米以上的速度飛行。
人們如果吸入帶有細菌、病毒的飛沫,就可能因此而得病。醫學上將這種傳播疾病的方式叫做“飛沫傳染”。流感、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白喉、腦膜炎、猩紅熱、肺結核等傳染病,都是通過飛沫傳播的。
不僅如此,打噴嚏時瞬時產生的巨大沖擊力還可能給人體帶來其他麻煩。例如打噴嚏本身的機械動作和由此而引起的血管內壓力變化,有可能引起鼻黏膜出血,高血壓患者還可能因打噴嚏而導致腦出血;強烈的噴嚏有時還可能引起鼻骨、中耳骨以及甲狀軟骨的骨折。
由此可見,打噴嚏有利也有弊,要化弊為利,那就要注意打噴嚏的方式和衛生。
打噴嚏也要有“章法”
首先,噴嚏不能忍,不要憋住氣、捏緊鼻孔不讓噴嚏打出來。這樣做可能把黏液向后壓入中耳或鼻竇并引起感染,在極端的情況下,可能由于空氣負壓而使鼓膜破裂。
其次,在公共場合,尤其在天氣寒冷、門窗緊閉、通風不良的地方,當預感到將要打噴嚏時,一定要避開人群或趕緊掏出手帕(或餐巾紙)將口鼻捂住。要是來不及掏紙巾,用手掌擋住也行,這樣做能大大減少飛沫的噴出,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傳播。須知這也是一種文明禮貌的行為。
編輯/張宇 zhangyu@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