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舊石器時代,人們就發現用手或石片撫摩、捶擊體表某一部位,可以緩解一些不適癥狀。通過長期的發展與積累,逐步形成砭石治病的方法。現今的刮痧療法,就是砭石療法的延續、發展。
刮痧可以通過良性刺激,起到祛除邪氣、疏通經絡、驅風散寒、增強免疫機能的作用,對感冒,特別是發熱、鼻塞、咽喉疼痛、頭痛的癥狀改善明顯。不過由于刮痧的程序比較復雜,很多人都不愿采用這種古老的方式。其實,刮痧療法也可以簡化。
緩解一般感冒頭痛時,可將食指和中指彎起來,用彎曲的手指關節在印堂(腦門正中心)和兩眉間刮,也可以在百會穴(頭頂)和印堂之間來回刮。前額痛時,可以用彎曲的手指關節來回刮面部兩側太陽穴部位,或用拇指和食指,反復按捏此部位來減輕痛感。頭兩側痛時,可用彎曲的手指關節對兩耳后來回刮。鼻塞時,可用彎曲的手指關節,分別刮鼻翼兩側的迎香穴,有通鼻作用。發燒時,用彎曲的手指關節反復刮肘窩處,可減輕發燒癥狀。咽喉腫痛,則可在頸前部中間刮痧。
刮痧時力度要適中,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太輕沒作用,太重容易弄傷皮膚,以感覺刮痧的部位稍有疼痛感為宜。一般來說,每次刮1個部位,可反復刮2~3分鐘,一般刮到皮膚看上去偏紅并略微發紫就差不多了。
如果用手刮痧后沒有效果,可以嘗試著用一些輔助工具,如牛角梳子的鈍頭部位,或用開水消過毒的瓷湯勺或不銹鋼勺,刮刮手掌、腳心等部位。刮痧后,應多飲熱水,不要吹風受寒,以助發汗退熱。
但應注意,糖尿病患者傷口不易愈合,慎用刮痧法;皮膚有開放性傷口,不宜刮痧;孕婦禁用。
鹽水洗鼻,告別鼻炎
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龔宇
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都是不易治愈、容易反復發作的疾病,如果濫用“滴鼻凈”等藥物,還可能引發藥物性鼻炎,加重癥狀。因此,對鼻炎患者來說,生活中的日常保健就顯得很重要。
鹽水洗鼻法是國外廣泛推廣的一種純物理療法,身體沒有不良反應,可長期使用。用鹽水沖洗鼻腔,可以讓鹽分吸去腫大鼻黏膜的水分,令鼻黏膜收縮一些,同時洗去黏在鼻黏膜上引起過敏的灰塵、花粉以及微生物。就像刷牙一樣,鼻炎患者如能養成每天洗鼻的習慣,就能明顯緩解鼻塞、流鼻水等癥狀,對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竇炎都有很好的效果。
沖洗鼻腔最好使用專門的工具——電動洗鼻器。此外,還可選擇大容量的醫用注射器、鼻腔噴霧瓶及瑜伽洗鼻壺等。
洗鼻用的鹽水最好選擇注射用的生理鹽水(藥店有售),一是干凈,二是濃度合適。0.9%的生理鹽水是最適合鼻纖毛擺動的,濃度太高反而會對鼻纖毛擺動造成危害。
如果自己配鹽水,可以在500毫升水里加4.5克鹽,就得到0.9%的鹽水。最好選用市售的不含碘的純凈鹽,不要使用家里的碘鹽。因為鼻黏膜對碘的吸收量比較大,稍有不當容易對人體造成損害。
洗鼻用水則要選用純凈水或溫開水。最適合洗鼻子的水溫也是接近鼻腔內溫度的37℃,所以通常沖洗鼻腔的水溫最好介于35~38℃。
若鼻黏膜水腫嚴重,可以用2%~3%的
高濃度鹽水。高濃度鹽水沖洗后能促使水腫的
鼻黏膜內液體快速滲出,消除水腫,緩解鼻塞。高濃度鹽水沖鼻一般不要超過7天。無鼻塞、鼻子很干燥、有鼻出血癥狀的人不要使用高濃度鹽水。
沖洗時,先把頭低下來,注意鼻子不能低于嘴。讓左鼻孔在下,把鹽水從右鼻孔灌入,水會從左鼻孔流出來,重復幾遍。轉過頭再沖洗另一側鼻腔。洗鼻過程中要張嘴呼吸,如果嘴里有水流出來,不要吞咽,讓它自然流下。鹽水洗鼻療法對兒童和孕婦都是安全的,可以長期使用。一般來講,每天洗鼻1~2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