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8日,四川內(nèi)江市發(fā)生一起摩托車與大型客車迎頭相撞的車禍:駕駛摩托的張厚明及其子一亡一傷。張厚明被“120”現(xiàn)場診斷為死亡后送往火葬場冷凍,卻被家屬發(fā)現(xiàn)仍有脈搏、心跳等生命體征。家屬再次向120求救,但最終仍搶救無效死亡,被稱為“二次死亡”。
消息傳出,大眾一片驚訝: 張某在車禍現(xiàn)場真的死亡了嗎?在火葬場怎么又活了?
這里我們不涉及事件本身的責任分析,只就“二次死亡”的教訓,談談如何提高現(xiàn)場急救質量,減少悲劇發(fā)生。
怎樣判別假死與真死
創(chuàng)傷(特別是電擊、雷擊、腦外傷、中毒等)往往出現(xiàn)“假死”,需要與“真死”鑒別。假死是人的生命活動處于極度微弱的生命狀態(tài),外界探查不到心跳、血壓、脈搏,誤以為傷者已經(jīng)死亡。這就要求認真鑒別判定,排除假死。防止誤將假死的人當作尸體處理。實際操作是:
探察心臟活動聽診器、血壓計很容易受到現(xiàn)場嘈雜混亂的干擾,微弱的心音難以聽到。心電監(jiān)護應排除干擾,做到檢測無誤。
檢測微弱呼吸
◇ 將玻璃鏡片置于鼻孔前,看是否模糊,冬天效果更明顯。
◇ 把纖毛放在傷者的鼻孔前看是否有擺動。
◇ 肥皂泡沫涂鼻孔,觀察氣泡的變化。
◇ 盛水水杯平放患者胸部,觀察液面波動。
觀察瞳孔反應 手電筒觀察瞳孔(眼球最中心的黑色圓孔)散大情況和對光反射有無,是觀察是否已經(jīng)死亡的重要指標。通常用手電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觀察其動態(tài)反應。正常人的眼睛受到光線刺激后瞳孔立即縮小,移開光源后瞳孔又可迅速復原。死亡者瞳孔散大,對光線沒有反應。
3招讓“假死”者復生
如果傷后短時間內(nèi)無法準確判定傷者是否已經(jīng)死亡,應立即實施搶救。有效的現(xiàn)場搶救,可以將很多暫時停止了心跳和呼吸的人從“鬼門關”拉回來。
1.保持氣道通暢——患者頭部偏向一側,打開病患口腔,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中的異物,如口香糖、假牙等。同時抬起傷者下巴,保持呼吸道暢通,防止舌頭因重力下垂阻塞氣道。
2.口對口人工呼吸——托起患者下頜,捏住其雙鼻孔(以免從口部吹氣時,由鼻腔漏氣),向其口中吹氣,每次吹氣約1.5~2秒,看到患者胸部有起伏,說明人工呼吸有效。
3.胸外心臟按壓——傷員仰臥硬板床上,按壓其胸骨中下1/3交界處,每次胸骨應下陷3~4厘米。按壓次數(shù)80~100次/分,與人工呼吸次數(shù)的比例為5∶1。
這些操作并不復雜,每個普通大眾都能學會,它能為入院后的搶救和治療贏得寶貴的時間。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切實掌握這些知識,相信現(xiàn)實中會減少很多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