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比較全球主要創業板市場的準入制度,運用大量數據和比較分析得出關于創業板市場準入制度的幾點結論。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創業板準入制度的現狀和成功創業板市場的經驗得出7對中國創業板市場準入制度的幾點啟示。
[關鍵詞]創業板準入制度比較啟示
創業板市場作為專門為具有增長潛力的中小企業服務的資本市場,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對于主板市場,創業板市場的上市公司大多是成長型中小企業和高科技企業,上市條件較為寬松,其風險也遠遠高于主板市場。準八制度可以說是保證創業板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利益和維護創業板市場穩定的第一道關卡。創業板準入制度設定的適當與否,不僅關系到企業能否成功進入資本市場募集到所需要的資金,也關系到創業板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本文對美國、中國香港、加拿大、韓國等創業板準入制度進行了比較分析,希望能夠為我國創業板市場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世界主要創業板市場準入制度的比較
比較NASDAQ、香港創業板、加拿大多倫多創業板、英國另類投資市場、歐洲新市場、EASDAQ、KASDAQ等市場的準八制度,結合其他一些創業板市場的規定,創業板準入制度體系通常包括的主要標準有:規模標準,股東分布或公眾持股比例和經營盈利標準。由于其客觀性強,因此各創業板市場特別重視這類標準的設定。
1 規模標準。設立規模標準主要是出于對市場流動性和市場穩定性的考慮和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其具體標準主要有:(1)資本額和凈有形資產。一定規模的資本額和凈有形資產是公司設立的基礎和開展業務的必要保障,為了確保發行上市企業具有開拓目標業務的基本能力和條件,保障投資者的利益,主要的主板市場都對申請發行上市的企業制訂了必須滿足的最低資本額和凈有形資產標準。創業板市場對資本額和凈有形資產的要求,有比較明顯的群體特征:如美國,加拿大和歐盟EASDAQ市場強調有形資產:法國新市場和采用歐洲上市制度的韓國KASDAQ市場則更重視對資本額的要求;英國另類投資市場和以英國制度為參照的香港創業板市場則對兩者均不做要求。總的來看,大多數創業板市場在設定準入制度時,都會考慮資本額和凈有形資產的作用。(2)股票市值和總資產。從總市值上對申請上市公司的規模或價值提出要求的有美國NASDAQ市場、加拿大多倫多創業板市場、法國新市場和歐盟EASDAQ市場。對總資產提出數量標準的只有美國NASDAQ市場和法國新市場。實際上在有要求的市場上,選擇其他替代方案,完全可回避對總市值或總資產的要求。
2 股東分布或公眾持股比例。股東分布或公眾持股比例是各創業板市場最廣泛采用的定量指標。該標準規定,申請發行上市的公司,在公開募股完成后,公司的股權結構必須滿足一定的定量要求,其股東人數,公眾持有的可流通股份數量或公眾持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甚至公眾所持股份的市值金額等,不應低于設定的標準。為此,各市場無不對其進行規定。如加拿大多倫多創業板、EASDAQ和KASDAQ要求三項均需滿足:美國NASDAQ市場要求股東人數和公眾持股數量達到規定標準,但不設最低公眾持股比例;歐洲各國新市場則要求公眾持股數量的持股比例達到規定標準,但不設最低股東人數:香港創業板市場要求股東人數和公眾持股比例達到規定標準,但不設最低公眾持股數量:英國另類投資市場在3個指標中只要滿足公眾持股比例1個標準即可。這種對股票持有分布基準的多重選擇,恰恰體現了創業板市場的靈活性。
3 經營盈利標準。它指對發行公司在經營年限和盈利記錄等方面的要求,它體現在一系列財務指標中,如資產負債比率,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等,是考核上市申請者的收益性、安全性、穩定性和未來發展前景的重要依據。創業板市場設立的目的就是培育這些創新中小企業。因此,創業板市場普遍對經營盈利標準要求較低,甚至不作要求。只有加拿大多倫多創業板要求一級科技或工業企業上年或三年中任何兩年稅前收入10萬加元,或者上年或三年中任何兩年稅前收入20萬加元。要求二級科技或工業企業上年或三年中任何兩年稅前收入5萬加元,或者過去12個月收益25萬加元。
二、對我國創業板準入制度的啟示
1 我國創業板上市企業的定位問題。我國創業板應以“增長潛力”為定位,以為有發展潛質的新興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籌資集道、協助他們發展為主要任務,實現高新技術和資本市場的最佳結合,創業板市場應該為高科技企業服務,適應我國新經濟的需要,那些以電子信息、新材料、環保等主導的高科技產業,應該是我國創業板市場的首選服務對象。
2 我國創業板應設置合理的創業板準入門檻。適當,合理的準八制度,是我國創業板成功的關鍵。海外創業板市場采用低門檻市場化導向的準八制度,其背景是在本國或本地區主板市場產生近百年之后創辦的產物,同時具備了監管的成熟度、投資者的理性化和機構投資者比例高等一系列的相應條件。與海外創業板市場推出的歷史背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創業板的外部環境還不成熟。因此筆者認為,國內創業板應貫徹從緊到松和從高到低逐步調整的指導思想,一個企業若在創業板上市,需跨越以下門檻:主營業務突出、科技含量高、有突出的經營能力和經營策略。
3 我國創業板應建立多層次的上市標準。設定靈活多樣的上市標準,解決上市標準的“大一統”將是發展我國創業板市場考慮的首要問題。不僅對某些指標設定有替代標準,還應針對不同類別或層次的上市創業企業制定不同的上市條件,在同一創業板市場內開設兩個或以上因發展程度不同而相對獨立的市場板塊,有利于支持不同成長階段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歐陽瑞:我國創業板市場相關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
[2]萬蘭黃:中國創業板市場的理論與實踐,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5]2007全球創業板市場報告[J],深交所,2008(1):75~76
[4]盛世豪:試論我國市場準入制度的現狀與改革取向[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1(5):55
[5]宋琛:美國與香港創業板的比較分析及對我國創業板的啟示[J],特區經濟,2007(1):32~33
[6]何碧長:海外創業板市場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6
[7]盧志娟:中美創業板市場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