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
(編號:gjd-07028)研究成果
[摘要]回顧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合作辦學歷程,簡要歸納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培養民航運輸應用型人才的特色。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 民航運輸
一、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上航合作辦學概述概述
上航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航空公司,是中國國內第一家多元投資商業化運營的航空公司,2002年10月在上海證交所正式上。成立后的上航面臨民航專業高學歷員工匱乏的窘境,當時民航專業院校全部歸屬民航總局系統,畢業生主要提供總局系統的各大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引進人才比較困難,也沒有引進人才的優勢。上航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協商校企合作辦學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1994年5月18日經上海市經濟委員會批準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成立航空運輸學院,就此,在上海乃至全國首家非民航總局系統的專門培養民航運輸專業人才的學院應運而生。
目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已連續6次續簽了校企聯合辦學議書,學院按照民航企業的實際需要,調整專業培養計劃,設計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并根據工作崗位的能力要求確定相應的教學方式,實現了民航運輸人才培養與民航業需要的零距離對接。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專業方向逐步拓展,專業與產業之間達到比較好的鏈接效果。這種校企合作模式被評為十大“中國高校一大型企業合作典型案例”之一,榮獲國家教育部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二、民航運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1 校企合作辦學正成為航空運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航空運輸學院,是由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校企產學合作,以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三大學科為主體,培養民航運輸專門人才的二級學院。
2 突出實踐創新能力是航空運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競爭力。在傳統的教學理論和實踐中,實踐教學是與課堂理論教學相對而言的,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實踐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和驗證。因此,在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中,實踐教學是依附于理論教學的,這在很多程度上影響了運用能力的培養。成功智力理論認為,個體成功智力的發展,包含了大量個體緘默知識和技能的參與,可以說,沒有緘默知識的參與,就不會有個體實踐能力的發展。然而,緘默知識的獲得是很難通過課堂教學方式加以傳遞的,在很大程度上,它只能通過“身臨其境”的實踐學習,從中親自感受和體驗到一些“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緘默知識,為實踐創新能力的發展重要的知識平臺。
校企合作辦學為學生提供了比較全面的專業實習實訓條件,并由企業指定指導老師參與帶教,為培訓教師和接納學生實習鍛煉的實習基地提供了優良的生產實踐場所。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學院還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飛機制造廠、柯萊貨運,東方遠航物流、春秋航空公司,上海國際貨運航空公司等單位開辟實訓基地,使學生可通過在機場,航空等企業各個崗位的實習,親身感受到了民航運輸業的運作方法。另外,學院的實驗中心由于突出的航空知識科學普及的教育作用,被命名為上海市青少年科普基地。
通過采用產學研交替或工學交替的培養模式,實行3+1或2+1+1或2+1學制,克服了民航教育與民航實踐的脫節現象,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對系統知識的掌握。如:飛行技術專業,校企雙方通過“3+1”或“2+1+1”模式的探索,將第四學年的飛行實踐教學環節按航空企業的實際要求,全部安排在海外訓練基地進行:空中乘務專業,校企雙方通過2+1模式的探索,將培養計劃、課程設置與公司的培訓要求相銜接,將第三學年的課程全部安排在航空企業進行,內容包括原先聘請公司方講授的課程、實習環節以及中國民航局規定的崗前培訓等,尤其可貴的是有登機實習的機會。
3 實驗室建設是航空運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實踐教學是培養現代民航運輸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是對學生能力和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是獲得職業技能的重要手段,對于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有著其他教學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從而全方位提升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實際動手的能力和職業技術的能力。
為此,學院在校企合作辦學過程中,通過與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產學研合作的戰略聯盟,依托校現代工程實訓中心,建立了一批培養創新能力的專業實驗室和交叉型綜合實驗室,如航空貨站模擬實訓實驗室、航空物流案例分析室、民航客貨運實驗室、航空機務CBT實驗室,航空發動機實驗室,飛機拆裝實驗室等,并由企業指定指導老師參與帶教,為教師培訓和學生實習鍛煉提供了優良的生產實踐場所。
4 職業導向課程設置圍繞民航企業的實際需求不斷調整優化。目前,民航企業緊缺的崗位多達數十種,對各類服務人才、技術人才、營銷人才、管理人才都有需求。僅航空公司和機場,就需要空中乘務、國際客運、國內客運、航空物流、飛機維修、安檢,航空服務,載重平衡、生產調度、市場營銷……各類崗位分得極細,僅技術商務類崗位就多達70幾種。另外民航企業技術含量高,設備、技術更新快的特點。這就要求在人才培養中要積極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擴充。
從上表工商管理(航空經營管理)和物流管理(航空物流)兩個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和專業特色課程的統計情況可以發現:學院提供了大量的學科基礎選修課和專業特色選修課供學生選擇,此外,邀請民航領域專家共同參與課程開發,如《航空電子設備》、《波音737基礎》的雙語教學等,較好地適應了民航業崗位細分,技術更新快的職業需求。
參考文獻:
[1]李文勇:探討交通工程專業建設與發展[J],交通高等研究,2006(1):21~22
[2]吳啟迪:堅持教育創新不斷推進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05(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