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創業板市場及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特征詳細闡述,描繪7如何評定一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成長性的方法。在我國的創業板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來說,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
[關鍵詞]創業板創業板市場成長性評價上市公司
一、緒論
1 多層次的證券市場
根據金融工具的風險特征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同,證券市場若想繼續向縱深方向發展,就必須分為多個有遞進和互補關系的子市場。其主線為金融工具的風險特征。在具體操作中分為三個維度。一是在證券交易組織方式的選擇上,分為集中交易和場外交易:二是在空間維度上,分為全球性市場、全國性市場及區域性市場:三是同一個市場內部也可以根據金融工具集合中的不同板塊進行市場分層。
2 創業板市場的形成
創業板市場是現代場外交易發展到高級階段,與成熟的主板市場相對應,并且作為證券市場的補充而出現的。隨著主板市場的迅猛發展,20世紀60,70年代,證券場外交易市場開始重新煥發生機,但是其低成本同時帶來了交易條件的簡陋,市場被操縱的事情時有發生。1961年,針對證券市場出現的違規行為,美國國會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展開對整個證券市場的研究,以期改善證券業的監管。1963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布詳細研究報告,建議通過市場自動化來避免人為操縱市場的發生,并責成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National Assoclatlon of Securities Dealer lnc,)組織實施。1968年,全美證券交易自動化系統的建設正式開始,并定名為“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tionaI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 System簡稱NASDAQ)”,這就是創業板市場的始祖——納斯達克市場的雛形。
二、創業板市場概述
創業板市場又稱二板市場、中小企業市場或小盤股市場,是與主板市場(Main Board,或稱一板市場)相對應的概念,特指主板市場以外的專門為新興公司和高成長性的企業提供籌資渠道的新型資本市場。
目前,歐美國家的創業板市場主要有: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自動報價市場(NASDAQ),英國替代(另項)投資市場(AlM)和歐洲新市場(EURO NM)等。亞洲主要創業板市場有:日本JASDAQ市場,中國臺灣場外證券市場(ROSE),新加坡證券交易及自動報價系統市場(SESDAQ),馬來西亞證券交易及自動報價場外證券市場(MESDAQ),泰國曼谷股票交易中心和中國香港創業板市場(HKGEM)等,以及最近2009年10月23日開啟的中國創業板。
三、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特征
1 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總體特征
創業板市場所希望的上市公司有如下幾個特點:
(1)高新技術產業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首選群體
2000年9月,科技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中分門別類的列出了11個領域共2056中產品,其中涉及到電子信息、軟件,航空航天、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新材料,新能源與高效節能,環境保護,地球空間與海洋、核應用技術及農業等產業領域。這個目錄所涵蓋的產業領域,無疑正是創業板市場所面對,所歡迎的重點行業。另外,像傳媒、娛樂、旅游、教育、商業保險等具有的特性的行業,由于其所固有的潛在增長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也應成為創業板青睞的對象。此外,創業板市場也應該歡迎具有成長潛力與發展前景的傳統行業上市。
(2)創業板上市公司要求其主業突出,技術上獨特,產品市場潛力較大
創業板上市公司不能重蹈主板的覆轍,主業強則企業強,企業強則市場旺,從而創業板市場才能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核心技術具有獨創性也是企業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要求。一些企業具有獨創性的領先技術,產品的關鍵技術有較大創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等,都將受到創業板市場的歡迎。此外,產品市場潛力大的公司也受到創業板市場的追捧。如具有實體經濟的企業,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的企業,以及產品目前正處于生長期或成熟期的,有較好經濟社會效益的企業等。
(3)企業無所有制限制
創業板市場應該特別歡迎成長性強的民營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的民營企業掛牌上市,而不是對上市公司的所有制屬性進行限制。
(4)企業無規模限制
美國NASDAQ的經驗告訴我們,創業板市場不僅要接納眾多的中小型創業企業,還要吸收更多成長性強,發展潛力大的大型企業。這樣能盡快樹立其高成長科技股的形象,奠定一個較為厚實的交易平臺。
2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具體特征
(1)經營狀況
創業板市場以企業的成長潛力作為上市對象選擇的基本標準,而不是按照最初監管部門擬定的思路那樣,以高科技企業作為上市公司的選擇對象,是一種重大進步。創業企業應該具有實質性的盈利模式。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企業的主要產品或業務已經完成,或者至少基本完成了完整的供,產、銷循環。
②企業的產品或業務達到一個基本的量。
③企業的銷售或業務收入達到一個基本的水平。
④企業的銷售或業務收入具有相當的增長速度。
理想狀態下的創業板上市企業,其增長速度應該已達到現有條件下的最高限,只有再追加投資,擴大規模,才能獲得進一步提高。這樣的企業有足夠的理由在創業板上市,并會收到各個投資人的青睞。
(2)股票全流通
創業板市場一個重要規則就是按照股權平等、同股同權的要求,改變主板市場發起人股份不可流通的狀況,實行股份全流通。創業板設立的目的在于激勵全社會的創業投資和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創業是一個艱辛的過程,需要大量的人才智力投入,因此,需要承認高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以及營銷人才的人力資本價值,通常條件下,一個極為重要的機制就是將這些人力資本價值轉化為其持有的股份。如果自然人股份不可流通,那么實行股票期權制度便沒有什么意義。同時,也避免了主板市場國有股、法人股不可流通引致的一系列問題。最后,在股票全流通的前提下,對部分股權也要適當給予一定時限的流通限制。
(3)股權結構
創業板市場是以民營企業上市為主要特征的股市。由于大批民營企業在創立伊始只有少數幾個發起人,因此,股權帶有極度集中的特點。由于大股東持有大量股權,股東之間便失去了相互制衡的作用,形成大股東對公司的完全控制,也就很難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中小股東所持的股票很少,所以更傾向于“搭便車”,對公司的經營政策并不關心。公司管理層的價值取向傾向于大股東權益最大化,而并非全體股東權益最大化。
反之,“一股獨大”利弊兼有,不可一概而論。民營企業是原始股東們克服重重困難,努力經營發展起來的,因此對企業經營發展極為熟悉且極為關心,公司在創業板上市后,從選任高管人員的成本角度上說,繼續由這些人來經營成本是最低的。而且“一股獨大”的發展也有以下幾個機制來制約,如配股或增發新股,股票期權制度及股份出售。
四、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評價
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持續、穩定成長是檢驗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的最基本也是最客觀的標準。通過對企業成長性的評價,企業的管理層可以根據評價的結果了解企業經營狀況:投資者也可以利用評價結果,決定是否對其投資。
現代企業決定其成長性的核心要素除傳統意義上的勞動、資本、土地及企業能力等,更多的依賴于企業對知識的生產、傳播和運用能力。企業的創新能力、技術變革能力和無形資產運作水平是建立在企業核心能力的基礎上。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開發獨特產品,發展獨特技術和發展獨特營銷手段的能力。企業獲得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于建立企業內部的學習機制,這是企業長期進步和發展的基礎。
(1)企業家優良的綜合素質和凝聚團體的領導魅力。
(2)穩健的理財觀念和有效的企業組織結構。
(3)較強的領導需求和開發市場的能力。
(4)企業所屬的良好的產業特性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會。
(5)團結進取的企業文化氛國和濃厚的企業凝聚力。
參考文獻:
[1]朱和平:《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評價研究》 ,科學出版社,2005年
[2]吳文軍:《創業板上市公司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卑
[3]張育軍:《深交所新使命》——創業板市場探索,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4]萬蘭英:《中國創業板市場的理論與實踐》 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