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中國在這種貨幣政策下最后經濟還是沒有擺脫低迷,或者說經濟仍然沒能確立向好之勢,導致資產價格過高,那宏觀調控就失敗了。
與津津樂道于學術推演的經濟學家們不同,郭田勇思考更多的是中國經濟、金融面臨的現實問題,這或許與其曾在中國人民銀行從事金融實務的工作經歷有關。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告訴《英才》記者,他目前最關注的經濟問題是“未來中國經濟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同時與此相關的他認為有三個問題尤為重要:一是人民幣不能輕易升值;二是要適時控制資產泡沫;三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不能重蹈日本覆轍”,這是與郭田勇對話中重復次數最多的語句之一。中國目前的經濟情況與日本上世紀80年代有許多雷同之處,但有了前車之鑒,中國可以看得更清楚。
控制資產泡沫“信貸短時間內增長這么快,不漏水是很難辦到的。”
《英才》:2009年我國銀行新增貸款總額高達10萬億,這是否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過于寬松了?
郭田勇:很多人都抱有這種觀點,但這種說法其實是比較片面的。從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上看,我們并沒有看到有很明顯的松動。2009年上半年,央行沒有再繼續降息,也沒有繼續降低銀行準備金率,基礎貨幣這塊并沒有大幅增長。
商業銀行本身的貨幣創造機制,使得商業銀行游離在央行貨幣政策調控之外,結果就形成了這么龐大的信貸增量。銀行貸款的動機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國家提出積極財政政策,國有銀行它要響應;第二是銀行自身有盈利動機。形成的結果是銀行信貸和貨幣供應量(M2)都出現了一種高增長。
《英才》:目前貨幣政策面臨著怎樣的挑戰?
郭田勇:信貸短時間內增長這么快,不漏水是很難辦到的。這好比打子彈,一匣子彈在很短的時間內打完,都想打中靶子很難。我們擔心的是打偏的量過大。
從整個宏觀調控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反思中央銀行。當中央銀行壟斷了貨幣發行權、黃金逐漸退出交易領域之后,中央銀行貨幣發行的多少也成為了資產價格高低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也正是由于這樣,大量貨幣資金從中央銀行往外發,導致整個金融業的規模越來越膨脹,大家都在里面玩貨幣了。
怎樣防止資金過多地進入到虛擬經濟中去?政府要對有可能形成的資產價格泡沫進行控制,不能讓泡沫的預期得以蔓延。一旦形成資產價格泡沫預期之后就控制不了了,大量資金哪怕本來在正常領域用來生產的都跑到這里來了,因為這里給予了一種高盈利的示范效應。《英才》:這會造成什么樣的惡果?
郭田勇:如果說中國在這種貨幣政策下最后經濟還是沒有擺脫低迷,或者說經濟仍然沒能確立向好之勢,導致資產價格過高,那宏觀調控就失敗了。所以我擔心中國會復制日本的資產泡沫。
中國當前與日本上世紀80年代末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實體經濟缺乏增長點,另外,銀行間接融資在經濟中所占比重非常高。這樣,當實體經濟出現問題,銀行不良貸款肯定會大量爆發。
人民幣不能升值
國內經濟一旦不行,下一步,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就會很厲害。
《英才》:2009年以來決定人民幣匯率的貨幣籃子實際上只剩下單一的美元了,這是否意味著2005年以來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被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徹底擊敗了?
郭田勇:也不能說失敗。中國匯率改革本身也是一種漸進式的改革,我們也確實沒有達到2005年匯率改革時提出的要參考一籃子貨幣的目標。難題在于參考一籃子貨幣究竟怎么參考:籃子里裝什么?每一種貨幣在籃子里裝多少?這兩個問題都不容易確定。人民幣隨著美元匯率往下沉也并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
《英才》:但這確實招引來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政府操控人民幣匯率的指責。
郭田勇:為什么美元貶值貶那么多,美國就沒有受到國際壓力或受到的壓力比較少呢?除了美國是第一強國,沒人敢指責外,主要還是因為弱勢美元并非美國政府干預出來的結果,而是通過市場交易形成的。當然美國政府的赤字和美聯儲擴張性的政策肯定是直接壓美元貶值的,但美國政府本身并沒有有意識地要將匯率管理到某個區域。
《英才》:那為什么中國政府就需要管理人民幣匯率呢?
郭田勇:人民幣匯率到底什么價格是合理的,在中國這個體制下不能完全交給市場去定奪,畢竟國內各種經濟制度、金融制度還很不完善。學術界一般認為人民幣本來就低估了,等升值到比如1比5就可以放開由市場來決定了。但如果人民幣真定到某些人認為的合理價位,比如1比5,我就很擔心中國經濟發展的問題了。
一方面,我們的外需會受到巨大的遏制;另一方面,諸如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新興產業都是不能畢其功于一役的事情,它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國內經濟可能會陷入蕭條狀態。人民幣幣值又處于比較高的位置,國內經濟一旦不行,下一步,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就會很厲害,中國外匯儲備可能在頃刻之間就消耗光了,因為會有大量的民間資本外逃。況且我國在政治、經濟一些制度改革上也不到位,一些人本來就想跑,這樣更鼓勵他跑了,那國家怎么辦,不崩盤了嗎?
所以人民幣匯率不要簡單認為我們是市場化了,就要升到一個合理的水平。
銀行再融資問題
如果按明年貸款量為七八萬億計算,11%的資本充足率需要補充2000億左右的資本金。
《英才》:你怎么看不久前銀監會提高國內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政策?
郭田勇:銀監會大幅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的依據叫“宏觀審慎監管”,前段時間有人提出說,銀行監管要逆經濟周期。在經濟周期好的時候,資本充足率提高一些,防止過熱,在經濟周期不好的時候降低一些,讓銀行多放貸款。那我問,你說中國現在是屬于經濟周期好的時候還是壞的時候?
現在提高資本充足率是逆信貸周期,前期銀行放貸速度確實非常快,如果沒有相應的資本金做支撐,一旦銀行出問題了,可能就會面臨較大的風險。所以,銀監會就提高了,剛開始說13%,后來國有銀行11%,中小銀行10%,這也是各方博弈的結果。
總而言之,資本充足率提高的情況下,各家銀行面臨一個再融資問題。如果按明年貸款量為七八萬億計算,11%的資本充足率需要補充2000億左右的資本金。《英才》:銀行有哪些再融資方式?
郭田勇:首先可以向二級市場融。股市如果真要出現泡沫,未來可考慮將此作為調控股市的一個手段來用,可以放一批出去。第二個方式是匯金公司和財政部少分點紅,但匯金公司不期望,這塊恐怕比較難。第三,可以引進國內民間資本,雖說國有銀行要保持國家的絕對控股,現在國有大銀行國有比例70%-80%左右,還可以往下降。第四就是資產證券化,將銀行資產證券化后賣給社會各界,銀行總資產就少了,可以盤活資產。
《英才》:你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怎么看?
郭田勇:在流動性很充裕的情況下,形成資產價格泡沫和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從宏觀上,錢要在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合理分配。從微觀機制上講,怎樣讓錢心甘情愿甚至爭先恐后地流到中小企業里去,恐怕形成更好的一套投融資機制是很重要的。
銀行為什么覺得中小企業融資難呢?很大程度上是他沒有形成一套針對中小企業新管理辦法,總是拿著開當鋪的思維給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貸款就要抵押,沒抵押不貸。專門做小企業貸款的小額貸款公司,專門研究微型金融需求,能夠對客戶進行甄別。像小額貸款公司也得不到充分的支持,怎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所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一方面要在機制上讓小額金融機構遍地開花;另一方面,大的金融機構可以與小額貸款公司之間做些批發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