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行老大的解讀能力“瑞銀的成功來源于對中國市場與政策的解讀能力,這讓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發展的大趨勢?!?/p>
他是執掌瑞銀中國的資本高手。2009年民生銀行H股IPO成就了中國金融業史上最大的融資項目,其幕后推手正是瑞銀中國;
他是將商業眼光變為現實價值的銀行家。重組北京證券,使瑞銀成為第一家獲得證券業務全牌照進軍中國資本市場的外資金融機構。
在Dealogic的2009年亞洲區(不包含日本)投行收入排名中,瑞銀(UBS)位列第一,瑞信和摩根大通分列第二第三位,而在中國區海外投行業務排名中,瑞銀居首位。
“瑞銀的成功來源于對中國市場與政策的解讀能力,這讓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發展的大趨勢,我們只是吸收了本土好的東西將國際成功的經驗帶進來。”李一說,他加入瑞銀近5年的時間最重要的事就是讀懂中國市場,并以此制訂出清晰的戰略。
扭轉談判僵局
現在看來,這場重組給瑞銀帶來的不僅是源源不斷的收益,更是一個戰略性的轉移。
2005年6月,李一從招商局國際(00144.HK)轉投瑞銀集團,正式出任瑞銀集團中國區主席。當時,這場離職曾引起業界嘩然,招商局國際是招商局旗下的上市公司,在李一擔任公司總經理期間,招商局國際通過兼并收購等一系列改革,發展迅速,然而李一卻在公司發展的巔峰選擇悄然隱退。
李一的加入使瑞銀在中國的業務全面提速,同年9月瑞銀重組北京證券獲得國務院批復,成為中國首家獲得全牌照的合資券商。
“當時我們要求一定要有管理權?!闭勂疬@場重組,李一至今記憶猶新。摩根士丹利與中金的前車之鑒讓李一將管理權看得尤為重要,在他看來,單純的財務投資,只有經濟利益,瑞銀將很難在中國證券市場上有所作為。
北京證券當時是具有極深的政府背景需要“保護”的瀕危券商,加之有不少外資意欲搶灘證券業,因此重組難度之大是可以料想到的。一方面政府想要給北京證券找一個有力的“靠山”幫其渡過難關;另一方面,在后續的整合中,包括不良資產的處理以及外資是否可以幫助中國發展證券業都是政府所要思考的。
隨著李一加盟瑞銀,這場談判的僵局似乎扭轉了過來,加速了這場重組的進程。最終的結果是瑞銀投資17億人民幣持有北京證券重組后的新公司——瑞銀證券20%的股權,北京證券的不良資產剝離給新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27家營業部中的21家營業部由招商證券承接,剩余6家營業部和其他資產組建新的瑞銀證券。原北京證券員工一部分去資產管理公司,一部分去招商證券承接的21家營業部,另一部分留在瑞銀證券。
現在看來,這場重組給瑞銀帶來的不僅是源源不斷的收益,更是一個戰略性的轉移。在與《英才》記者的對話中,李一多次強調中國是瑞銀發展重中之重的市場。
讀懂中國
“讀懂中國未來,政策是否企穩,一個國家走到下一階段的發力點,大的趨勢和發展方向是最應該關注的。”
瑞銀在中國市場上有多個第一:第一家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成立第一家外資持股達到49%的合資基金公司、第一家拿到A股市場全牌照的合資證券公司、第一家獲得8億美元投資額度上限的QFII。
“讀懂中國未來,政策是否企穩,一個國家走到下一階段的發力點,大的趨勢和發展方向是最應該關注的?!弊鳛槿疸y的戰略制訂者,解讀中國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很重要。
尤其在外部市場環境不好的情況下,要更多站在海外市場的角度出發,考慮他們對中國了解多少?!皩τ谙袢疸y這樣的全球性金融機構,在世界許多國家與地區都開展業務,更需要我能夠將中國故事講好”。李一說,“高速增長能否持久、風險是否可控、能否在本地市場建立競爭優勢等,這些都是總公司最為關心的話題,也是溝通的重點?!?/p>
跨國公司融入中國市場,總是需要把集團高層對中國市場的印象,中國團隊的特點及政府的視角和客戶的需求考慮進去并聯系在一起,然后才可能形成信任關系。2009年11月,瑞銀作為承銷商擔任了民生銀行38.9億美元的H股IPO項目,這是目前中國金融業最大規模的融資。在此之前瑞銀還先后擔任了全球保險業最大規模融資的太平洋保險(02601.HK)31億美元的IPO項目、全球能源行業最大規模融資——龍源電力(00916.HK)集團25.95億美元的IPO項目等。
李一認為,瑞銀旗下擁有北京分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多個業務平臺,通過這些平臺開展投行、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形成協同效應,可以為客戶降低風險,這是一些國內金融機構及大型國企看重瑞銀的原因。
“首富的制造者”
當前解決房地產問題要實行分而治之,建設經適房與廉租房為不同的人提供需求,在資金供給上對惡意炒作投機的人有所控制。因為協助碧桂園(02007.HK)上市,在地產業中,瑞銀被稱為“首富的制造者”。在今年,李一依然看好中國房地產。
“中國房地產整個市場作為中國經濟全局的一部分,泡沫并不完全,中國市場很大,區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不應一概而論,只能說局部泡沫很大。”李一認為,由于區域性發展不平衡,房地產是拉動內需很大的一個板塊,作為50多個其他產業的帶動行業,當前解決房地產問題要實行分而治之,建設包括經適房與廉租房在內的不同檔次的住宅,滿足不同的人提供需求,在資金供給上對惡意炒作投機的人有所控制。在發展方向,房地產一定會繼續發展。
“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中國在主要經濟體中率先走出了經濟的困境,首先復蘇,但很大程度上是靠政府的投資。這里面還有持久性的問題,曾經鞏固增長的根基是靠政府花錢來穩固,而不是自然的穩固。因為人為的刺激,未來肯定會有很多問題,包括過剩的流動性到了股市和房市,推高資產價格。”李一認為,這些問題是需要積極采取防御措施的。
李一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仍然是非常嚴峻的?!?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很快就復蘇了,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美國等發達經濟體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靠出口拉動經濟很快走出了困境。但這一危機發達經濟體都出現了問題,我們就要靠自己了,所以后面主要是我們自身經濟的增長動力。國內消費,是未來中國經濟能否持續高速增長的關鍵。而拉動消費則是一個系統工程,社會保障、教育、住房等體系的完善、居民消費習慣的轉變、生產企業市場與客戶重心的轉移、零售行業的發展、消費金融服務水平的提升等,這些問題都有待于一一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