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京西重工這個名字首次進入中國汽車業界的視線,其宣布收購德爾福旗下制動與懸掛系統業務的消息一經傳出,便引起業內關注。畢竟當時的京西重工掛牌成立還不“滿月”,成立之初就欲涉足海外收購,收購的對象又是熱門的德爾福,這樣的行為多少顯得有些“年少輕狂”。但時至今日。當得知京西重工成功收購德爾福旗下制動與懸掛系統業務時,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家企業,對其一探究竟。
2009年11月,京西重工成功收購美國德爾福旗下制動與懸掛系統業務及相關資產,被稱為當年“成功海外并購第一案”。
根據京西重工與德爾福兩月前最終達成的并購協議,京西重工以9000萬美元收購德爾福相關機械設備、知識產權和不動產,其中包括德爾福制動和懸掛業務分布在全球的8個工廠、5個技術中心、14個技術支持和客戶服務中心以及每年高達數億美元的在手定單。
“本次收購使京西重工得以躋身汽車底盤件的高端市場。隨后3年時間,京西重工將利用德爾福先進的資產和技術。在北京房山建造一個世界級水準的汽車零部件加工制造基地。”京西重工董事長方建一當時表示。
但隨著兩個月以來北汽、吉利收購喜訊頻傳時,京西重工一直沒有新的動作。
據了解,京西重工是2009年3月在北京市政府支持下,由首鋼、天寶集團和房山區政府共同出資組建。因為突然的“空降”,使人們一度認為它純粹為并購德爾福成立的,所以引起不少的爭論。
爭論之一是其突如其來的海外并購顯得“輕狂”,爭論之二則是來自于對北京汽車產業基地打造步驟的爭論。有業界人士認為,零部件是為整車配套,其產業集聚也要緊隨整車的發展,而以京西重工為首的零部件公司的動作太突兀,北京市政府的過多干涉也顯得“越位”。甚至一度傳聞京西重工的某些收購項目已被叫停。但在天寶集團統籌運作、北京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最終于2009年11月成功收購德爾福的減振和制動業務。
分析人士指出,長期以來,盡管北京擁有現代、奔馳、北汽福田等多家知名整車企業,但零部件產業一直是北京汽車工業的弱項,缺少規模以上的零部件配套企業,使北京地區的整車產業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尤其隨著零部件本土化生產的推進,北京尤其需要一批本地核心零部件制造企業。
“與其說京西重工想并購德爾福,不如說是為了提升其高端零部件市場的競爭實力而邁出的第一步。”京西重工內部人士表示。
“要價2.5億美元,結果900萬美元!只是作為研發費用都是很劃算的。”中國零部件工業公司總經理田亞梅也為之振奮,“京西重工是要以汽車制動系統為發展方向的零部件公司,也將是打造北京產業基地的重要力量。”
據了解,在收購德爾福相關業務的同時,京西重工也繼承了德爾福對寶馬、通用等國際大型汽車企業的供貨合同。這意味著,京西重工還打通了通向全球市場的窗口。而且京西重工的股東之一——天寶集團曾多年從事汽車零部件出口,這也是京西重工走向國際的一個有利條件。
事實上,根據并購協議,京西重工將不會把收購的德爾福資產搬到中國來,而是把消化吸收收購業務的關鍵技術作為其當前的首要任務。同時,京西重工還決定打造自己的新品牌——“BWI”。
時至今日,京西重工世界級水準的制造基地會如何做起,新品牌“BWI”將如何打造,收購的技術怎樣為之所用,一直沒有任何消息露出。或許這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和收購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