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汽車”在哥本哈根會議后,一夜“走紅”。或許一時間“低碳汽車”的概念還無法清晰界定,但根據歐洲發布的汽車排放標準,在2012年之前二氧化碳的排放應低于120克/公里。這樣一來,“低碳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和碳排放低于120克/公里的燃油汽車。在中國,不僅“低碳汽車”中最具科技含量的新能源汽車屈指可數,而且碳排放接近120克/公里的燃油汽車更是聞所未聞。究竟是什么讓人們在新能源汽車面前“望而卻步”?“低碳汽車”如何高調走向市場?
新能源環保費用要分擔
在東直門附近,記者上了一輛出租車,在和司機攀談中,記者了解了一些消費者的看法。司機趙先生表示,前段時間的哥本哈根會議上,中國提出了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這對于環保來講是非常有利的,我們應該支持,但是這種支持要在消費者經濟能力允許的范圍內。
當記者提到,低碳汽車怎樣才能真正讓消費者接受時,趙先生說:“首先,產品的質量要讓我放心。另外,其實新能源車可以節省燃油,如果節省的燃油費用能夠和新能源車輛本身高出的價格相當的話,應該會有更多人接受這一環保的產品。環保付出的高費用代價應該由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共同承擔,當然,這可能需要政府財政方面的支持。”
業界人士認為,作為一代全新產品,電動汽車上市后至少要比同檔次的汽油汽車價格高出50%以上。盡管國內的重慶、上海、深圳、廣州和杭州等城市都提出補貼電動汽車的使用,但具體補貼政策還在醞釀中。比亞迪電動汽車F3DM,市價接近15萬元,相比最便宜的F3價格足足高出T97Y多元。目前,市場上根本難以接受電動汽車的高價格,而在現有的技術和生產條件下'電動汽車生產成本又很難降低。
“低碳”要求企業技術保障
除了新能源汽車,“低碳汽車”還有另一個出路,就是直接降低燃油汽車的碳排量。此前,國家環保部下發了一份《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輕型汽車(征求意見稿)》(下簡稱《意見稿》)。記者了解到,該《意見稿》列出了乘用車二氧化碳排放標準,規定整備質量在1430公斤和1540(含)公斤之間的車輛,手動擋車型的碳排放量必須控制在219克,公里之內,自動擋車型必須控制在233克/公里之內。這無疑對國內汽車生產企業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實現這一標準,國內車企似乎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對于如何控制燃油汽車碳排放,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宋健表示,目前汽車發動機主要使用的是電子直噴技術,同一種技術同一排量下,油耗相差不是特別大。而車身重量、風阻等成為影響油耗的重要因素。汽車大約70%的燃料消耗是自身重量帶來的。
此外,輕量化也是車企實現曲線降低碳排放的方法。若汽車整車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車整備質量每減少1004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升-0.6升,二氧化碳排放可減少約5克/公里。在未來幾年里,“低碳汽車”將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方向,最早適應這一趨勢的企業將得到新的發展機遇。
對此,國內汽車企業展開了一系列的技術升級措施。奇瑞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產品方面,將提高傳統汽車的燃油效率、改進汽車設計降低風阻、采用新型環保輪胎等措施。此外,國內其他汽車廠商也紛紛在為“低碳汽車”做著各方面的努力。
專家視角
汽車工業資源家、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 陳光祖
陳光祖表示,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之后,碳排放標準有望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統一的標準,引導全球汽車工業的發展。這對中國來說,在環保上實現歐Ⅲ、歐Ⅳ排放標準的同時,也要盡快考慮推行低碳汽車的科技發展。不能因為比例不高,就放慢減排的速度,中國汽車行業必須盡快確立碳排放標準,對汽車低碳技術加快研發推廣,而不再是停留在示范性的行為上。除了排放之外,行業還要對建設低碳的綠色汽車企業作出規劃,不僅在產品上,在包括工廠建設、企業運營等全產業鏈上都要做到低碳,真正實現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 杜芳慈
杜芳慈表示,要知道中國汽車碳排放的整體水平,看看第二階段燃油限制就知道了。中國衡量輕型汽車燃油經濟型的標準是燃料消耗量,即百公里的耗油量,而歐盟采用的是每公里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國早期引進的車型不少使用落后技術,但是目前,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競爭越采越激烈,國際汽車生產企業環得不拿出最好的技術。臺資汽車企業引進的VTTi發動機、雙離合變速器等,都是節能降耗的先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