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自主品牌的發展之道一直是中國車企苦苦思索的命題。在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車企逐漸長成之后,大集團的自主品牌被寄托了更多的期待。而作為“四小”之一的北汽。在2008年北京車展上展出自己的自主品牌陣營之后,卻一直難有大的突破。近日,當北汽完成對薩博核心技術的購買后,北汽有望在今后不長時間內實現自己的“蝶變”。
北京時間2009年12月11日上午8:40,北汽薩博談判組IP組負責人顧鐳帶領著簽約團隊攜帶兩個1000G的硬盤,從瑞典回到了北京。與此同時,重達3.5噸的紙質文件也押運上車,駛出SAAB薩博工廠的所在地Trollhattan。
12天后,北汽在北京舉行了一場名為“融國際先進技術,創北汽自主品牌”的新聞發布會。至此,被大家議論紛紛的北汽海外收購之路正式告一段落。而此時對于北汽的自主品牌來說,一場“蝶變”才剛剛開始。
走出去是戰略
2008年北京車展上,北汽向外界展示了6款北京牌汽車,其中有3款為“北京牌”轎車概念車、2款SUV、1款混合動力汽車。按照北汽控股的規劃,自主品牌的越野車和轎車都將于2010年上市。為了實現規劃,北汽曾計劃收購過現代汽車的索納塔平臺,最終卻無疾而終。
2009年2月,北汽醞釀收購克萊斯勒部分整車和發動機產品以及生產線和技術。然而,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北汽的購買計劃也被擱淺。但是,經濟危機在關上克萊斯勒這扇門時,也打開了薩博這扇門。
談起為什么收購薩博時,北汽控股總經理汪大總解釋說:“走出去是我們的戰略目標。收購薩博就是為了打造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打造我們自己的自主品牌,這個戰略目標非常清晰。”
汪大總表示,“我們將把北汽的自主品牌逐步推向國際市場。除了直接出口外,我們還將采取合資建廠的形式,在國外銷售我們的產品。”
一波三折
2009年,北汽已經先后傳出對外收購歐寶、沃爾沃、克萊斯勒等“緋聞”。面對一汽、上汽等大集團自主品牌的風生水起和廣汽、奇瑞的不斷上升,身為“四小陣營”的北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因此,站在發布會上的汪大總顯得格外激動和喜悅。
然而,在這背后凝結的是收購薩博的“一波三折”。汪大總在發布會上坦言:“到底有幾折我還沒有算,但確實起伏比較大。”
記者了解到,2009年5月8日北汽向通用遞交了標書,當時有27家企業參加,競爭非常激烈。10天后,通用明確告訴北汽“沒有選擇北汽”,而選擇了科尼賽克。
此時,北汽感到的是失望,但失望的同時并沒有放棄。他們后來和科尼賽克找到了新的合作方式,而且進展的非常順利。“本來我們董事會在11月26號就要通過,11月30號就要完成了,但n月25號的晚上,科尼賽克突然發表聲明,決定放棄收購。”這讓北汽又一次從希望中感到了失望。
而這時,通用也發表了聲明,指出在12月1日,將對薩博做出決策。從11月25日到12月1日,只有6天的時間。這對一心收購薩博的北汽來說,無疑潑了一瓢涼水。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分析了形勢,最后聯手薩博制定了今天實現的方案。”汪大總回憶道,“雙方在12月6號簽署了合作文件,一共兩大箱。12月11日當地時間下午2點鐘順利地完成了這個項目的交割,單紙質資料就有3.5噸。”
“我們的團隊在晝夜地工作,許多同志連軸轉,我本人說老實話也四天四夜沒睡覺。”這是此前汪太總沒有預料到的。
只買技術不買“殼”
對于此次交易,北汽方面顯得格外滿意。為了顯示對此次收購的重視,本來打算在北汽舉辦的活動被臨時改到了中國大飯店。而且,在發布會現場,汪大總不惜花掉很長的時間來向記者展示“收購清單”。
“清單”顯示,北汽花費1.97億美元購買的薩博相關知識產權,包括了現款薩博9-5、9-3等3個整車平臺和2個系列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變速器的技術所有權以及部分生產制造模具。同時,薩博還將支持北汽運用薩博技術研發制造自主品牌車型。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北汽并沒有收購薩博品牌的想法,看中的只是薩博的技術,并將其用于自主品牌的建設之上。而收購的內容,是薩博的Know-How知識產權及專利。
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北汽收購薩博的部分資產技術屬于過時技術,對于這些質疑聲音,徐和誼表示:“我們買到了薩博積累多年的資產,這是很多汽車企業打死都不會賣的東西,并且能夠節約最少5-6年的研發時間。”
自主邁上新臺階
按照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國將通過兼并重組形成2-3家產銷規模超過200萬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4-5家產銷規模超過10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徐和誼2009年的時候就提出了,2011年北汽集團產量突破200萬、銷售額達2400億的目標。作為排名中國第五的汽車制造商,北汽的目標直指前三。
如此宏偉的目標,自主品牌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不能少。而此次收購薩博的技術,正是為了幫助北汽在自主研發方面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據了解,在充分消化本次購買的SAAB薩博整車平臺和發動機的技術上,北汽將力爭在未來3年內,開發出3-4款轎車和2-3款渦輪增壓發動機,覆蓋中高級轎車的各個細分市場,并成為該市場強有力的競爭者。即將開發的車型包括兩廂、三廂B級車,三廂A級車和CUV。
“我們已經搭建了完善的自主品牌建設組織架構,建立了包括眾多海外專家和國內技術精英在內的管理和工程師團隊,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投人330億進行車型研發、生產基地建設和動九總成工廠建設。”徐和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