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遲未履行“諾言”施行的油耗標識終于在2010年1月1日貼在出廠的新車上。今后買車的消費者不用再單純地依靠廠家給出的理論油耗,還可以參考工信部給出的綜合油耗。然而此舉卻引來了眾人對于汽車廠商理論油耗的質疑和攻擊。一時間,在幾大汽車門戶網站的評論首頁上,有關油耗透明的評論中,類似“謊言”、“欺詐”、“糊涂賬”這樣的詞匯比比皆是。
廠家給出的理論油耗與工信部的綜合油耗之間有差距難道就是企業的“欺詐”行為嗎?“工信部‘透明油耗’之舉本來可以理解為一次產業的進步,是對消費者負責的一種體現。而且企業公開的是在理論狀態下的油耗,何來欺詐之說?”搞技術出身的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陳光祖對于“欺詐”說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標準所所長、總工程師方茂東就對媒體表示過:“為什么企業公布的油耗和實際不一樣?因為油耗有兩大類,一個是多公況油耗,另一個是等速油耗。企業公布的不僅如此,影響油耗的還不止上述提到的客觀問題。貼個等速油耗,是根據車型在最經濟行駛公況下測出的數值,自然和實際用車有很大的差距?!?/p>
通過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專家的交流中記者了解到,廠家給出的油耗實際上有著許多消費者不知道的測定條件:通常狀況下,理論油耗一般是在90公里等速的情況下測算出來的。
一汽-大眾公關部總監拱興波證實了專家的說法,他表示,目前大多數廠家和機構都是采用等速油耗,即在標定的溫度、風向、風速等客觀環境中,車輛在平坦的路面上,以一定的速度計算出的平均百公里油耗。
如此說來,相信很多消費者自然也就明白了為什么自家用車無論怎么小心,油耗也難達購車顧問口中的低水平。
“對消費者來說,這個標識將幫助他們在購車時多一個參考,不能如此評價中國汽車社會的進步?!贬槍τ秃囊l的對汽車企業的責難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很是不解。
“即使是工信部給出了綜合油耗也僅僅是一個參考,每個人的駕駛習慣、路面情況、車的磨損程度不同,油耗自然也不同。我們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質問車企?!鼻迦A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宋健的話解答了很多車友們用車油耗和公布油耗不符的疑惑,也換個角度說明了目前五花八門的油耗數據緣何有著那么大的差距。
不僅如此,影響油耗的還不止上述提到的客觀問題。許多車友買了新車愛護有加,貼個“晴雨擋”,加裝個行李架,愛車看起來更加英氣逼人,用起來也更順手。但是殊不知,這些在他們看不過是增加愛車舒適度的增配、改裝行為,卻無形增加了風險、車身重量。風阻系數增加、自重增加也就提高了油耗。
業內人士指出,油耗標識的施行本來是汽車技術標準的進步,但卻被人有意無意地引向了對廠家誠信的拷問,演變成道德問題,這樣的輿論導向是不可取的。在汽車消費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廠家與消費者的互信是不可忽視的,且是建立在標準的完善之上的。油耗標識的頒布就是要確立這種互信,而不是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