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小姐和窮酸小子的戀愛故事在影視劇中并不罕見,可這樣的情節若是在現實生活中上演,卻總難免惹來非議。身價不菲的高端品牌沃爾沃與草根性十足的吉利汽車,偏要成為顛覆傳統“門當戶對”聯姻概念的一對“新人”。
保守的業內專家有十足的理由懷疑吉利與沃爾沃的聯姻:吉利有沒有資金實力負擔高達20億美元的交易價格?吉利有沒有持續投入能力來彌補沃爾沃巨額的虧損?成功收購后,吉利生產的沃爾沃能否說服挑剔的消費者?
然而,無論外界有多少異議,李書福仍不為所動。其實也不難理解,以李書福的精明,他比任何局外人都清楚其中隱藏的風險和機會。他之所以愿意冒險,最大的倚仗恐怕還是沃爾沃本身。
首先,沃爾沃的經營還算正常,并不是因為破產才被迫甩賣的資產。其次,沃爾沃作為福特公司旗下的著名豪華汽車品牌之一,其在中國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口碑,而不是像羅孚、MG品牌那樣,在上汽和南汽爭購之前中國幾乎無人知曉。對于吉利這樣以生產自主品牌廉價車著稱且一直夢想著做高端車型的本土汽車制造商來說,沃爾沃的安全技術正是它迫切需要的。
李書福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所以,當外界還在猜測吉利收購沃爾沃虛實問題的時候,2009年12月23日,吉利汽車重磅宣布,已與福特汽車公司就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的所有重要商業條款達成一致,并預計將于2010年第1季度與福特簽署股權收購協議;在獲得相關監管機構批準后,預計于第2季度完成交易,雙方將圍繞法律文本和融資的最終確定以及政府審批等方面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討論。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吉利收購沃爾沃謎底接近揭曉的時刻,關于沃爾沃未來的動向也開始浮出水面。有熟悉吉利收購沃爾沃談判內情的消息人士稱,吉利很早就與北京市政府商談沃爾沃國產項目落地北京的具體事宜,“吉利正在就土地、資金、政策等等優惠,跟政府談判”,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透露,北京市政府已經基本確定在年前將所有事情談妥,并申報國家發改委,“但最后到底能不能成,現在還不能確定。”
北京市政府為發展北京汽車產業,規劃了一個產值近千億元的產業基地,計劃將吉利沃爾沃項目、北汽薩博項目等囊括在其中。業內人士分析,由于汽車項目對GDP貢獻巨大,在首鋼搬離北京后,北京市一直尋找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大項目”,而產業鏈頗長的汽車最具吸引力。北京市政府的迫切心情從北汽控股今年對各項國際汽車資產的追逐中,亦可見一斑。
當然,北京對李書福的吸引并不止于此。業內人士認為,第一,北京現代、北京奔馳等合資企業的發展,已經在北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配套體系,對于沃爾沃國產,可以很好地提供支持;第二,北京市政府非常希望打造汽車業,使之成為北京新時期內的經濟支柱,因此,地方政府的政策配套將會非常完善;第三,北京是中國中央政府所在地,已經得到政府支持的吉利在此設廠,可以更加接近中央政府,得到更多便利。
此前,曾有消息稱吉利沃爾沃國產項目落地還有兩個可能地點——東莞、天津。曾有媒體報道吉利沃爾沃將落戶于東莞松山湖工業園區。前不久,又傳言吉利沃爾沃將在天津國產。沃爾沃也在不久前,將信息技術研發中心項目安置在天津保稅區。目前,東莞、天津方面還毫無消息傳出。
評論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確實是一個震撼的消息。中國的自主品牌全方位收購海外品牌,這恐怕還是第一次。當然,這一收購事件的成功,無疑對中國的自主品牌有一個正向的刺激。但是,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對于吉利來說,確實是機遇與風險并存。
乘聯會秘書長饒達:吉利收購沃爾沃一事,現在進展很順利,因為中國政府大力支持汽車企業的兼并重組,鼓勵中國有能力的自主品牌走出去,海外兼并重組。而且有利于吉利自主品牌形象的提升,但是收購成功以后,一定要小心運作,多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
社科院工業所工業發展研究室主任趙英:吉利收購沃爾沃是一次好的嘗試,但是能否成功運作目前還很難評價。從國際汽車產業來看,以往成功兼并的案例并不多。從國內汽車企業以往走出去的案例來看,上汽收購韓國雙龍一事也是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