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梨果生產主要集中在水肥條件良好的渭北平塬區,樹體生長比較旺盛。梨園普遍存在栽植密度大、樹體枝條多、樹形不規范等現象,直接制約著果園效益的進一步增長。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果同通風不良、病蟲害嚴重、操作管理不方便及果園效益低等突出問題,實施梨樹改形技術推廣勢在必行。
1 改形目標
通過樹形改造,使樹行距至少在3.0米以上,株間枝條不交接,樹高不超過行距,長、中、短枝比例達10:40:50。667平方米留枝量控制在8萬—9萬個。其中頂花枝占40%左右。
1.1 幼樹和新建園
667平方米栽80—110株,培養細長紡錘形樹體結構;60—80株培養自由紡錘形,
細長紡錘形:樹高2.5—3.0米,干高0.8—1.0米,中心干上配備小主枝15—20個,長度1.0—1.2米,同方位間距0.4—0.5米,角度90°左右。樹體上下較短,中部略長,呈紡錘形。自由紡錘形較細長紡錘形主枝角度較小,樹體下部略長,上部較短。
1.2 成齡園
應將密度調至667平方米55—80株,樹形逐步改為“改良紡錘形”。
改良紡錘形:樹高2.6—3.0米,干高0.7—0.9米,中心干基部著生3個長1.3—1.5米永久性小主枝,中心干上部培養8—9個臨時小主枝。樹冠緊湊,枝組豐滿,樹體上小下大。
1.3 老果園
以解決樹體光照為前提,靈活選擇樹形。如自然開心形。
開心形:干高0.7—0.8米,保留3—4個長約1.5米永久性主枝,方位角90°—120°,兩側每隔0.2—0.3米保留1個中小型結果枝組。
2 改形方法
2.1 間伐
對667平方米栽110株以上的果園,按照“隔1挖1”或“隔2挖1”達到目標株數。行距過窄、生長勢過旺的果園可選通過行距間伐,再逐步間伐株距,以達到理想的株行距。
2.2 抬干
即抬高主干,按不同樹形要求,每年有計劃疏除1—2個主干上過低的主枝,直至達到干高要求。
2.3 疏枝
疏除中心干上粗度超過其著生部位1/2的小主枝,徹底疏除輪生枝、競爭枝、對生枝、重疊枝及主枝上強旺的側生枝、過粗過大的結果枝組。
2.4 落頭
對主干超高的樹應盡快落頭。
2.5 縮冠
對超長的主枝。過長的結果枝組,利用弱枝換頭,進行回縮。
3 改形的注意事項
(1)改形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年逐步實施,2—3年達到要求。
(2)疏除大枝,視樹齡和枝勢分年進行。
(3)對改形造成的傷口涂抹拂藍克(人工樹皮)進行保護,防止感染。
(4)改形后樹體修剪應嚴格執行輕剪長放的原則,同時加強綜合管理,確保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