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勢旺長不結果,枝條密閉不見光。內部芽弱光禿多,果實外移質量差,修剪量大投資多,要想結果連年剝,遇到災年死樹多。這是密植園樹形建造時受過去稀植大冠理論或思想的制約,仍采用基部留三大主枝整形法帶來的諸多弊病。近年來,在眾多果樹專家的號召下,一些果農思想有所改變,樹形稍有好轉,但由于質量意識不強,樹形改造始終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基部大枝過多,下強上弱現象仍然存在。
要解決上述問題,從樹形改造上講,由橫向生長向立體生長轉變。根據具體栽植密度,把樹形改造成主干形無疑是一個好的思路。
1 主干形的特點
主干形適合4米×2米、4米×1.5米、3.5米×1.5米、3米×1米,甚至更密的密植果園整形。同紡錘形一樣它有一個強健的中央領導干,其上直接著生包括3—5厘米和1米左右大小不等的30—60個橫向枝。這些枝的粗度都同中干遠遠拉開,結果后多自然呈下垂狀。一般干高40—60厘米,樹冠直徑小于1.5米,樹高根據株行距靈活而定,一般可略高于行距。整成形后行間能過三輪車,株間能過人。它同細長紡錘形很相似,只是比細長紡錘形上的橫向枝多、且細,重要的是橫向枝都不長,即所謂的單軸而不延伸。主干形的果實圍繞中干結果。受光均勻,果個大。它的樹形建造快,修剪量小、浪費極少,花芽質量高,橫向枝更新容易。
主干形具有成形快、結果早。節約營養。減少浪費。適應性強。光照好,管理方便。產量高。品質好。利用下垂枝結果,適應了品種特性等優點。
2 改造方法
2.1 扶持中干 去掉基部大枝
主干形建造成功的前提是必須有一個強健的中央領導干。因而這種樹形改造的主要任務就是扶持中干。而要扶持中干,下部大枝必須去掉。對于一些密閉園來說,下部三大主枝距離地面太低,角度沒有拉開,生長過于旺盛,延伸太長,既難以成花結果,又嚴重影響了光照,既失去了利用價值,又難以改造利用,所以必須下決心去掉。去掉大枝,從表面看,好像中干造傷,削弱了樹勢,但實際上改造去枝,只是動枝不動根,根部貯藏的養分沒有變。去掉下部大枝,營養得到集中供應。不但沒有削弱樹勢,反過來可增強樹勢,中干1年即可復壯,為主干形打下良好的基礎。
去掉下部、中部同中干粗度比拉不開的過粗過大枝。去掉大枝后。傷口周圍會萌發出很多枝條,選擇一些位置合理的進行轉枝軟化,剩余過多的疏掉。
如果是中干力量太弱,若全部去除下部大枝后,上部不能接受和分散下部的巨大力量,不能迅速恢復去枝前的枝葉量。不但不會強壯中干。反而削弱了樹勢。而下部不需要出枝的地方還會容易萌發大量徒長枝,極大地浪費了營養。根據這種情況,下部大枝不能一下子全去掉,必須在大枝的根部留下穩定的側枝為臨時輔養。待生長1年后,中干較強時再去除到位。
2.2 在中干上培養優良的小枝
中干要健壯,下部大枝必須去掉。但這不等于改造樹形就是簡單地去掉下部大枝。在實際改造中必須根據具體樹形來決定改造辦法。去掉下部大枝的同時。還必須在中干上促發小枝。一方面,由于去掉了基部大量枝條,果樹總枝量減少,為了增加有效枝量和結果部位,在中干空擋必須促發大量小枝。另一方面,由于過去三大主枝樹形留有1米以上的層間距,而主干形沒有層間,為了完成樹形的需要,必須在中干空擋促發大量小枝。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緩和樹形,分散部分多余營養。去掉下部三大枝后。樹勢容易返旺而大量冒條,這時候就順應這一趨勢,在需要出枝的部位刻芽,操作得當的話1年內中干變強壯的同時,還會發出許多較為理想的橫向技,大體骨架就可基本建成。
2.3 通過綜合調控措施,促使新生小枝盡快成花結果,控制過度延伸
第2年發芽前再在橫向枝上采取一系列相應措施,對于新長出的枝條,長度達到要求后,就必須進行控制,通過基部轉枝、拉枝成負角度、刻芽、分道環割等措施,促使其盡快成花結果。
2.4 對剩余大枝拉枝改造
剩余大枝疏除大的分枝,把角度開成負角度,在基部環割、促發牽制枝,根據粗度進行1—3道重刻傷,防止他們繼續加粗生長。對中干上所有芽(包括弱小枝、隱芽)在上方刻芽,促使它們萌發新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