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3月3日上午,記者在全國政協大會開幕會前夕,來到全國政協委員工會界別組駐地鐵道大廈,榮幸地第一個采訪到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路耀華,第二次采訪他是在全國人大開幕后的3月6日。始終保持低調的路耀華主席兩次為記者“網開一面”,愉快地接受采訪,當然話題免不了圍繞著國有企業。
能源發展應做到“四好”
曾先后擔任過中國煤炭建設開發總公司總經理、原煤炭部基建中心主任、國家煤炭工業管理局企事業改革司司長、國務院稽察特派員、國務院派駐大型國有企業監事會主席等職務的路耀華,對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的有關實施節能減排重大技術和示范工程、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問題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社會越是向前發展,現代化程度越高,能源問題就越重要。能源有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之分,有煤、電、油、天然氣等多個種類。因此,國家在能源問題上應做到——
規劃好。在能源項目的布點、進度及結構比例上要下功夫,嚴防無序建設。比如在電源點的布局上要科學合理,既要防止過于集中,又要避免盲目分散。
建設好。項目一旦進入規劃,就應按要求建設好,既要講進度,更要講質量;既要講現代化,更要講標準化,不能刮“越現代化越好,越標準高越優”之風。
管理好。能源項目建設得再好,如果因管理不好,其效能、效率就無法發揮。在我國,因管理不好而未能發揮作用和功能的項目不少。
服務好。所有的能源項目都是為國民經濟與人民生活服務的,因此一定要服務好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服務好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
水電開發四個建議
在政協小組討論中,路耀華提出建議請權威部門就水電作為清潔能源進行科學論證,盡快作出結論。為此,他談出了自己的初衷。
路耀華回憶道:我在華能、國家電網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當過監事會主席,對電力行業是熟悉的。目前,風電開發成本高,需解決大規模風電場并網運行、電力送出、對電網調度運行的影響、設備生產本地化及經濟性等問題;火電在我國電源結構中將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但其可持續發展面臨資源和環境的巨大挑戰;核電建設市場發育還不完善,設備設計和制造分離,合格的建設運營商數量不能滿足核電建設規模要求,健康有序的建設市場競爭局面尚未形成。
常規電源建設現已全面進入市場化。水電屬于常規電源,是優質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不論是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優化我國能源結構、減少環境污染,或是改變西南地區貧窮落后面貌,現階段進一步實施水電開發都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和緊迫的任務。
我國水能理論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超過6.7億千瓦,但開發率不足30%,與美、德等國的水電資源開發率達80%相比尚存在很大的潛力可挖。另外,發展水電是我國統籌區域發展的需要。西南地區希望以水電開發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呼聲十分強烈。
可以從規劃、理順水電電價、移民補償等方面著手推進水電開發:盡快實施我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科學可行的實施路線圖,將那些條件具備、前期工作扎實的項目列入2011年度計劃。目前,水電平均上網電價低于火電約0.1元,如果實現“同網、同質、同價”,將為水電移民和環保等問題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這就希望盡快理順確定合理的水電電價,保障水電開發“綜合工程”資金來源。
在建立生態、移民長效補償機制方面,可真正實現“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
比如建立庫區發展基金,確保移民利益,真正讓移民“搬得出,能脫貧,穩得住”。建立起生態補償機制,允許因地制宜出臺區域性政策,建立各具特色的開發建設機制。探索水電開發與當地經濟發展有效結合的途徑,調動水電開發企業參與地方經濟建設的積極性。例如:華能瀾滄江公司為了支持地方建設,不惜繞道10多公里穿過5個鄉鎮修建水電站入場道路,有效解決了當地10多萬人的出行困難,在實現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獲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央企不可替代的四點共識
當記者問起近期社會上有關“國進民退”等等說法時,路耀華主席說道,不能把優進劣退也叫國進民退。首先要把“國進民退”這個概念弄清楚,其次要明白判斷標準是什么,最后才能下結論。中央企業為國家、民族作出的貢獻,無愧為共和國的長子、頂梁柱的稱號。
國有企業在履行國家政治、社會、經濟(民生)責任以及履行國際義務四大方面,廣大老百姓是有目共睹的。如:在汶川地震中拯救民眾、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金融危機安然渡過、平時的幫困扶貧及國外救災扶助,等等。沒有國企尤其中央企業的努力,其結果是很難想象的。央企的作用是客觀存在的,這些都與央企領導人和廣大干部職工的努力付出息息相關。特別是外派監事會制度起到了好的作用,監督國有資產是否流失,監督領導是否勝任,監督過程,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糾正。企業領導贊成監事會制度,認為有利于企業發展,希望該制度能繼承下來,不斷地改進、完善、提高,充分發揮了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作用。
譬如:在履行政治、社會責任外延深化方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以“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價值觀,研制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維護國家安全。國家電網公司實施“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農電發展戰略,推進農村“戶戶通電”工程,積極服務“三農”,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努力讓最廣泛人口通電用電;還規劃在“十一五”期間為 120萬戶、450萬無電農村人口通電。央企積極履行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經濟責任,這一切老百姓是心知肚明、感慨萬千的,同時也給黨和國家贏得了很高的聲譽。2009年的60周年大慶,先進的武器都是央企制造的。
不管社會對央企有什么樣的看法,央企的作用是客觀存在的。我想,中央企業一定要增強必勝信心,心存憂患意識、做強做大意識,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全面推動中央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我認為,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必需做強做大,努力成為各行業在世界經濟鏈條中的龍頭老大;國企民企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比翼齊飛,共振中華,以弘揚民族骨氣!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