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這個時候,記者曾就在金融危機下中國經濟增長為什么要“保8”?怎樣去“保8”?采訪了厲以寧。盡管當時厲老極力強調“我是經濟學家,不是預言家”,但他的意見、看法還是增強了人們克時艱、促發展的信心,給經營企業的管理者以極大的啟發及操作性強的指導。2010年的全國兩會期間,記者抓住厲老的空余時間,請他就當前我國諸多經濟熱點予以評說。
關于金融危機帶來的四個認識問題
去年兩會期間,時值金融危機,世人還在為中國能否實現“保八”目標憂心忡忡。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08年,我國稅收收入增長呈現明顯的“前高后低”的走勢,特別是第四季度,稅收收入出現連續負增長。到2009年1月份,財政收入同比下降達到了17.1%,創下了自2004年以來我國財政收入單月同比最大的跌幅紀錄,導致勞動崗位大幅度減少,大批中小企業倒閉,出口嚴重下滑,上到各級政府、下到普通民眾都深深地感到切膚之痛。
“此次金融危機使中國得到了四個重要共識,并將對中國今后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厲以寧堅定地說,第一,認識到金融監管制度完善的重要性;第二,認識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迫切性,不轉變就會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失去制高點,甚至會丟掉市場,失去發展機會;第三,認識到擴大內需的重要意義;第四,認識到宏觀經濟調控必須是總量調控和結構性調控相結合,不僅要依靠政府的產業政策,也要依靠政府的宏觀調控中把結構性調控放到重要的位置上。
時隔一年,由于黨中央、國務院及時迅速地采取了兩年新增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補貼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一攬子實施計劃,使中國在世界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今年兩會大家不再擔心經濟增長目標如期實現,卻要擔心經濟增長過快。
“今年的增長率不要太高,增長率如果是8%的話,3%的CPI還是有可能達到的。但是今年如果投資過多的話,比如說增長率到了9%或10%,CPI控制在3%就不容易了。”厲以寧平穩地說道,一定要重視農業的發展。從今年的勢頭來看,自然災害比較嚴重,某些農產品不足了,就會影響消費指數。除了糧食價格之外,如果海外某些地方不安定因素而導致石油價格大幅度上漲的話,那3%也比較懸。
民生物價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對社會經濟變革平穩有序進行大有好處。
關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
中國早在“九五規劃”中就提出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15年后的今天,勞動力價格優勢和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減小,我國的第二產業發展已近飽和,第三產業比重一直偏低。
中國科學院在相關報告中指出,有些地區的財富增長是以消耗資源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是以犧牲下一代的幸福為代價的不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厲以寧表示:“雖然提出發展轉型已有多年,但成效并不盡如人意。這就不難理解中央為什么要痛下決心去解決這一困擾多年的問題。”
當談到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厲以寧在前不久的廣東調研時認為:廣東經濟結構轉型效果明顯,外貿依存度由2007年的155%,到2009年降至106%。在產業結構發生較大變化的過程中,廣東仍保持了9.5%的增長速度,就是得益于第三產業迅速崛起。2009年廣東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78萬億元,增長11%,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首要推動力,占廣東省2009年GDP52%強。發展經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善于利用經濟周期,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變不利為有利,依靠產業的升級換代,促進整體經濟好轉。而廣東省的個別城市因認識不到危機中還有調整之機,不轉變傳統經濟發展方式,結果經濟增長速度反而落后于全省。
就企業而言,厲以寧以春節節后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出現“民工荒”的現象,剖析廣東的“民工荒”存在著正規大企業不愁工、不規范小企業招不到工“冰火兩重天”的情況。上規模的企業,由于重視工人的培訓,工人可以學到技術,待遇也比較正常,用工并不愁。部分企業招不到工主要是用工條件不如其他企業。民工反映,在小企業工作,要么工作時間太長、要么工資不能按時發放,一些企業甚至一年一付,企業的社會保障問題也跟不上,因此不愿意到小企業去工作。“這說明,廉價勞動力、血汗工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厲以寧認為必須要產業升級,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節能減排,提高經濟質量,生產適銷對路的優質產品,才能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加大職業教育和勞動力培訓,適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否則必將被時代所淘汰。
關于目前的高房價問題
“當前的土地招標制度,出價高者得到土地,會導致地王現象不斷出現,土地價格越來越高,房價也就跟著水漲船高。”厲以寧說,高房價下,如何讓中低收入者買得起房子、租得起房子?土地招標制度不應是“價高者拿地”,而應是“價低者拿地”。
理想的土地招標制度應該是,企業參與招標時不是報標土地價,而是報標房價或租房價,而出價最低者將最終中標。對于膽敢在建筑質量上馬虎應付的,政府將予以重罰。厲以寧認為,若能以此解決土地招標制度,則整個中國的高房價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關于市場熱議的融資問題
如何規范地方融資平臺?厲以寧表示,應從加快擔保公司等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金融監管,政府必須對銀行本身的經營狀況、壞賬的狀況要有所了解;二應加快發展擔保公司,通過抵押貸款的業務,降低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三則在于企業本身,這一點很關鍵。
厲以寧認為,如果企業自身有很好的發展和經營狀況,就能減少風險。最壞的結果則是,企業產能過剩、產品銷不掉,因此,“當前還是要把經濟轉型放在重要地位,以減少貸款風險。”
厲以寧表示,對于市場熱議的通脹問題,從當前來看,“通脹只能說是看到了一個預警,還不能說通脹已經(在中國)出現。如果今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比較“猛”的增長趨勢,到今年下半年,通脹問題將引起“普遍的注意”。 是否可以用加息來應對通脹?厲以寧說,如果說出于防止資金過多流入到資產炒作的考慮,“加息是可以的,但量不應太大”,而就全年來看,中國仍然應保持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關于林權改革問題
對中國當前正在進行的林權改革問題,厲以寧給予了很高評價。他說,林權改革,是近年來中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的一場以明晰產權為核心、把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明確到戶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改善中國生態環境好處很大。他稱林權改革是“新階段改革的第一聲春雷”。其改革性質,頗類似于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村土地“承包到戶”。
厲以寧說:“目前經濟發達地區的‘民工荒’,部分原因與全國正在火熱進行的林權改革有關。”由于林權改革,農民上山去了。林權改革幫助農民增收,農民不愿意付出更大的成本到廣東的小企業去打工,而愿意自己創業。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