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東方之冠”,猶如一枚碩大的朱紅篆字中國印,靜靜地矗立在黃浦江畔。它與國內31個省區市的展館一起,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的魅力。悠悠五千年歷史,古老與現代相融的中國充滿了無數令人神奇驚訝的色彩。本屆世界博覽會上,“中國元素”無處不在,處處凸現了中國文明、科技與人文精神理念。“中國元素”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背后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一個半世紀前問世于歐洲的世界博覽會,被世界各國視為展示本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展現自身綜合國力的舞臺。世界博覽會至今舉辦了40屆,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現在的世博會文化,已經演變成參展各國、各民族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和生產方式以及人文精神高度集中的平臺。
對于中國來說,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是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各方面成就的大好機會,而“中國人文”、“中國元素”正是外國人最感興趣,也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東西。
“中國元素”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并延續到我們現代生活中來,更起到傳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內在和外在的特質,既有形而下的具體物質,也有形而上的意識形態。“中國元素”可以概括為,凡是在中華民族融合、演化與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由中國人創造、傳承、反映中國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以及具有中國特質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國元素”。如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價值體系、民俗事象、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建筑、藝術、科技、法律、倫理等,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宋元明清,大到故宮長城,小至窗欞門釘。
說起“中國元素”,很多人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北京奧運上,“中國元素”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詮釋。開幕式上充滿了缶、畫軸、萬里長城、戲曲、瓷器等大量的“中國元素”。美輪美奐的開幕式將這些“中國元素”傳向了世界,得到了各國人民的廣泛好評。
2010的世博會同樣以“中國元素”為基礎,中國館把展示主題定為“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中國紅、《清明上河圖》、“九洲清晏”、篆書、“三斬斧”等,都充分展示了中華古老文化的積淀。當世界經濟離不開持續增長的中國經濟時,世界文明也離不開中國文化,因為中國文化是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孕育著中國文化精神的“中國元素”將會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奠定自信,它會承擔起融入世界、影響世界的時代使命。
“中國元素”還充分體現在各省區市的展館中:
——作為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廣西館圍繞“綠色家園,藍色夢想”的主題,集中展示“銅鼓、繡球、壯錦、漓江風景、龍脊梯田、紅樹林、海上絲綢之路”等淳厚的人文風情和旖旎的自然風光。
——陜西館沒有收入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而是從“人文長安之旅”的新視角出發,以“千年帝都、千載文華、千里秦嶺、千姿新韻、千人英姿”五個板塊,集中展示三秦大地的城市所獨具的厚重人文歷史與獨特自然風光。
——同為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的河南,以“國之中、城之源”的創意,呼應中國館“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的大主題,同時非常貼切地演繹出河南所獨有的“中國之中、城市之源、文明之根、中原崛起”的古今特色。
“中國元素”是多種意義的涵蓋,是中國文化的升華,并表現在不同方面。它可以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可以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可以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可以是中華民族代表性的建筑和壯麗景觀,也可以是中華民族的吉祥物、圖騰,等等。總之,“中國元素”應該是一種積極的正面象征,應該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或者是中華民族首先創造的,或者是在世界上稱雄的。
世博會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為了讓世界了解中國,也讓中國了解世界,我們應該利用上海世博會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充分地展示“中國元素”,讓“中國元素”走進更多人的視野,成為上海世博會上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