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計算技術以其強大的功能已在一些商業領域得到了初步的應用。作為應用IT的重地,云計算技術也將在圖書館中得到大規模的普及應用。在介紹云計算特征和概括云計算應用類型的基礎上,分析云計算技術給圖書館帶來的發展機遇,強調圖書館應理性對待云計算、加強云計算理論和案例研究、回歸服務本質的理念。
[關鍵詞]云計算;圖書館管理;圖書館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0.7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4-0059-03
Study on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hat Cloud Computing Brings to LibraryWang Yang1 Su Jianhua2
(1.Library,School of Law,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2.Library,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Law,Chongqing 401120,China)
[Abstract]The technology of cloud computing has been preliminarily applied in some commercial domain.As an important domain for IT,this technology will probably be applied in the library on a large scale.This paper proposed the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the introductions of its concept and technology characters,analysed opportunities that cloud computing brought for libraries,it also pointed out that libraries should rationally look upon cloud computing,enhance the theory and case studies and return to libraries service concept.
[Keywords]cloud computing;library management;library service
進入數字化時代以來,圖書館事業面臨著蛻變,擁有無數機遇的同時,也遭遇了挑戰。在電子圖書的沖擊下,紙質書刊在數據庫比例日益減少;傳統的知識組織體系《分類法》可能將被大眾分類法所取代;“百度知道”、“新浪愛問”等服務日漸高漲,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服務也經受著越來越多的質疑。如今,在谷歌、亞馬遜等企業的提倡下,“云計算”作為新興的概念逐漸浮出水面。在逐漸走向云計算時代之際,我們不得不開始思考,它又將對圖書館事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1 云計算的特點及其應用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云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更與互聯網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1]。狹義上的云計算是指用虛擬技術構建的虛擬化數據中心,將分布在大量的計算機和存儲設備(包括本地或遠程設備)上的計算和存儲資源(包括內存、I/O設備、存儲、帶寬、計算能力等)集中起來成為一個虛擬的資源池,以服務方式按需(免費或租用)提供給網絡用戶[2]。
1.1 云計算的特征雖然從理論上說,云計算是分布式處理、并行處理和網格計算的發展,但是云卻根本不是從這幾個理論中誕生出來的東西,而是直接來自于實踐的進展,與中間件技術、ASP、SOA、Web服務、SaaS等一脈相承,完全是隨著技術的成熟與潛在的市場需求相結合,逐步產生的新的應用形態。云計算的特點是把所有的IT資源均當成服務來提供,包括應用程序、存儲空間、計算能力、編程與運行環境、網絡通信設施、協作工具平臺等,可以認為這是SOA(以服務為導向)的高級階段和具體實施(大多數SOA還只體現在設計階段)。云計算從本質上說不是針對最終用戶(如家庭用戶、個人用戶)的,最終用戶對于是不是使用云計算也并不在意,甚至也不需要知道,而對于需要大規模利用IT設施支持其業務開展、利用網絡提供全球服務的企業或機構來說,云計算能夠提供簡便易行、低成本、按需支付的方式,具有安全、方便、數據共享、無限可能等特征,使得人們對計算機的使用正在從以PC桌面系統為中心轉向以網絡為中心。也就是說有了云計算,任何一個中小企業,也能夠像大型跨國企業一樣,大規模利用計算機互聯網所帶來的超強能力,開展自己的業務[3]。通俗點說,“云計算”就仿佛銀行的自動取款機,我們出門再也不用隨身攜帶大量現鈔,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取用。
1.2 云計算的應用類型云計算的內涵非常豐富,目前按照云的內容,可以把云分為3種[3]:(1)提供資源的云,包括提供存儲空間、網絡設施、帶寬等,將資源網絡化虛擬化,以服務的形式提供,這是云的底層的基本能力;(2)提供動態數據服務的云,包括對原始數據、半結構化數據和經過處理的結構化數據進行管理、分享、組織、轉換、分析、挖掘、搜索等服務,這是較為高級的能力,把資源連同計算能力和領域知識組織技巧一起提供;(3)提供軟件平臺的云,包括提供SaaS服務、軟件API、開發環境、應用工具等等。這是最常見的云服務,也是“網絡就是計算機”的直觀體現,用戶只需要通過瀏覽器(包括手持設備的專用瀏覽器)就能獲得幾乎是任何種類的服務。在應用中人們又常常按照應用特征,把云計算分為:SaaS(軟件即服務)、實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網絡服務、平臺即服務、MSP(管理服務提供商)、商業服務平臺(SaaS和MSP的混合應用)和互聯網整合7種形式[3]。
2 云計算給圖書館帶來的發展機遇云計算的實現將帶來更強的計算能力、更低的費用和以人為本的服務。它使得用戶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獲取相應的硬件能力、軟件服務和IT平臺。需要20TB的硬盤,你就“租借”20TB的空間如亞馬遜展開的EC2業務便是相關的實例;應用Office之類的軟件功能,你也無須在本機安裝該軟件云計算讓你通過網絡就可以進行文檔的編輯,這一方面,谷歌也已經通過APP服務初步實現[4]。作為未來數字圖書館的工作環境,云計算的到來,必將改變數字圖書館的管理模式、服務模式和功能定位。
期云計算給圖書館帶來的發展機遇Apr.,2010Vol.30 No.42.1 降低數字圖書館的管理成本圖書館的設備更新、數據庫系統和硬件的維護開銷不小。然而,云計算的應用將帶來改變,硬件水平不再是限制,或許如谷歌所構想的那樣,在將來,僅僅一個瀏覽器就能夠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其他事情將由云計算服務提供商代為解決;云計算還可以幫助節約使用面積和能源消耗。如此,各類型圖書館便能夠為紙質書刊騰出更多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打破封閉的格局,使館藏資源獲得更好的應用效果;無需購買大量的存儲設備來存儲購買的海量數字資源;也不用擔心服務器崩潰的狀況:圖書館只需利用云計算“各取所需”的功能,從服務提供商那里獲取最合適的運算能力,支持數據庫的良好運轉。因此使用云計算,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和運行成本,可以更好地增強數字圖書館服務的適應性,真正消除數字圖書館資源孤島狀態,實現全球級的數字化圖書館資源的共享。
2.2 重新定位圖書館尤其是數字圖書館的服務角色云計算的價值不僅其先進的技術本身,更體現在其技術應用理念方面。實際上,云計算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早已顯現,我們所熟悉的淘寶網,便是典型的一個例子。圖書館可以應用云計算技術對數字化資源進行存貯、管理,并提供讀者網絡化利用,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的窗口流通服務的模式。但這種改變我們圖書館行業已經在進行,應該說這種變化不是云的作用。云計算可能會改變數字資源出版、發行以及提供利用方面一些原有模式。如電子圖書出版后,直接將版權賣給數據存貯方,由他們來提供給讀者閱讀使用,讀者使用可能會按時或按閱讀量來收取版權使用費。云計算技術存貯與檢索利用方便,可能會使圖書館編目與圖書剔舊功能弱化,圖書館可能更多地會關注電子出版物的版權管理與使用問題。各圖書館的各種資源(諸如不同數據庫中的論文資料,不同編目系統的書目信息等等)可以借由一朵云統一結合起來,內容高度融合,就像是當下流行的信息共享空間概念的升級版[4]。用戶通過網絡獲取他們想要的文獻,但他們只需要關注獲取過程本身,無須理會界面之后的繁復運作,全球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將得到真正的整合和共享。
2.3 促進泛在圖書館的初步實現泛在圖書館作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可以簡單理解為一種能夠隨時隨地進行信息獲取服務的圖書館,“泛在”二字,指出了未來圖書館服務的便捷性和普遍性,而云計算,恰恰為這種新興的圖書館形式奠定了技術基礎。云計算作為一個廣闊的概念,其對象并不止于計算機,還整合了智能手機、PDA、PSP在內所有的終端服務,為之提供強大的無線功能,在云技術的支撐下,隨時隨地獲取信息不再是遙遠的夢想。目前,我們已經可以通過手機訪問圖書館網頁,但仍然有諸多不便,如手機的網頁格式仍然只有文字和少量的圖片。在未來,隨著無線網絡的普及和資源的真正整合,公共圖書館會搭著云計算技術的順風車走進千家萬戶,實現“泛在圖書館”的夢想[4]。
3 云計算給圖書館帶來的啟示云計算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已經顛覆了商業領域,圖書館的應用只是時間問題。國外圖書館界其實早已著手相關的研究。然而,面對新興技術,在認識其優勢的同時,也需要直面挑戰。圖書館要走向新興技術,但不應該是“為了技術而技術”。如果對其服務沒有幫助,技術只是累贅;同樣,面對技術帶來的威脅,依然要堅持以服務為本。顯然,圖書館的服務內涵還有待持續挖掘,而事實上,圖書館與新興技術應互相補充,引領圖書館事業邁向一次新的飛躍。
3.1 理性對待云計算云計算的優勢似乎無與倫比,其威脅也著實讓人擔憂,然而,我們必須以理性的態度看待云計算的浪潮。其實,一直以來,圖書館便是在技術的雙重影響下曲折前進的。例如,機構庫的興起引發了圖書館是否將要滅亡的探討,然而,目前已形成了圖書館與機構庫共存的局面,今后必將共同發展。云計算也是,今后更多新的技術必將層出不窮,在眼花繚亂的技術迷局中,圖書館必須了解自身提供信息服務、擔當社會記憶的客觀保存機構的定位,著眼將來。
3.2 以用戶需求為建設導向,回歸服務本質技術本不是重點,圖書館應把眼光放在服務二字之上。云是個很好的名字,讓人充滿憧憬。然而云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誘惑,并不在于這個技術有多么好,而在于它確實能帶來價值。對于圖書館來說,云計算最大的價值在于讓圖書館人專注于自己的業務,擺脫IT的束縛,發揮IT的最大效益,降低IT應用的難度和復雜性,從而降低管理成本,減少風險,并進行更大范圍的協作,提供更好的服務[3]。圖書館應借助各類廠商提供的云計算解決方案,使用統一的接口,將本館的資源和來自全球不同區域的數字化圖書館整合在一起,在網上組成更大規模的云,借助統一的云平臺管理使用資源,實現分布式、協作和智能化的信息處理。最終用戶可以通過虛擬服務器,以單一入口就能檢索全球的信息資源。
3.3 加強云計算的基礎理論和案例研究云計算是信息技術的新領域,可能對圖書館信息技術應用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廣大圖書館界同仁應加強對云計算的概念、起源、基本理念、類型、特點,與現有計算模式的區別等方面的研究,促進或深化圖書館界對于云計算應用的認識,為圖書館應對云計算帶來的管理挑戰提供必要的政策思想與理論準備。對于圖書館運用云計算的主要案例進行調研、測評、分析、研究。目前云計算在圖書館的應用并不多,但已經出現了一些重要案例,如WebFeat Express跨庫檢索系統和OCLC的“Web級協作型圖書館管理服務”即WorldCat Local的強化版[5]。對這些案例進行研究,對于圖書館應對云計算導致的管理挑戰是極為必需的。
3.4 探討云計算在圖書館應用的可行性OCLC已經將基于云的服務引入了圖書館界,它使我們看到,在關照每一個具體圖書館的本地業務需求的同時,圖書館的數據可以大范圍地以分布式方式存在,圖書館的協作和服務也可以在網絡大范圍內進行。圖書館對于云計算而言,通常有兩種角色:一方面是云計算的使用方、受益者,另一方面又可以做云服務的開發者、提供方。前者是作為一個應用機構,后者則是作為向讀者提供服務的知識中介。當前幾乎所有的云服務都可以在圖書館領域得到應用:即大量的軟件服務、云存儲服務、平臺服務、網絡整合服務等。如CALIS三期建設推出了數字圖書館云服務平臺Nebula。因此需要結合云計算在圖書館和其他信息管理領域的應用,探索其可能應用的領域,研究云計算對于圖書館選擇自動化管理系統、數據庫及應用軟件、OPAC前端或強化應用、數據存貯與共享等業務可能帶來的好處,為圖書館IT管理選擇XaaS提供理論依據[5]。
3.5 制定圖書館云計算政策、標準與協議2009年被媒體稱為“云計算元年”,這既說明了云計算的熱度,也說明它還處于早期應用階段,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其中為人議論最多的是安全性、隱私權和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策法規制度的問題,需要整個產業鏈中的各利益相關者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磨合、談判、達成一致,得到最終解決。通過對云計算相關政策的研究,促成相關管理章程、行業標準或政策的出臺,保證將要實施的云計算能夠符合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基本要求。
3.6 基于云計算革新圖書館管理體制從圖書館內部的業務工作來看,由于現代圖書館的業務流程除了實體圖書館的服務端(指借閱、流通與參考咨詢工作),幾乎已經完全建立在計算機和網絡基礎之上,如果整個IT架構向“云”中遷移,傳統的業務流程將被逐一拆解,然后組合、外包、虛擬化。OCLC目前所提供的方案,就是這個模式。圖書館如果將自己的軟硬件全部“外包”給某一片“云”,像用電一樣,按時付費。可以想象,一旦這種模式成立,它將給圖書館管理帶來多么大的變化:不再需要購買多種服務器、大容量存儲設備,可按需使用云計算,按使用付費;也不需要那么多遠離服務一線的IT維護人員,不再為留不住優秀的TT人員發愁;不受自動化系統供應商的制約,可隨時轉移到服務與價格更好的系統[5]。因此圖書館一旦選擇了云計算,則需要對原有信息系統的管理與服務進行大規模重新部署,以此為依據妥善規劃業務機構和整個業務流程,以服務為核心配置工作人員,建立起一套新的管理體制。云計算提高了搜索引擎的信息能力,誠如當今學術界所爭論的那樣搜索引擎似乎正在擠占圖書館的生存空間,但圖書館更應該看到:谷歌、亞馬遜等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化組織,云計算作為商業化組織的產品,其最大的目的必然是利潤,而圖書館本身作為公益性機構,無償、平等的服務理念是商業化組織永遠無法企及的。因此圖書館必須加強云計算理論和實證方面的研究,利用云計算平臺進行整合、組織、關聯、導航乃至可視化服務,力爭將圖書館的服務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什么是云計算?[EB/OL].http:∥www.cloudcomputing-china.cn/Article/jh/200805/1.html,2009-10-14.
[2]王文清,陳凌.CALIS數字圖書館云服務平臺模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4):13-18.
[3]劉煒.圖書館需要一朵怎樣的“云”?[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4):2-6.
[4]肖鵬.云計算對圖書館事業的雙重影響[J].圖書館學研究,2009,(8):42-44.
[5]胡小菁,范并思.云計算給圖書館管理帶來挑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