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是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的重要方面,而信息共享空間是圖書館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新的服務模式,它將為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提供新的契機和平臺。通過分析和討論信息共享空間特點和優勢,信息共享空間對于信息素養教育和培養有積極的作用。最后,針對建設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信息共享空間;信息素養;教育;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4-0112-03
University Student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ased on Information CommonsZhang Liping Wu Xiuling Li Fulin
(Library,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030051,China)
[Abstract]Th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 information literary is important face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role.Information commons are new service mode of library who suits period development,IC provides new chance and terrace for university student education.Through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raits and superior of IC,IC promotes IL development.Finally,some tactics were proposed for IC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advice.
[Keywords]information common;information literary;education;training
1 IC和IL的關系信息共享空間(Information Commons,簡稱IC)是伴隨著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學校教學改革及人們學習、接受信息方式的改變,于20世紀90年代初在美國高校圖書館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服務模式。經過發展,已經成為美國高校圖書館界非常受歡迎的一種主流服務模式。IC作為圖書館新的服務模式,創造信息共享環境,尤其是對于師生學習和研究的方式產生積極而深遠影響[1]。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ry,簡稱IL)一詞最早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8226;車可斯基于1974年在全美圖書館和信息科學委員會上提出來的。他把信息素養定義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尋找、評價和有效利用信息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信息素養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核心要素,它不僅是培養大學生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也是培養大學生批判性的評價信息和創造性的利用信息的能力。IC有著一站式的服務模式、豐富的師資力量、良好的網絡信息資源環境和各種學習和研究的空間等優點,這些優勢對于適應信息素養教育和培養的需求,滿足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是極其吻合的,IC為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教育和培養提供了新的平臺,創造了新的契機。基于共享空間的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教育和培養,將為提高IL的水平和能力起重要的積極作用。IC和IL二者有機結合,還可以提高圖書館的教育和研究職能,進而提高圖書館及館員的地位[2]。
2 共享空間和信息素養的結合
2.1 IC為大學生IL教育和培養提供良好的軟、硬件環境大學生信息素養是大學生獲取、利用和運用信息等綜合能力的教育和培養,是綜合素質的教育,計算機檢索、數據庫搜索和網絡信息檢索成為他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它的學習和教學過程需要相關的計算機及其外圍設備,還有電腦軟件的支持。而信息共享空間要求完善的軟、硬件設備資源,一般需要配備有計算機、復印機、刻錄機、掃描儀等方便用戶完成信息利用和生產的硬件設備。計算機上都會安裝用戶學習與研究所必須的軟件資源,例如Office、Photo Shop、Dream Weaver、AutoCAD、Java、Matlab、Protel和VC等各種軟件,并保證及時的更新和升級。IC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動力是滿足用戶學習的需要,促進用戶創造性的培養。IC的充足的軟、硬件資源為大學生IL教育提供廣大的學習基礎資源,很大程度地滿足用戶的學習和科研的創造性培養的需求,尤其是對于“課題研究”和“協作式”學習效果非常好。
2.2 IC為大學生IL教育和培養提供充足地資源環境IL的教育和培養需要豐富的信息資源,沒有充足地資源進行教育就是一句空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要想真正信息素養教育和培養,并且有效地提供大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必須有豐富的館藏資源、特色資源和網絡數據庫資源等。同時,購買或者搜集整理其他免費資源,為大學生提供方便地查詢必備網絡訪問環境,對于部分高校由于校園網比較落后,廣大讀者無法方便、快捷地訪問到相關資源,對于資源是一種浪費,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信息素養的教育和培養。而IC要求具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及其環境,提供計算機或者網線接口、無線上網服務,用戶可以方便地使用圖書館的電子資源、數據庫資源以及因特網資源。同時,共享空間一般都配有必要的圖書、期刊以及音像資料和多媒體資料,以方便讀者及時便捷地查詢。IC巨大的信息資源和便捷的訪問渠道為大學生IL的教育和培養提供了資源保障,促進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實踐檢索操作能力和水平。
期基于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教育與培養Apr.,2010Vol.30 No.42.3 IC為大學生IL教育和培養創造了嶄新地教育模式師資力量對于IL的教育和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大學生對于信息素養了解和認識不是很多,基本的信息搜索和檢索能力都沒有,對于一些信息無法獲得。這就需要教師宣傳、講授和傳授信息素養相關的知識,再加上有學科背景并且參加教學和科研的老師直接參與,而且針對不同專業和研究方向的信息素養教育那是非常有意義的。而優秀的人力資源也是IC有效運行的關鍵。IC人員由圖書館、網絡中心、遠程教育中心及部分院系的教師共同建設的,諸部門的人才共同構成了IC重要的人力資源。這使得IC的工作人員已不是傳統的圖書館館員,而是普遍具有較好的信息素養、技術素養、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等綜合素質強的優秀教師。IC強大的人力資源為大學生IL教育提供教師隊伍,針對不同專業和學科的大學生IL教育和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增強了圖書館的教育和教學職能。
2.4 IC為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和培養提供良好的教與學思想環境IC模式下的學習方式引入了認知心理學、建構主義理論等知識,認知心理學是以信息加工為核心的心理學,作為教育領域中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其強調知識的作用,認為知識是決定人類行為的主要因素,強調學生作為自己知識的建構者。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被譽為“教育心理學中正在發生的一場革命”,科學地揭示了學習的本質,認為學習并不是適應某些條件的具體的教學策略,而是一種形成學習哲學,是人們探索、認識、發現世界的方式。二者都將為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和培養開辟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通過IC進行信息素養教育,改變以往以學生被動學習的形式,形成“主動學習”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大家的積極主動能動性,促進大家積極學習、思考、交流、協助和研究,在學習和研究過程中培養信息檢索、信息整理、信息評價和信息加工等能力[3-4]。
3 圖書館在基于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生信息素養方面的策略IC對于我國高校圖書館還是初步探索階段,但是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發展方向。針對IC的建設和構建方面,對于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策略。
3.1 改變思想觀念,提升教學質量我國大陸高校如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和復旦大學圖書館等先后進行IC建設項目,一些大學圖書館對此非常關注,而許多高校這樣的服務意識還比較淡薄。IC的服務理念、培養模式、服務對象和培養目標和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培養的核心思想和實質內涵是一致的,我們必須適應時代的需求,改變傳統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建立IC的服務理念,積極建設IC的服務框架和實體內容,逐步實現IC環境下的教學改革和科研服務,逐步將信息素養相關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通過信息素養教學策略,促進大學生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培養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積極思考的思想,建立以“大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環境。因此IC為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圖書館與其他專業、學科相結合,實現圖書館教學化,教學圖書館化,使圖書館和教學融為一體。圖書館館員也像美國等國外大型圖書館一樣進行信息素養教育,館員稱為教師圖書館員。
3.2 設置不同空間,完善配套設施IC的空間結構分為虛擬層、物理層和支持層,3個層次相互作用,互相補充。基于IC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中,物理和虛擬層為大學生信息素養提供學習、研究、交流和共享的實體和虛擬場所,支持層提供用戶的核心動力層。我們需要針對大學生信息教育體系,根據圖書館的館舍建設、資源建設和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設置IC空間和虛擬結構,設置電子教室、多功能室、協作學習區和個人學習區等物理空間,增加和配備計算機相關設備、網絡條件和其他軟件資源等設施,不斷補充讀者需要的各類信息資源以便豐富虛擬空間。只要通過IC建設,充分發揮IC的資源、空間和服務的強大優勢,便可以為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網絡環境,逐步為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技能培養拓展學習創造條件。
3.3 解決建設經費問題,配備優質人員IC是集信息資源和軟、硬件設施與一體綜合服務模式,它要求購買豐富的各種類型的信息資源,增加打印、復印等多媒體服務的軟硬件,再加上足夠地人力資源的服務費用等,所以IC的建設對于圖書館來說經費是非常重要的。經費對于大部分圖書館是個棘手地問題,它將影響成為IC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外IC的資金來源廣泛,國內圖書館必須解決建設資金問題,最大限度地推動IC以及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IC環境下的人員不僅包括圖書館館員,而且需要來自不同學科的專家、學術帶頭人和教師,只有他們的配合,才能完成教學和課題研究的任務,進而完成IC的任務。所以圖書館必須考慮人力資源的優化組合,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綜合服務能力強的團隊。對于專家,可以采用顧問和兼職等形式,也可以采用在線服務模式。館員也應該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定期舉辦信息素養教學研討會和制定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教學合作培養計劃。
3.4 利用Lib2.0技術和IC結合,進行IL的教育和培養IC的虛擬層和支持層需要技術支持,Lib2.0的主題思想是開源、互動、共建和共享。二者的核心思想不謀而合。Lib2.0主要包括:Blog、WIKI、RSS、Tag、P2P和SNS等技術,這些技術可以有效推動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和培養。如果將二者有機結合,將成為信息素養能力培養的新源泉和動力。由于網絡使大家縮短了地理距離,從而加大大家的心理距離。而在Lib2.0的IC環境下,教師和大學生既可以在虛擬網絡中交流、學習和討論,也可以實現面對面的交流和現場協作。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擴大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開放存取和知識創新,為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創造一種集體智慧和個性化發展的學習環境與集體創造和集體分享的研究環境。充分利用Lib2.0技術和IC的優勢,也可以吸引一些科研團隊的專家和研究人員,對某些學科或者課題進行信息交流和共享,產生新的思想和方法,從而使大學生IL教育與其他學科緊密結合起來,使教學效果更佳。同時,也體現了圖書館技術和人文關懷和諧的教育和服務思想,促進大學生學習和研究的深入,鼓勵大學生與時俱進,不斷創新[5]。
4 結 論信息共享空間作為新型的動態服務模式,是圖書館適應現代信息、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需求,它將提升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增強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和教育職能的核心地位[6]。同時,在IC模式下,圖書館將加強教學和科研的職能,對于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和培養具有巨大地推動作用,它將利用它的一站式服務,滿足用戶學習和研究的信息需求和進行協作與集體學習等優勢和資源、軟硬件資源等方面,為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和培養提供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保障,為其帶來新的機遇和時機。
參考文獻
[1]Allison Cowgill,Joan Beam,Lindsey Wess.Implementing an Information Commons in a University Library[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1,27(6):432-439.
[2]許琦.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模式構建研究[D]:[碩士論文].吉林大學,2008.
[3]陳琳.信息共享空間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探究[J].現代情報,2009,(7):200-202.
[4]郝群,李梅.信息空間與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職能的實現[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08,(1):16-18.
[5]蘇海燕.基于WEB2.0的大學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研究[J].現代情報,2009,(1):52-54.
[6]Chuck Malenfant.The information commons as a collaborative workspace[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06,34(2):279-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