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系統性金融風險一旦產生所帶來的危害及其表現特征。提出了處理好風險源頭控制與末端治理的關系,開展對宏觀金融的研究和行業產業的系統調查研究分析,規范行業信息調查分析和行業信貸政策研究工作,建立懲戒功能與激勵功能相并重的風險管理機制,堅持正確考核導向處理好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等七項措施。
[關鍵詞]系統性金融風險;信息不對稱;商業銀行
[中圖分類號]F224.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4-0121-02
Prevention Measures of Systemic Financial Risk Based on Information AsymmetryYang Rui Shi Changying
(Subbranch of Changchun Renmin Square,China Construction Banch,Changchun 130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o prevent systemic financial risk was the matter of commercial banks,the major issu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alysed t he systemic financial risk if the harm generated by their performance characteri stics.Proposed sources of risk control mechanism to adhere to a correct assessme nt-based on the recent interest of good relations and long-term interests of theseven measures.
[Keywords]systemic financial risk;information asymmetry;commercial banks
1 非對稱信息下系統性金融風險生成的理論
1.1 系統性金融風險(systemic financial risk)是與個別金融風險相對應的一個范疇系統性金融風險是與整個系統的整體健康或結構相連的風險,它往往是系統中積聚了大量的風險因素以至無法處理造成的,具有宏觀性,較強的外部性、極強的蔓延效應以及極大的破壞性等特征,系統性風險通常會危及國家利益和主權信用。而個別金融風險僅僅涉及參與市場活動的微觀經濟主體的利益關系,并不具有宏觀性、蔓延性的特征。
1.2 非對稱信息博弈理論系統性金融風險生成的理論主要是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理論中的“市場失靈理論”和“信息經濟學理論”。而“信息經濟學理論”既研究在非完全信息(imperfect information)條件下的經濟分析,還研究非對稱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條件下的經濟分析。非對稱信息博弈理論是應用性信息經濟學。用該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在金融市場上一切金融活動,包括借貸雙方的契約性金融活動,由于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其結果往往是作為金融機構的市場經濟主體掌握信息不充分而遭受損失,即信息資源缺損導致信貸資源缺損,信貸機構失效。這是因為在公共信用環境不完善情況下,金融機構不可能耗時耗費資金去追逐每一個客戶的完全信息。同理,金融機構不能充分占有政府、市場、內部控制人和“風險經濟人”(暫時道德缺失的有限理性經濟人稱謂)的信息,就有可能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或者個別金融風險。
2 信息經濟理論下的商業銀行經營活動
2.1 釋疑功能商業銀行所進行的各項經營活動,都處于錯綜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中。在進行經營管理決策過程中,商業銀行對于這種復雜的社會經濟活動,尤其是對于產業未來發展趨勢,既不是完全看不清,也不是一目了然,它是一個有所了解但又未能完全認識,并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逐步加深認識的“灰色世界”。對于未能完全認識的“灰色”部分,需要采取系統的產業調查和行業信貸政策研究方法,通過掌握大量而可靠的產業信息和制訂科學可行的行業信貸政策研究,利用信息的智能作用和釋疑功能,克服銀行在信貸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消除或減少對其現狀和未來前景趨勢的模糊認識,避免或減少決策的失誤,防范和化解信貸風險。
2.2 管理與控制功能在商業銀行統一法人體制下,堅持統一的發展戰略,統一的經營管理模式,統一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統一的業務網絡和統一的業務決策標準,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一項重要內容。實現“五統一”的要求,只有在對宏觀金融經濟和行業產業進行系統調查研究,并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制訂并貫徹統一的政策制度才能達到目的。如果沒有統一的戰略、統一的政策和統一業務決策標準,各個分支機構在經營活動中就可能各行其是,其結果必然是形成大量的系統性風險。
期基于非對稱信息博弈下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措施研究Apr.,2010Vol.30 No.42.3 增值功能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8226;阿羅教授在《信息經濟學》序言中指出:“從來沒有一個經濟學家會否認,大多數經濟決策是在不確定性條件下做出的。但是……一旦不確定性的存在,在形式上是可以分析的,信息的經濟作用就變得更重要了。人們可以花費人力及財力來改變經濟領域(以及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所面臨的不確定性,這種改變恰好是信息的獲得。不確定性具有經濟成本,因而不確定性的減少就是一項收益。”相對于授信業務的評估和風險審查而言,宏觀金融經濟信息和行業產業調查研究是一種前瞻性的、更高層次的、更重要的信貸決策,在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體系中,它處于風險源頭控制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它是在貸款實施行為啟動之前,在風險苗頭出現之前實施風險控制,它需要付出的成本費用,比在事實風險形成后化解與治理事實風險所需要的成本費用代價要低得多。美國J.P摩根銀行通過對商業銀行大量的貸款風險事例統計分析研究,得出了商業銀行貸款風險損失的“三倍定律”,即3/4以上的貸款損失可以通過貸前風險控制和風險的早期發現加以避免,而當貸款出現問題后再采取補救措施,對減少貸款損失的作用只能收到不足1/4的效果,而3/4的損失仍然難以避免。科學合理的宏觀金融經濟信息和行業產業導向,有利于防范系統性風險的產生,降低風險管理成本,避免風險損失,相應地則體現為銀行經營管理的效益。
3 商業銀行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若干措施
3.1 規范行業信息調查分析和行業信貸政策研究工作的內容一是開展行業信貸風險、信貸資產質量的整體評價和行業信貸風險預警研究,對產業發展方向和變化趨勢進行研究分析,其中主要包括產業結構的變化、產業升級換代的趨勢和產業選擇方向的研究分析,研究制訂行業信貸政策。二是建立重要產品市場供求信息數據庫,監測和預測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及增長趨勢,為確定對各行業的貸款投入量和貸款審批提供決策支持和決策依據。三是對行業產業的區域差異性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區域經濟發展趨勢,使行業信貸政策體現區域差異性,使行業信貸政策與區域信貸政策相統一。四是對行業產業結構和效益的現狀及發展趨勢進行調查分析,為評價信貸資產質量、計提風險撥備提供依據。五是結合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發展趨勢的調查分析,研究開發新的金融產品,開拓新的金融服務手段,使之與客戶對銀行的信息咨詢服務需求相結合,使行業信貸政策研究與實施重點客戶戰略、產品戰略相結合。
3.2 由懲戒功能為主的風險管理機制,轉變為懲戒功能與激勵功能并重的風險管理機制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為落實貸款責任制提供依據。在貸款監控措施乏力、貸款責任不明晰、違規經營屢禁不止、系統性風險頻發的情況下,強化風險管理工作的懲戒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3.3 進一步完善風險管理工作的功能作用,建立懲戒型風險管理與激勵型風險管理并重的風險管理機制在風險管理過程中,結合人事激勵機制和獎懲機制的改革,通過后評價,對于按章操作、依規經營、防范和化解風險措施得力、效果顯著的經營管理人員和經辦人員,及時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真正體現責權利的完整統一。懲戒型風險管理與激勵型風險管理并重的風險管理機制,有利于處理好風險管理與銀行經營、防范風險與業務開拓的關系,使風險管理工作既有利于保證銀行資產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又有利于促進銀行的穩健經營與發展。
3.4 堅持正確的考核導向,處理好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商業銀行在經營活動中,無論是確立發展速度,還是確立發展規模,應堅持長遠的持續發展目標,不能為了追求近期效益而犧牲長遠效益,不能急功近利,近期效益目標要服從長遠效益目標。各項經營業績考核措施、各項激勵機制與責任約束機制都要服從于這個基本原則,否則就會刺激短期行為而忽視長遠利益。
參考文獻
[1]張維.論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識別與控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4,(3):9-12.
[2]劉海云.基于非對稱信息博弈下的經理人股票期權探析[J].平頂山學院學報,2007,(4):24-26.
[3]宋杰.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及其預防[J].商業時代,2008,(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