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建構主義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論,在實踐教學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法:設置情境、引導學生提問;組成學習小組,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協作能力;充分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教學,達成教學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文獻檢索課;整合;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4-0109-03
Cooperation,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Liu Xiujuan1 Liu Minghua1 Wang Xin1 Wu Yuexin1 Wu Guochen2
(1.Library,Qiqihar Medical College,Qiqihar 161006,China;
2.Library,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presente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methods:setting scenes,enlightening students on asking for questions;organizing scholastic groups to promote students capacity of studying and cooperation;perfectly utilizing computers and network teaching to reach the teaching purpose.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ique;document retrieval teaching;integration;teaching method;teaching reformation
文獻檢索課是一門信息教育基礎課程,是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學習掌握利用檢索工具,從文獻信息資源中獲取知識情報的一門方法課。由于諸多信息技術在檢索系統中的廣泛應用,從素質培養意義上它是一種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術含量較高的知識技能。在教學過程中,因課程內容理論術語多、抽象,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我們認為提高課程的質量,落實學生掌握文獻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基于信息技術與文獻檢索課整合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是為文檢課教學改革帶來新活力的一種嘗試。
1 基于信息技術與文獻檢索課整合的教學方法設計
1.1 教學目標設計在文檢課教學過程中,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開展自主性、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朔鹘y教學弊端,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在共同完成課程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文獻及文獻檢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掌握各種類型文獻的檢索技能;掌握文獻加工、整理、利用的技能)的基礎上,把教學的目標放在如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消化理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激活其主動性和個性的發揮,嘗試教師由帶著知識走進課堂到帶著學生找知識的轉變[1]。
1.2 教學方法設計
1.2.1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問學習情境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使學習者產生學習要求,驅動學習者好奇心,從而主動進行自學。運用多媒體、超媒體技術和虛擬技術,這些技術具有各種信息通道的傳播功能,能真實、生動、科學地呈現教學內容,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如在文檢課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篇中,對敘述性、概念性的內容,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表現出來,對檢索技能篇中操作性章節,采用富有表現力的動畫來模擬實際的操作過程。情景創設要以問題為導向,要把解決的問題寓于知識中,要激發學習者思考探索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境,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1.2.2 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協作能力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根據一定的標準,使學生建立起學習小組。學生在小組中,彼此交流,彼此支持,彼此質疑和答疑,極大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形成了平等參與、樂于學習、積極討論的氛圍,最后以小組的形式上交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協作環境,小組中每位成員的思維與智慧都可以被共享,從而形成高效的學習策略。同時,整個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知識的應用能力。
1.2.3 充分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教學,達成教學目的作為現代化教學手段之一的計算機,它不僅是幫助教師授課時的工具,而且是用來提供信息資源、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的知識工具。(1)在課堂教授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的優勢。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聲、像、圖、文并茂、交互性強的講解界面情境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多種感官功能,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從而完成新知識體系的建構。(2)在檢索實習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計算機、網絡檢索是未來主要的檢索方式。讓學生親自到社會資源中去實踐:在哪查找文獻信息、怎么查找文獻信息、如何利用文獻信息,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辨別文獻信息的類型,選擇適當的檢索工具和檢索原理,提高運用信息檢索工具的能力[2-3]。
2 基于信息技術與文獻檢索課整合的合作、探究式教學程序設計2.1 學習內容主要針對“專業文獻信息檢索個案”進行研究。
2.2 教學環境借助Internet、數據庫、圖書資料以及其他任何多媒體等信息資源完成該實驗。
2.3 具體操作程序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手段。以本院08級臨床醫學、婦產科學2個專業學生作為實驗對象。根據各自專業研究內容分為若干小組。每個組的檢索方向由學生根據興趣,結合課程內容而定。每位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根據分工就主題的一個方面進行檢索、探討,各組同學定期進行合作學習、討論,小組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所選課題的文獻信息資源的檢索,并最終形成檢索報告[4]。
期信息技術與文獻檢索課整合的合作、探究教學法及其應用研究Apr.,2010Vol.30 No.43 具體實施方案本實驗由以下5個環節組成(如圖1)[5-6]:圖1 基于信息技術與文獻檢索課整合的合作、探究式教學程序圖
3.1 第一個環節:參與
3.1.1 教師活動創設問題情境:首先由教師命題“關于肥胖與健康問題”,同時指導學生使用相應的研究方法和檢索方法。
3.1.2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確定和表達信息需求,初步判斷所需信息潛在的類型和格式。提出所需信息資源,包括以下方面:健康方面的書刊資料、網絡信息、醫學數據庫等。
3.1.3 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信息意識;鼓勵同學之間合作學習。
3.2 第二個環節:探究
3.2.1 教師活動引導1:根據醫學信息源的分布,介紹檢索工具概念和當前常用的醫學專業檢索工具。引導2:根據學生的選擇和興趣,將學生分為書目檢索組、期刊檢索組和學位論文、數據庫檢索組3個檢索小組,引導學生做檢索前的準備工作。引導3:對于不同的檢索工具,讓學生邊看教材邊上機摸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摸索一段時間后可做必要的示范。
3.2.2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教材和教師的指導,選擇確定各自的檢索工具。書目檢索組:①本院圖書館書目檢索系統;②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③超星圖書館書目檢索系統。期刊報紙檢索組:①本院圖書館期刊檢索系統;②中國學術期刊網全文數據庫;③醫學論文資料庫。學位論文、數據庫檢索組: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3.2.3 教學目標學生文獻信息知識的獲得、對所學專業相關領域的信息源和信息索取途徑的了解與掌握、檢索思路和檢索策略的調整、檢索技能技巧。
3.3 第三個環節:解釋
3.3.1 教師活動引導1:肥胖的指數?肥胖的標準?肥胖容易引起哪些疾病?肥胖對醫療支出、民族健康素質有何影響等等。引導2:讓學生把使用檢索工具的心得體會相互交流,并教會別人使用它。
3.3.2 學生活動學生把自己的檢索結果進行篩選,小組評議,再次篩選,小組拿出本組對課題有用的綜合檢索結果。小組成員總結各自的檢索步驟、檢索策略、檢索思路和檢索方法,整理成可交流材料,在全班交流。
3.3.3 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比較、回顧和總結,進一步地觀察和實踐,對自己所學專業相關領域的信息源分布、信息索取途徑特別是檢索思路、策略等形成一個清晰的檢索知識鏈。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對不同的檢索結果展開討論,通過比較各自的結果,對文獻信息進行評價、鑒別、篩選和有效利用,以保證學生對有關問題的解釋達成共識,從而使學生的信息利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4 第四個環節:精制
3.4.1 教師活動提問:通過上述學習和實踐,如果遇到新的問題,你認為應怎樣查找所需信息資料?比如肥胖癥怎樣預防、治療?
3.4.2 學生活動評估和選擇信息,通過運用已知的標準評價信息及其來源, 概括摘錄信息的主旨。回顧課題檢索的全過程,總結檢索步驟,個人總結,小組交流,達成共識,按此步驟制定“肥胖癥怎樣預防、治療”課題信息檢索計劃。
3.4.3 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將自己已獲得的檢索知識鏈和檢索技能靈活地應用到其他專業信息的檢索中。
3.5 第五個環節:評價
3.5.1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對學習活動開展自評、互評,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評價。
3.5.2 學生活動在自評的基礎上進行互評,明確學習中的問題,領會教師在教學中的建議與意見。
3.5.3 教學目標激發創造思維。讓學生明確運用信息不是機械照搬。在運用信息時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學習遷移,即對已有信息進行再加工、再創造。只有敢于再創造,才能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
參考文獻
[1]孫紅紅,等.信息時代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文獻信息管理,2007,(3):49-51.
[2]馮學斌,趙建民.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第2版)[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3]宋文彬.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文獻檢索課教學方法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23):212-213.
[4]田德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關系及意義[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05,(2):78-80.
[5]尹雪,任樹懷.從信息素養到信息通曉[J].情報資料工作,2009,(4):104-108.
[6]相東升.基于“5E”教學模式的文獻檢索課探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5,(6):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