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資源需求管理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水資源管理模式,天津水資源的缺乏使水資源需求管理的推行變得十分必要,在推行水資源需求管理的過程中要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效益原則、各部門協調原則和參與受益原則。天津推行水資源需求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政策法律措施、調整水價、調整產業結構、開發、應用節水技術和加強宣傳教育。
關鍵詞:水資源;需求管理;天津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DM)也被簡稱為需求側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其含義是供電主體通過采用激勵、誘導、協商等方式促使電力需求者改變用電方式、用電時間等來提高用電效率、減少電力的消耗。DM的提出改變了傳統的能源管理模式——供給管理——單純依靠能源供給增加資源的供給量來滿足能源的需求。這一管理模式的提出便在電力領域加以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節約能源的效果,并且這種管理模式在其他能源領域得到推廣和應用。在20世紀80年代末,DM管理模式逐漸引入我國,并在電力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這種管理模式也在世界范圍內被引入到水資源管理領域。
一、 天津市實施水資源需求管理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1. 天津市實施水資源需求管理的必要性。天津處于九河下梢之地,是一個因水而興的城市,然而,時至今日,天津市內的薊運河、潮白河、北運河、子牙河、獨流減河、北京排污河等河道均劣于地表水環境質量V類標準,即使天津的母親和——海河的水質也劣于地表水環境質量V類。如今,天津已成為一個嚴重缺水城市, “引灤入津”供水量占天津總供水量的比重在不斷上升(見表1)。天津作為一個北方的經濟中心,隨著其自身的經濟發展和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對水資源的消耗也日益增多(見表2)。同時,經濟發展帶動人們收入增長,也會帶動人們用水量的增加——這一點已得到我國學者李眺(2007)的論證。今后,隨著天津市的進一步發展,天津市水資源的供求矛盾將進一步加大。在水資源的可供給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為了保證天津市的可持續發展,降低水資源的需求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
另一方面,水資源需求管理也符合天津市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天津市“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15%以上”。在《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中提出了要把天津市建設成為“生態宜居”城市。在《國務院關于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中明確指出天津市要“加強節水節能和環保工作”。
2. 天津市實施水資源需求管理的可行性。近些年,天津市的經濟發展速度遠高于全國平均的GDP增速,高速的經濟發展為天津的各項建設積累了大量資金,天津市的財政收入也連年增長(見表3)。水資源需求管理中的一些措施的實施,如加強節水宣傳、推廣節水實施等,需要政府的外力推動,財政收入的增長為推行水資源需求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天津市目前正推廣節能措施和發展循環經濟,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表3的數據可見第二產業的增加值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但是從表2可見第二產業的用水量卻在逐年下降。天津市的節能措施為進一步推行水資源需求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經驗。
二、 天津市實施水資源需求管理的原則
1. 效率原則。所謂效率是投入與產出的比率,或在有限的投入的情況下獲得較高的產出。水資源需求管理中的效率原則是指有限的水資源的投入要獲得較高的社會收益。水資源需求管理的效率原則包括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兩方面。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水資源的配置效率是指在水資源在各產出主體間的分配所產生的邊際產出率是相等,達到帕累托最有的均衡狀態。也就是說,水資源應流向那些邊際產出率最高的行業,隨著這一行業邊際產出率的降低,水資源再流向邊際產出率次高的行業,依此類推,最終實現水資源在各行業的邊際產出率相同。水資源的配置效率實際上體顯得的是水資源在行業間和行業內的分配問題,水資源應優先分配給那些行業效益較高的行業,且在同一行業內,水資源應優先分配給邊際產出率高的企業。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是指不同類型的水資源都得到充分利用。雖然人們生活和許多行業的生產都需要水資源,但是生活用水和不同行業對水質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就應根據不同的水質需求提供不同水質的水,避免高質水用于水質要求低的行業,使不同的水資源都得到高效率的利用。
2. 公平原則。效率和公平是一對矛盾,水資源需求管理既要堅持效率原則也要堅持公平原則。公平原則是指經濟社會中的不同主體都公平地享有使用水資源的權利。水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需求彈性較小,維持水資源分配的公平對維護社會的穩定是不可或缺的。公平原則包括橫向公平和縱向公平兩方面。橫向公平是指各經濟主體享有相同的使用水資源的權利。如生產部門和生活部門享有相同使用水資源的權利。縱向公平一方面是指不同的經濟主體因從水資源所獲得的收益不同應支付不同的價格,收益高則支付較高的水資源的價格,收益低則支付較低的水資源價格;另一方面指經濟主體因使用不同水質的水資源應支付不同的價格,水質高支付的價格就高。
效率和公平密切相關,他們互為前提、互相促進。同時他們又是一對矛盾,強調效率會有傷公平,強調公平又會降低效率,筆者認為在天津市水資源需求管理中應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3. 效益原則。水資源需求管理的實施也是需要一定投入的,如政府為促進用水單位采用節水技術而向用水單位提供的政府補貼,效益原則是指實施水資源需求管理所獲得的收益要高于其投入。在一項水資源需求管理措施實施前評價其投入成本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在評價其收益時,就不僅僅需要考慮其所帶來的貨幣收益,還需考慮其所帶來的社會收益,也就是實施這項水資源需求管理所帶來的機會成本的下降。社會收益主要包括由于項目的實施帶來用水量的減少,進而避免開辟新的水源、污水處理的下降、輸水管線的投入和維護費用的節約(見圖1)。
所以,水資源需求管理投資的凈現值評價方法如下:
NPV:水資源需求管理的凈現值評價
Pi:水資源需求管理所帶來的第i年所帶來的收益(i=1,2,3,…n)
r:整個社會的平均利潤率
Wa:開辟新水源的單位水量的成本(此處為開辟新水源在可使用年限內總可供水量的平均成本)
Wb:單位污水處理成本
Wf:單位水資源管道運輸及為維護成本
Wi:水資源需求管理所帶來的第 年所帶來的水資源節約(i=1,2,3,…,n)
Di:水資源需求管理的第i年投入的資金(i=1,2,3,…,n)
K:水資源需求管理最后一年(第n年)的項目殘值
如項目評級結果NPV>0,則項目的收益高于成本,投資此項目是可行的,否則,項目是不可行的。
4. 各部門協調原則。傳統的水資源需求管理是水資源的供給者通過一定方式誘導水資源的需求者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水資源的需求。但是,因水資源需求管理可以避免“公地悲劇”、“消除集體行動的困境”,具有良好的外部性,因此其推動者不應僅僅局限于水資源的供給者,政府也應積極參與其中,使其外部性轉化為積極的內部的激勵措施。水資源需求管理也離不開技術部門——技術部門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和生產方式使節水成為可能。所以水資源需求管理的主體主要包括政府、水資源的供給者、技術部門、水資源的需求者等四個方面。因涉及主體較多,所以各部門之間應相互協調,使可能轉變為現實。
5. 參與受益原則。為了積極推動水資源需求管理,使各個參與主體都成為水資源需求管理的推動者,就必須使他們能夠從水資源需求管理中獲得收益,實現各方共贏,才能使他們由被動轉變為主動,這樣才能使水資源需求管理被長久地推行下去,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目標才能實現。
三、 天津市實施水資源需求管理的主要方法
1. 政策、法規措施。政策、法規措施是實施水資源需求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這是一種直接規范用水主體的用水行為的方法。這種措施的具有直接、有效,投入成本低的特點,但是這種措施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用水者的積極配合,同時也需要又良好監督和懲戒機制。歐盟在實施水資源管理的過程中就采用了許多的法律、法規措施,如1976年的《洗浴水保護法》、1978年的《魚類用水保護法》、1979年的《貝類用水保護法》、1979年的《地下水保護法》、1991年的《城市廢水法》。天津市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具體特點制定一些地方性的用水法規。如天津市的水產養殖也比較發達,可以制定相應的法規來規范水產養殖的用水水質和用水量和用水方式。
2. 調整水價。
首先,針對居民可實施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即根據天津市居民的一般用水情況,以家庭人數或居住面積為標準核定一個基本用水量,此基本用水量可以保證家庭日常生活的絕大部分用水,對這部分基本水量按較低的價格征收水費,對超過此部分的用水量按較高的價格征收水費,這樣既可以保證居民的日常用水不受影響,又可對因低水價過度利用水資源通過價格杠桿進行約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前面多提到的效率與公平原則。
其次,對于不同用水單位可根據其所需水質的不同,高質高價,低質低價。目前,天津對深度處理再生水的回用量僅為每年0.08億噸,利用率是很低的。可深度處理再生水的生產過給予適當的補貼,使企業在低水價的基礎上能夠良好的運行,提高企業的生產積極性。
再次,對于同一行業內用水單位實施行業階梯水價。這是一種根據用水主體的單位產品用水量實施的階梯水價。水務部門可根據行業較先進的單位產品用水量設定一個單位基本用水量,對這部分用水設定一個較低的價格,而對單位用水量超過單位基本用水量的部分設定一個較高價格。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企業節約用水。同時為了進一步促進用水主體節約用水,可對單位用水量低于單位基本用水量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補助。
調整水價的方法是一種可以給供水單位帶來收益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在出臺前要充分做好事前的調查、預算、評估工作,同時,應在正式實施前,進行試點,以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 調整產業結構。從表2、表3 可以反映出不同產業的單位增加值對水資源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因此可以通過改變不同產業在天津市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減少對水資源的需求,同時可實現水資源的高效配置。第三產業是水資源利用最高的行業,因此,天津市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而第一產業的水資源消耗最大,但是利用效率是最低的,因此,天津適宜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和旱作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離不開政府的推動,政府可以出臺相應法規限制高耗水企業和水污染大的企業上馬投產,已投產的企業要求在規定期限內其進行整改,逾期仍未達標的,實行關、停、并、轉。也利用減免稅收、政府補貼等形式對低耗水企業進行補貼,以達到將經濟結構轉變為節水型產業結構的目標。
4. 開發、應用節水技術。節水技術是一種不改變現有生產又可實現節水的良好方法,因此一方面要加強節水技術的開發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做好節水技術的推廣工作。在開發節水技術方面,因為技術開發的投入大、風險高,政府可在資金、場所方面進行適當的扶持,同時,政府和行業協會可以設立相關部門,收集最新節水技術研究情況和企業節水方面的最新需求,并將這些信息無償提供開發企業;對于那些規模較小的節水技術開發企業,可將他們在開發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征集起來,通過一定平臺向全社會發布,幫助這些企業攻破難題。在節水技術的應用方面,政府可對應用節水技術提供一定資金上的扶持,同時政府和行業協會也應發揮其作用——收集最新的節水技術信息并無償提供給企業,并設法幫助應用企業在解決在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目前天津市在工業用水上的節約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第一產業領域方面卻相差甚遠,今后更應注重第一產業方面節水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幫助農業生產者改變灌溉方式、修建一些節水設施,向農業生產者提供一些節水的種植、養殖方法。
5. 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各種途徑人們介紹天津市的水資源存量情況,使人們認識到水資源的有限性,產生緊迫感,增強全市人民的節水意識,讓人們將“保護水資源”、“珍惜每一滴水”融入日常的生活、生產中。
參考文獻:
1.王曉青. 中國水資源短缺地域差異研究. 自然資源學報,2001,(6).
2.姚勤華,朱雯霞,戴軼塵.法國、英國的水務管理模式. 城市問題, 2006,(8).
3. 李眺. 我國城市供水需求側管理與水價體系研究. 中國工業經濟, 2007,(2).
重點項目: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TJYY08- 1-078)。
作者簡介:張虹,天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講師,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博士。
收稿日期:200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