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針對目前我國政府采購中供應商的評估與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系統提出了一套系統完整、可操作性強的方法體系和制度規范的研究框架,為我國政府采購中供應商全程評估的操作模式與制度規范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與經驗。
關鍵詞:政府采購;供應商;全程評估;制度規范
一、 引言
目前我國針對政府采購中供應商管理的研究十分缺乏,多數文獻還都是從局部或者側面進行供應商的管理研究,不但沒有實現對供應商進行整個采購過程的全程管理,更缺乏具體的操作模式和管理規范的研究。這種狀況直接影響了我國政府采購工作的有效開展,也暴露出種種問題和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尚未形成一個系統、規范的供應商準入資格判定標準與程序。目前在實際操作中,我國政府采購尚未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不但對于供應商資格審查標準的實際操作性不強,同時審查程序規定得過于簡單。而目前我國現有對政府采購供應商資格認證制度問題所進行的研究,也多著眼于局部或側面,尚未形成一個系統、規范的供應商準入資格判定標準與程序。
2. 尚未針對不同采購類目(貨物類、服務類、工程類)建立各自規范的評標指標體系。多數研究都是針對政府采購提出一套自己的評價指標,沒有具體考慮不同采購類目(貨物類、服務類、工程類)、不同項目其評價指標的差異,同時多數項目往往只是依靠定性判斷和感覺經驗來對供應商進行評判。因此,對于不同類目(貨物類、服務類、工程類)的評價指標,需要確定一個相對科學準確的分類評標指標體系,同時還應根據具體項目、具體發展的要求,對指標做進一步的適應和調整。
3. 政府采購中基于第三方的供應商綜合評估操作模式與制度規范研究仍是一個空白。我國政府采購中的供應商評估理論體系不夠科學、系統,有關的法規辦法往往只是一個原則性的、框架性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強的配套操作細則,具體的實現方式和方法仍然處于空白。
4. 尚未形成一套政府采購中針對供應商中標后的履約監控模型及預警機制。多數研究所涉及的供應商的監督范圍狹窄,包括目前制定的供應商管理條例或辦法,大部分局限于對供應商進行招標采購過程的監督,而未能實現對政府采購中供應商中標之后履約監督,更沒有形成一套政府采購中針對供應商的履約監控模型及預警機制。


本文針對政府采購中供應商的全程管理和監督,提出一套系統完整、可操作性強的供應商全程評估和制度規范的研究框架,該方案為政府采購供應商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對于探索政府采購中供應商的全程評估與制度規范有著重要意義。
二、 政府采購供應商全程評估與制度規范的總體研究框架
政府采購供應商的全程評估與制度規范的總體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該研究框架貫穿了供應商參與政府采購的整個過程的三個階段,具體包括:供應商預審階段的供應商準入資格判定與程序研究、評標階段的三大采購項目的評標指標體系及基于第三方的供應商綜合評估操作模式(其中供應商誠信評估指標體系是該模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制度規范研究、以及履約階段的供應商履約監控模型及預警機制研究。
三、 政府采購供應商的全程評估與制度規范主要的研究內容
1. 預審階段。預審階段主要的研究內容為政府采購中供應商資格審查標準研究和供應商審查程序研究:(1)供應商資格審查標準研究包括基礎資格審查標準、專業資格與信用審查標準、特殊標準這三個方面的研究。(2)供應商審查程序研究。要進行供應商審查程序研究,首先要明確審查主體,然后根據供應商資格審查標準,進一步研究制定相應的供應商資格審查程序。
這一階段的研究應該在借鑒國際規范的政府采購供應商資格認證制度的基礎上,深入剖析我國現行政府采購供應商資格認證制度,同時走訪調研相關專家、學者,并盡可能豐富地掌握并分析相關案例,結合我國具體國情,研究形成我國政府采購的供應商資格審查標準和資格審查程序。
2. 評標階段。評標階段主要的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政府采購中不同采購類目(工程、貨物、服務)的評標指標體系的研究。
首先研究政府采購的目標及采購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然后通過研究工程、貨物、服務三大采購項目各自的采購要求、特質與案例,分別形成三大采購項目的影響因素,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評標指標的層級結構及其指標項目,然后通過問卷調查、專家調研等方法獲得第一手數據和資料,最后運用SAS軟件進行相關分析驗證,從而最終確定政府采購中工程類、服務類、貨物類三大采購項目各自的評標指標體系及指標權重。
(2)政府采購中基于第三方的供應商誠信評估模型與制度規范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部分的研究:
第一部分是研究基于第三方的供應商評估操作模式,其中重點研究供應商誠信評估指標體系——至少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對供應商的誠信進行評估:政府采購投標信用、政府采購履約信用、社會信用(指與非政府采購的交易情況)??赏ㄟ^分析政府采購投標及履約情況形成供應商不誠信行為與誠信行為、研究已有誠信評價體系、綜合考慮其社會信息源及政府采購行業需求,最終形成供應商誠信評價指標體。
第二部分是進一步研究如何將政府采購供應商評估提升到管理規范層面,即系統研究政府采購中供應商評估制度的指導原則、構建供應商評估的工作流程、建立評估信息數據的歸集制度、法制監督體系和機構設置模式等等。
3. 履約階段主要的研究內容。履約階段要的研究內容包括:一是研究形成政府采購中的供應商履約監控模型;二是進一步研究如何根據履約監控指標來構建風險診斷與預警機制,即如何將供應商履約監控指標的評估從技術、方法研究層面進一步提升到風險診斷與預警層面。具體構建方法見圖2。
參考文獻:
1. 貝里(Baily. P)等著.王增東,楊磊譯.采購原理與管理.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2. 文英,牛霞.淺析我國政府采購的評標指標體系.中國政府采購,2005,(3).
3. 馬海濤.政府采購管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4. 湯燦名,李景有.政府采購問題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基金項目:中央財經大學“211”工程三期專項資金資助;中央財經大學學科建設基金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708721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7087 2119)。
作者簡介:孫寶文,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韓文英,中央財經大學信息學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