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真正抓住了當前我國經濟不均衡發展的要害和軟肋,點中了問題的實質。所以,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十分必要,任務也十分艱巨。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環境下,我國經濟在全球各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復蘇,出現了企穩回升的良好勢頭,全年GDP增長“保八”目標完全可以實現。按照這個趨勢,2010年我國GDP增長“保八”也沒有問題。
但在救市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諸如產能過剩問題加劇、對中小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支持不夠等。
2009年12月7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調控政策要從2009年的“保增長”為首要任務轉到今年以“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為政策調控的重點,其中又以“擴內需”和“保民生”為重中之重。“擴內需”的重點是突出“消費”的拉動作用,而“消費”的源頭是“加大國民收入分配”,“增強中低收入群中的消費能力”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擴大就業”等。
民間投資不確定性增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5月,我國施工項目的計劃總投資和新開工項目的計劃總投資達33萬億。這些投資,不能全靠政府和銀行,它有個“乘數效應”問題。根據以往經驗,銀行貸款占比約為30%,故還有70%要靠社會和民間投資完成。若以上項目大部分在兩年內完成,則7月以后的項目仍需3萬億左右的銀行貸款。故今年新增貸款總額應在10萬億左右,方能保持支撐力度不變。
對于民間投資,企業在經濟下滑期一般要經歷“去庫存化”和“去產能化”兩個階段。經過通常所說的“去泡沫化”和“去杠桿化”過程,使社會的總供給與總需求達到基本均衡時,企業和民間投資才會主動進入到新一輪的投資高潮,此時才能顯示真正意義上的“復蘇”——經濟的“自主增長”(“內生性增長”),才能最后完成33萬億投資總量的“接力棒”任務。
但到去年第三季度,我們對投資總量仍沒有加以調整和控制,促使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和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已增達45萬億,但投資到位僅15萬億,“接力棒”缺口增大到30萬億。
目前,社會和民間投資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通脹預期不斷推高
我國的房市,在全球房市進行“去泡沫化”、“去杠桿化”過程中,是唯一一個未經“洗禮”就已再次反彈的房市。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平均銷售價格去年1~5月上升了22%;我國的股市,半年之內綜指漲幅超過60%,遠遠脫離了實體經濟的基本面。房價和股價的飆升,引起社會對通貨膨脹的擔憂。
當前我國的M2增幅高達28.46%,遠超出今年GDP=8%的2倍以上漲幅,又加上股市、房市非理性暴漲,引起了社會恐慌。但觀察到CPI、PPI “雙負”,反映出我國產能過剩,最終消費疲弱,物價低迷,表明我國總供給大于總需求,所以“需求拉動”還“頂”不起通貨膨脹,故短期內不會形成通脹,只是通脹預期被不斷推高,資產泡沫不斷被吹大。
當然,如若大量資金繞過實體經濟不斷涌入虛擬經濟,助推資本市場泡沫化不斷積累擴大,當它(股市、房市、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的暴漲)一旦真正進入到實體經濟層面,通過“價格傳導”作用,使價格普漲,CPI持續高升。此時的“通脹預期”就變成了“通貨膨脹”(不管是以需求、成本、還是以結構性渠道進入實體經濟)。
故雖然通脹有一定“滯后期”,大致為1~2年或2~3年,但需要提前防范,若等通脹已經到來再采取措施,造成的損失就太大了。
當前,我們在分析通脹時,常用的兩個量是消費物價指數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但是,由虛擬經濟影響到實體經濟,或由資產價格影響通脹的,是還應要再考慮“金融資產價格指數”FPI這個參量。而我們在分析和評論通脹時,往往只以CPI和PPI來衡量,好像只要CPI=3%就是通脹,只要CPI>5%就是惡性通脹了,不提或弱化了這個FPI。這實在是在分析和控制通脹中的一大缺憾!這一點,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機理中,已得到了充分驗證。
輕微的股市、房市泡沫或輕微的通脹,對經濟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惡性通脹,對經濟只能是破壞作用。
“保增長”轉向“調方式”
針對上述問題,我在2009年7月底、8月初就提出政策調整的呼吁。
我所說的“政策調整”,是指同方向(刺激經濟)的政策調整。而且由于政策實施的“滯后期”,一般需要4至6個月方能見效,故提出:“(2009年)第三季度是政策調整的關鍵期”。因去年7月27日結束的央行年中會議,都未把“通脹預期”列入到下半年的工作議程中,也未提出下半年金融信貸的“結構調整”問題。我以為,如果第三季度不調整,拖到第四季度或2010年,由于政策時滯問題,調整效果只有到2010年才能顯現了。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政策調整,由短期和中長期兩大類別組成。當前,我國近期主要的矛盾是:“產能過剩”問題能否得到較快解決、“接力棒”問題能否在信貸力度減弱時及時跟進、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機制”能否在明年初步形成、我國的“消費增長”能否在明年彌補投資下滑時對GDP拉動的缺口、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問題。外貿增長雖有專家預測明年會有10%的正增長,但不足以抵消今年20%的下降幅度。
增速“前高后低”需警惕
綜上所述,今年我國GDP增速保八沒有問題,但經濟增長曲線將前高后低。今年第一季度,我國GDP增速有可能超過10%。與此相對應,明年全國信貸資金也將呈現出前高后低的曲線,信貸資金總量在7至8萬億左右。
對于今年的通脹問題,我不認同去年底“明年CPI不超過3%”的判斷,我以為今年下半年或者年底左右CPI將要大于3%,通脹來襲。屆時,對我國經濟形勢要進行新的判斷和分析。
古人云,“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我國經濟的“V型”反彈,雖“率先復蘇”,但卻不像“U型”反彈給改革和調整留出了充裕的時間和空間。
如果我們不能有效地提高消費拉動,產能過剩不能有效地遏制,“接力棒”不能及時跟進,則我們的GDP還會掉下來,形成兩個“倒V型”,形成我2008年底預測的“W型”軌跡,這是誰也不愿意看到的。在明年GDP的“前高后低”走勢中,我們一定要密切關注低到2011年的哪個時點、多大降幅、是否有效回升。因此,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十分必要,任務也十分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