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雖不像人們傳統印象中的貧窮落后,但這里中產的日子并不好過。
不愿意或無法達到日益增加的中產階級們的需求,可能并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很多真正意義上的新中產都誕生在政局不穩或腐敗橫行、專制獨裁的地方。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的穩定和成功無法得到保障。他們空有雄心壯志和力氣,卻沒人能保證他們最終能得到想要的繁榮,甚至無法保障其已獲得的一切,尤其是在那些政府和法律都已經被貪腐嚴重侵蝕的地方。
非洲國家尼日利亞就是個典型。在那里,官方統計的收入數字總是與現實生活呈現出很大差異。2008年,世界銀行報告稱,尼日利亞約有90%的人口每天收入不超過2美元,因此這里的中產階級比例很小。而尼日利亞2007年的官方報告中稱,該國1.5億人口中接近1/3的人收入可以達到中等水平甚至更好。一些民間數字可能更直觀,例如一家本地的床墊企業摩卡公司的業績顯示,它們面向中產階級的床墊銷量在2007年增長了40%,2008年增長50%;全國最大的購物中心帕姆報告,每周他們的顧客可以達到2.5萬人,一家大型日常消費品企業“Promasidor”的經理凱斯·理查德表示,他的顧客們主要購買大包裝的奶粉和調味品,以節省開支。“這應當算是一種中產行為,”凱斯說,“覺得大袋包裝的商品更實惠,并有錢購買。”經濟分析師估計,約有50萬尼日利亞人擁有可支配性收入,430萬人有錢購買電視機。
不管哪個才是有說服力的數字,尼日利亞的中產階級規模很小,并相對脆弱。這是因為缺少支持中產階級穩定性的基礎設施和社會體系。世界銀行將尼日利亞描述為“一部分人富有但充斥著窮人”的國家。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該國政府通過石油工業每年可以賺取近300億美元,但只有很少的收益被用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例如公路、學校和醫療系統。在世界銀行一項以10分為標準的腐敗指數中(0分被視為腐敗程度最重),尼日利亞得到2分;在衡量打擊腐敗力度的指數中,世界銀行給這里的評分是1,尼日利亞的政局穩定分數是-2、政府成效是-0.9,法律健全和行業規則得分為-1(分數范圍是2.5至2.5分)。
貪污腐敗和法規失效成為了企業家、財產權以及保護私人儲蓄和其他金融服務的障礙,同樣也阻礙了中產階級的發展。超過九成的尼日利亞私人企業主表示,自己必須要向當地官員上交“好處費”,96%的人說事業的發展受制于糟糕的公路維護、供水系統不足、時常停電和差勁的通信系統;即使小額貸款人數有所增長,但仍只有少于1/4的尼日利亞生意人可以通過此渠道融資。
所有的不利局面讓人們懷疑:尼日利亞的新中產能從本國內部形成嗎?近年來絕大多數步人中產階層的尼日利亞人都是從國外學成歸來,在一些成長行業中找到工作,例如通信、銀行和服務業。對大多數人來說,留學成為海歸是晉升中產的唯一途徑。
很多源自政府管理的問題也在困擾著這里日漸增加的中產們,教育問題首當其沖。只有約13%的中產家庭的當家人擁有大專以上的學歷。尼日利亞教育系統漏洞百出:數十年來教育質量的墮落、硬件設施的老化與不足、猖狂的行賄受賄、考試作弊等,結果是優秀教師、護士、醫生、律師以及商業人才的缺失。教育領域的“頑疾”不僅使該國未來的勞動力狀況堪優、經濟前景迷霧重重,也從根本上考驗著國家的穩定性。而教育只是問題之一,不穩定的法律、金融系統、沒有誠信的企業主、支持大投資者卻忽略個人利益的房地產政策、效率低下的電網系統等等,無一不在威脅著這個國家脆弱的中產階級。
更糟糕的是,尼日利亞不是個例,多數非洲國家的情況都大抵如此。政府和私企應對中產階級的新需求,不僅是糾正過去的錯誤、打擊貪腐和重整低效的政府管理,更重要的是為個人財產和公眾保障建立一個適當的安全網絡。目前,撒哈拉以南地區的人平均壽命是50歲。歷史已經證明,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從貧困進入中產,人的平均壽命也將相應提高。因此,需要更多的財政資金關懷老齡化人群、建立以政府為基礎的社會保障和養老金體系。安迪·庫珀,LeapFrog小額貸款投資公司的經理,闡明了社會安全網絡的重要性:“如果沒有保障,新中產們就會節儉著過日子,儲蓄、積累資產,然后坐等著這些錢被一場不幸事件突然橫掃,例如洪水、一家之主的離世或一場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