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下游四國希望通過法律制度來保證沿河各國的權益,而上游的兩國則希望通過外交途徑來達成目的。在湄公河水位降至50年來最低的今天,這兩種途徑是否該并用一下?
在曼谷,當湄公河的水位降至50年來最低時,政客和媒體想到的還是老一套——要找到一個可以讓人民發泄憤怒的目標,而且最好在國外。于是,中國,這一地區最強大的國家,像往常一樣成為鄰國質詢的對象。
缺水到底是誰的原因
東南亞的環保主義者和媒體都指責中國在上游修建的發電站和水壩導致了水位下降。“學術界早提出,湄公河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水位下降同中國興建的一系列大壩有撇不開的關系,”由東南亞幾國的民間活動家組成的非政府組織“拯救湄公河聯盟”發表聲明說:“下游的泰國、緬甸和老撾面臨缺水的威脅,魚類也在減少,這影響了各地的經濟和民生。”
泰國的報紙是這個地區受政府監管最寬松的,因此觀點也往往更加激進。英文日報《曼谷郵報》最近發表文章稱:“在這次‘湄公河危機’中,中國沒能通過‘好鄰居’的測試。中國單方面決定修建的八座大壩損害了湄公河流域其他國家的利益。”
面對這些指責,中國政府罕見地就湄公河問題打破了沉默,提出是因為中國西南地區以及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旱災,而非水力建設導致了湄公河缺水的問題。中國提到這樣一個事實:湄公河是由若干支流交匯而成,瀾滄江的水量只占湄公河總流量的13.5%,其余86.5%水量均來自湄公河流域的東南亞五國。瀾滄江流域去年9月至今年3月平均降水量僅為3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65%,同時其他支流的來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50%以上。2009年12月以來,湄公河流域東南亞諸國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兩成以上。
今年3月9日,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胡正躍在曼谷對泰國總理阿披實說,中國的大壩并不是湄公河水位下降的原因。該地區最具權威的政府間組織,湄公河委員會也認可這一事實,委員會顧問達米安·基恩說:“在這一點上,我們沒有直接論據能證明中國的大壩同水位下降有關。”
基恩表示:“去年的雨季降雨量很少,而且在10月就結束了,比往年短4周左右。委員會的分析結論是湄公河地區50年不遇的干旱導致了湄公河水位下降。”這可以看作是湄公河流域干旱原因的權威答案。
但許多人依然對這些信息持懷疑態度,環保活動家卡爾·米德爾頓就在泰國的報紙上質問:“如果水位下降和那些大壩真沒什么關系,中國政府為什么不能公開瀾滄江的水文信息?保護一條跨境跨地區的大河,需要整個地區各個國家政府的配合。”
范本在哪里?
從2002年起,中國已經開始積極地收集瀾滄江的水文信息。中國不是湄公河委員會的正式成員,但同意和緬甸一起成為該組織的觀察員。
中國已經完成了瀾滄江上八座階梯型水電站中的四座,其中的“龍頭”,規模僅次于三峽的小灣大壩已經于2009年10月開始蓄水。但是1992年,第一座水壩——漫灣大壩竣工并發電正好趕上湄公河流域一次嚴重的干旱,因此,在那之后的20年里,湄公河流域幾個國家的政客和環保人士一直將中國的大壩同干旱直接聯系起來,提出大壩讓河流里的魚大幅減少,湄公河流域的漁業年產值在20億一30億美元之間,是6000萬居民依賴的最主要的產業之一。
今年4月4~5日,第一次“湄公河峰會”在泰國華欣舉行,這次峰會也是湄公河委員會成立15周年的慶典。
1995年4月,湄公河下游的柬埔寨、老撾、泰國和越南共同組建了湄公河委員會,而上游的中國和緬甸成為了委員會的對話伙伴。這個委員會成為目前關注湄公河水文和生態的最主要的國際組織,各成員國主要交換一些河流的水文信息和水利技術,委員會的權限大多局限在技術層面。
因此,湄公河委員會對各國政策的影響就遠遜于該地區的另一個政府間組織——東盟。巧的是,中國也是東盟的對話伙伴國,而且相比于湄公河委員會,中國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同東盟相關的一系列國際框架之中。
這一地區有太多范圍重合而又沒有主次之分的政府間組織和同盟,例如“大湄公河流域合作開發組織”、“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以及“中國一東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等。相對于經濟合作而言,僅僅關注水文和生態的“湄公河委員會”地位多少有些尷尬。
盡管如此,委員會四個成員國的政府首腦均出現在華欣,這顯示了湄公河干旱問題的嚴重性。早在會議之前,中國政府就決定向湄公河委員會每周提供景洪和曼安兩個水文站的水文數據。泰國總理阿披實對參加會議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宋濤表示感謝,并希望這種合作能繼續下去。
東盟基金前秘書長阿披差·孫齊答今年4月在美國《國家》雜志上發表評論認為,跨國水系只有通過緊密的磋商,以互信和合作的態度進行開發,才能實現高效、平等和可持續的利用。他覺得東盟各國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達成的協議,就是解決湄公河問題的最好范本。
渭公河流域的國際組織
大湄公河流域合作開發組織:成員國也是東盟十國和中國。組織最后一次部長級會議2009年8月舉行,會議通過了通過貿易、投資和人員流動共同推動地區合作的聲明。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今年年初正式啟動,中國和東盟各國會在2015年前履行自由貿易的承諾。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連接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最重要的貿易走廊——湄公河,卻在這個時候遭遇了枯水,許多貨船無法航行。
中國一東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任務包括共同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對湄公河水和其他自然資源的可持續開發使用。具體的細則包括各國在水運、水力發電、生活用水等領域遵循平等和互利的基本原則,同時流域各國要交換水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