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貴刊上期的封面文章,首先題目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封面設計也很有創意。之前關于物聯網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但是看過文章后還真是嚇了一跳,原來電影中的場景離我們的生活已不再遙遠。
現在互聯網早已深入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之中,真的很難想象,如果哪一天沒有網絡我們是否還能正常地生活工作。我們上網買衣服,買食品;上網查資料,聯系客戶;上網交友,娛樂……互聯網已經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捷和便利。然而不久的將來,物聯網作為互聯網的延伸,又會帶給我們什么?在讀過文章之后,我發現網絡真的可以無所不在,以后的物聯網甚至可以把身邊的任何物品都連成網絡,就連農民所種的蔬菜水果都可連上網絡,以便觀察其成長。那物聯網真會把我們的生活質量提升到新的高度。
話又說回來,事物都是兩面的,有利就有弊。如果真像電影《鷹眼》中的那樣,那這個世界將變得很可怕,一切將由網絡所控制,而我們只會變成它的棋子。
人類開發物聯網,必是想讓網絡服務于世人,而并非被其所控制。我相信電影終歸是電影,網絡雖綁架了地球,但是它的主人永遠還是人類。
?!妒澜绮┯[》越辦越好!
北京讀者 我們
非主流現在被大家越來越多地定義了,時下也有不少青年以非主流來標榜自己。一個事物在某個環境是主流,到了另外一個環境就有可能變成非主流(比如國外街頭藝人的即興show,在國內上演肯定令人乍舌)。因此,沒有絕對的主流,也不會有絕對的非主流。但是有的時候,非主流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扭曲的文化,這樣不可取。“非主流”人群如果能將自己的個性展示到位,那會是讓人欣賞并接受的;但非主流也不代表極端,如果另類過了火就不僅破壞自己的形象,也會引領一些跟風的人盲從,從而破壞了社會的風氣。
還有一些導演酷愛拍小眾電影,拍出一些文藝氣質的片子,這也算是區別于現代商業電影的非主流了。當年的歌唱選秀一舉捧紅了李宇春等代表“中性美”的明星,而在此之前,這必然是非主流,現在卻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張揚個性、另類、非大眾化,不盲從當今大眾的潮流,講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裝、衣著、言行,從這方面看,其實我們更需要一些“非主流”。
北京讀者 程然
討論氣候周期變化導致的災難能避免什么?隨著環保意識的高漲,“人定勝天”似乎成為某個歷史笑話。但從全球化的今天工業科技社會的努力,難道就看不出“人定勝天”這種思想作怪?我們今天面對環境的態度就是完全科學的嗎?在古代農業社會,氣候變化造成不可抗拒的災難,大旱洪水都造成持續的饑荒和社會動蕩,國家和子民只能選擇承受。
而在現代文明社會,好像大家都力圖避免,并且認為確實能避免這一災難。但是誰能知道,目前自以為科學的殺雞取卵不會帶來更大的災難。我們今天試圖化解氣候災難的想法,是不是有點太自信?也許我們今天儲備的糧食已經足夠應付災荒,但對不斷惡化的環境的導致氣候絕對異常,我們有什么辦法?
西安 丁誠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