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IT外包業已經將目標瞄準-y新興市場,他們希望在全球化的腳步中重獲繁榮。
只要看一下納塔拉簡·尚達(Natara-jan Chandrasekaran)的出行路線,你就會知道全球經濟發生了怎樣的改變。自從2009年10月尚達出任印度IT業傳統巨頭塔塔咨詢服務(Tara,TCS)的CEO以來,他沿著祖輩的商旅線路,先后訪問了紐約、倫敦等大銀行的發源地,還有與印度有IT及其他外包合作項目的城市。
但是,在全球工業化的大環境下,通過短暫的商務旅行來促使公司保持最快速的增長似乎不太奏效。過去人們甚至覺得這些小生意的利潤都不值機票錢,但他還是訪問了北京和新加坡。2010年初,他計劃去墨西哥城、中東和烏拉圭的蒙得維的亞等地:“我需要確定各地的生意都有所增長。”
在新興市場尋找目標
印度的IT產業既是全球化的產物,同時也在全球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印度外包業迅速擴張,已經超出了以往僅僅在發達國家的發展速度。從智利的圣地亞哥到中國的西部城市成都,印度公司都建立了項目中心,都有新客戶和雇傭工人。由于在不同地區擴張了業務,印度公司希望擺脫過去一年的消沉,使其對IBM、埃森哲(Accenture)等公司來說更具競爭力。印度的公司“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如果想要成為全球化的參與者,我們就要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印度軟件和服務公司國家協會(NASSCOM)副主席桑吉塔·古普塔(Sangeeta Gupta)說到。
這種轉變是由于美國已經不再是推動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唯一引擎。塔塔咨詢服務和惠普羅(Wipro)等印度IT業外包公司過去的成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美國——美國公司為了節約資金,將系統項目外包給海外的公司。印度IT業貢獻的稅收從1998年的40億美元增長到上一財政年度的590億美元。但是由于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美國和歐洲抽回了技術投入,因此印度的這項稅收出現了戲劇化的滑落。據印度軟件和服務公司國家協會預測,印度IT業和其他服務外包行業的出口率在本年度最多只能維持在7%左右,而這一數據上一年度還維持在16%,2008年度則是29%。
印度軟件和服務公司國家協會的古普塔形象地把這場危機比作“拐點”,就好比是把一個炸藥桶扔進了一個具有快速發展潛力的市場里。惠普羅的首席策劃官拉克什米納拉亞南(Lakshminarayana)說,由于西方陷入了“經濟重啟階段”,他的公司在過去兩年里在中國、埃及和菲律賓等地建立了新的執行中心,同時,在巴西和羅馬尼亞也拓展了其他業務。他說,這些市場可以使惠普羅完成他的初級目標——“維持運轉”。
這場危機使印度的IT行業轉向了新興市場國家。由于他們的跨國客戶已經擴展到發展中國家,他們發現緊跟客戶的需求勢在必行。這些新客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大公司和金融機構,因此他們同樣需要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印度軟件和服務公司國家協會和咨詢公司麥克金賽(McKinsey)的一項共同調查顯示,到2020年,大約有1/4的IT業和商業服務外包收入將會產生在被人們稱作“金磚四國”
(BRIC)的國家,即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
盡管印度IT業60%的海外收入來自美國,但是在新興市場也發展迅速。數據顯示,在2004~2008年期間,印度IT行業的稅收,亞太地區增長了42%,而美國則是29%。這就是印度軟件巨頭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Infosys)調整公司長期戰略的原因。該公司將美國市場的份額從65%降至40%,而把中東、拉美和亞洲的市場份額從12%提高到20%。“美國在持續增長,”印孚瑟斯的CEO戈帕拉克里什南(S.Gopalakrishnan)說道:“但是,我們能在新興市場獲得更高額的增長率。”
全球戰略與文化沖撞
然而要調整動態經濟份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發展中國家的不同需求,迫使印度的IT公司轉變了經營策略。30年前,他們的目標是尋找印度境外的客戶,然后盡可能地將項目帶回國內生產加工。印度技術TAT資低廉,因此可以為客戶節約成本。目前,由于其他新興市場的人力成本也相對低廉,因此印度公司已經很難在價格上獨占優勢了。在新興市場還需要提供除英語以外的其他語種的服務,這也許就是振興全球經濟低迷的轉折點。
印孚瑟斯CEO戈帕拉克里什南透露,公司在巴西新設了一個交付中心,這是該公司關注包括拉美國家在內的新興市場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接受《世界博覽》郵件采訪時他表示:“交付中心的初期規模為50~100人,主要雇傭當地人,并隨時可以投入運營。”
巴西在印孚瑟斯的整個美洲戰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該公司已在巴西有了幾個主要客戶,這些客戶都要求本地交付能力。盡管巴西當地的IT外包市場相對較小,但像能源、公共服務業、金融、零售及制造業等行業卻為這家印度IT外包服務商提供了許多機會。
戈帕拉克里什南說,公司已經有意識地在一些新興市場擴大自己的業務,包括在西亞、印度、南美及拉丁美洲。這就是公司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卻沒有放慢投資的原因所在。印孚瑟斯在墨西哥已經有了一個開發中心,約有250名員工。
他還表示說:“即使是在經濟衰退期間,我們尋求發展的愿望仍然沒有減退。因為當今的環境不同了,我們要擴大市場。”該公司正在集中專注于一些充滿機遇的新的業務領域,包括政府、醫療、能源及公共服務部門。他說:“在我們的新興市場戰略中,印度置于首要的地位,印度市場主要由政府驅動,印度各級政府在電子政務方面投入了巨額開支。”
為了適應新形勢,印度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本土化的執行中心,同時,雇傭了成千上萬的巴西人、中國人、東歐人等,培訓來自不同國家的新員工,對于印度公司的管理來說,這是極大的考驗,也是各國文化相互碰撞適應的過程。塔塔咨詢服務巴西總裁塞薩爾·卡斯特里(Cesar Castelli)說,公司很難使無拘無束的巴西人適應嚴苛的印度文化。對于各項嚴格的規章制度,印度人會說“是”,而思維活躍的拉丁美洲人會問“為什么”。
由于新興市場還不太適應外包加工這一理念,所以IT公司要加倍努力工作來招攬生意。與美國公司的CEO不同,發展中國家的管理人員常常只在公司內部傳授生產加工的技術。由于許多印度公司在世界上名氣不是十分響亮,這也給他們在新興市場的擴張帶來一定的影響。卡斯特里說塔塔咨詢服務品牌在拉丁美洲的有趣遭遇是“tara”在西班牙語中意思是“爸爸”,“沒有人知道我們到底是在談論自己的父親,還是公司的老板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事情,我們還需要花時間解釋‘Tata’是一家印度IT公司的名字。”
目前這些障礙已經被克服,自從2002年在中國和烏拉圭等新興市場開設了第一批執行中心以來,塔塔咨詢服務公司在拉美、中東和亞太區的利潤從1.6億美元飛升到12億美元,總營業額也增長了20%。“我們在新興市場的投資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值,”CEO尚達說。塔塔的擴張使它成功吸引到世界各地的客戶。盡管西班牙的公司更愿意找同樣使用西班牙語的拉美公司進行外包加工,并且他們更愿意同本地的公司做生意,但塔塔還是成功說服了他們,接到了大量來自西班牙的訂單。
塔塔在中國
2007年2月,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和獲得中國發改委支持的中方合作伙伴共同宣布,塔塔信息技術(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落成于北京中關村軟件園區的新址。同時,塔塔還宣布已贏得一份金額達數百萬美元的重要合同,為中國人民銀行的下屬機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部署全面的國際交易系統。
塔塔咨詢服務亞太區執行副總裁兼主管潘恩迪(Girija Pande)說:“塔塔將憑借自己在全球50多個金融市場、買方和賣方企業、股票交易、信托及行業計劃等方面積累的豐富交易經驗和專業知識來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開展合作。如今,我們正在利用自己在商業和金融服務方面的已有知識,幫助中國打造全球一流的交易系統。”2009年12月初,這套交易系統已經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經過精心設計,具備高效的風險管理與實時監控系統,還能夠支持多種交易方法,其中包含適用于經紀人的特殊功能。
潘恩迪進一步指出:“該項目是塔塔在亞太地區最負盛名的風險項目之一,涉及130多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高度敬業的專家聯手協作,項目歷時2年以上。我們的專家團隊將負責全面維護系統運營,并面向更多市場增強系統功能。”除了這個系統之外,塔塔咨詢服務公司還為印度國家股票交易市場、印度國家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以及印度清算公司(CCIL)成功推出了任務關鍵型交易系統。此外,還參與了德國德意志交易所集團的交易應用維護工作。
印度的IT巨頭們正在迅速擴張。塔塔咨詢服務公司在拉美一年就招收員工1000人,現在已經擁有7200名雇員。塔塔咨詢服務公司于2002年作為印度IT產業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先驅進入中國市場,并始終穩居該市場的領先地位,目前在中國擁有1100名咨詢師,并分別在北京、上海、天津以及杭州這4座城市設立了全球交付中心。在中國,它的目標是在未來五年之內將規模擴大5倍,使公司擁有5000名以上的員工。
“新興市場國家現在已經看到了外包加工的前景,”惠普羅全球營銷和執行中心總裁瑪莎·貝佳(Martha Bejar)說道。如果是這樣的話,印度外包加工業務會再次繁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