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余市審計機關在對某執法機關進行預算執行審計中,經過深入仔細的調查,由票據上主管領導的簽名入手,挖出了隱藏在賬外的資金143萬元。
一、案例概述
2009年3月,根據市審計局年初工作安排,我局派出審計組對某執法機關預算執行情況進行了審計。在審計過程中,我們發現某執法機關費用報銷中,多處存在不正常現象。首先是每月報銷的汽油費金額很少,與使用車輛數目不符,部分電腦購置費未在賬面反應,詢問財務人員,也無法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其次我們通過審前調查發現我市執法機關普遍存在無規定收取某項預算外收入的情況,而該機關賬面上未見此項預算外收入的反映,審計組迅速進行研究,初步懷疑某執法機關有可能存在賬外報銷油費、固定資產購置費等情況。為了做到有的放矢,審計組制定了查找賬外資金線索的審計方案。
順藤摸瓜,尋找突破口。第二天,審計組按計劃到A公司對此項預算外收入進行審計調查,經過核對A公司賬目,其中并未發現與某執法機關大額的往來款,經詢問A公司工作人員,他們稱公司與某執法機關無經濟上的直接往來,A公司收入直接上繳市公司,這與審計組事先推斷的情況不一致,審計工作暫時陷入了困境,但審計組沒有氣餒,經過仔細的討論后,決定重新尋找突破點。在調查A公司時,發現其窗口設有收費點,審計人員上前詢問時,A公司人員解釋此收費為代B公司收取的某項勞務費,由于B公司改制前隸屬于某執法系統管理,會不會改制后仍利用某執法機關的部分職能收取收入呢?于是審計組決定順藤摸瓜,將B公司作為新的突破。
一個簽名,讓真相大白。第三天,審計組對B公司進行審計調查,B公司其領導及財務人員神色緊張,B公司總經理以公司財務人員暫時未來,找不到賬本為由,拒絕了審計組的調查,并表示要審計也必須請示某執法機關領導,隨后某執法機關領導反復解釋B公司與他們沒有經濟上的往來,并強調B公司是一個獨立法人的公司,要求我們不要調查B公司。這些欲蓋彌彰的行為,更加堅定了審計組調查B公司的決心,經與某執法機關主要領導溝通最終取得了某執法機關的配合,在近一個上午的拖延后,審計組開始了對B公司賬目的審計調查,初步調查后我們發現,B公司雖然沒有與某執法機關的直接往來,但是就一個人員不多的公司而言,其2007年居然有近百萬的費用列支,其中有15萬元的氣油費,這些更加深了我們的懷疑,這些費用開支會不會就是某執法機關在B公司列支的呢?但是,要如何證明這些費用與某執法機關有關,在賬目上并未發現與某執法機關有關的直接證據,我們把重點鎖定在票據上,在對大量票據進行了反復查看和比對后,終于發現了端倪。其報銷的票據被我們劃分成兩塊,分別由兩個不同的主管領導簽字,這顯然不符合單位內部控制及財務制度的規定,我們詢問時,B公司經理表情緊張,解釋說兩個主管領導分別是B公司的書記與經理。我們對兩塊票據仔細比對,發現其中一個主管領導簽的票據大部分都很正規,符合一個小公司的日常開支需要,而另一個主管領導簽的票據則多為品名、數量、單價不齊全的票據,并且汽油費、招待費較多。同一個公司的報銷票據,怎么會出現這樣大的差距呢?會不會其中一個主管領導簽字報銷的票據與某執法機關有關呢?抱著這樣的懷疑,我們經過商量后,決定看看這兩個經手人是不是某執法機關的工作人員。于是我們在某執法機關的賬目上找來了一份全體職工發放獎金的花名冊,對職工的姓名進行了仔細的查詢。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在花名冊中發現了其中一個審核人的名字,與某執法機關中某大隊隊長的名字相同。我們對兩人簽字的字跡進行了仔細的比對后,確定其出自同一個人之手。在鐵的事實面前,B公司相關人員終于承認某執法機關通過公司收取運費,設立賬外資金的事實。這些賬外資金通過負責監管B公司的某大隊領導簽字審核后,由B公司報銷并作相關賬務處理。我們將這些票據進行整理匯總后發現,某執法機關2007至2008年共在B公司列支了143萬元的費用,其中:招待費23萬元、汽油費28萬元、發放獎金33萬元、固定資產購置24萬元等。
至此,143萬元的賬外資金終于浮出水面。某執法機關在證據面前,終于無奈的承認了由于經費不足,在B公司報銷費用的事實。
二、案件中得出的經驗
在審計工作中,一些小細節往往決定著審計工作的成效。比如在此案中,就是一個不起眼的簽名成為最終的突破口,使得143萬元的賬外資金最終水落石出。單位的日常開支是以原始憑據為載體的,這些原始憑據要經由各個環節的相關人員進行簽字審核,這些簽名的真實性、完整性的辨別,是審計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對原始票據中簽名的辨別,關鍵是要辨別其完整性和真實性。如在此案例中,我們將懷疑其簽名的真實性作為線索,通過對某執法機關工資花名冊中某大隊隊長的簽名與B公司票據上審核人的簽名進行仔細比對后,確認兩者為同一個人,在事實確鑿情況下,迫使被審計單位不得不承認違反財經法的行為,從而最終達到審計目的。(作者單位:新余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