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醫院內科,江蘇南通 226300
AECOPD 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主要是患者短期內出現的慢阻肺持續惡化現象, 患者在短期內會出現喘息、咳嗽以及氣短加重現象,同時伴隨痰液黏稠膿性或者痰量增多現象,甚至會出現發熱明顯加重,亦可出現疲乏、全身不適、抑郁以及精神紊亂等癥狀,其發生多與氣道痙攣、呼吸系統感染以及排痰障礙等因素有關,其中感染是最主要的誘因[1]。 慢阻肺患者多處于穩定期,在感染因素下會進入急性加重期, 患者臨床癥狀反復發作會導致病情不斷加重,進而出現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臟病以及肺性腦病等較為嚴重的并發癥, 增加了治療難度,預后較差,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2]。 慢性心力衰竭在臨床的發病概率較高,為心血管危重癥,加強臨床診斷治療非常重要, 通過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并實施相應干預手段可控制病情發展,血漿BNP 水平是反映心臟收縮功能與舒張功能的有效指標,屬于多肽類神經激素,主要由患者心室肌細胞分泌,通過該項指標可對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早期預測, 進而有效評估其預后情況[3]。 該次研究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7 月期間的治療的104 例AECOPD 患者實施血漿BNP 水平檢測, 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AECOPD 患者104 例,男61例,女43 例;年齡54~93 歲,平均年齡(73.55±6.45)歲。觀察組52 例患者中,30 例男性、22 例女性;年齡最小54 歲,最大91 歲,中位年齡(72.52±6.53)歲;心功能分級:Ⅱ級13 例、Ⅲ級24 例、Ⅳ級15 例。 對照組52 例患者中,31 例男性、21 例女性;年齡最小56 歲,最大93 歲,中位年齡(72.55±6.54)歲。 兩組患者性別與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 ①均經病史以及體檢等檢查確診AECOPD 患者; ②均具有清楚的意識及較好的理解能力;③均具有較高的依從性。 排除標準:①內分泌疾病者;②合并嚴重感染者;③神經系統疾病者;④既往心臟衰竭者;⑤兩種以上基礎性疾病者;⑥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該次研究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得到患者或家屬的知情同意。
采用貝克曼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分析患者的血脂及血糖指標,在患者就診之后采用熒光免疫分析法,對其血漿BNP 水平進行檢測, 使用的儀器為型號梅里埃熒光免疫分析儀以及配套試劑盒,正常值在0~300 pg/mL 之間。 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主要采用二維、M-模式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對LVEF 進行評估,LVEF 值在40%以下則為左室收縮功能障礙[4]。
分析兩組BNP 水平及LVEF、AECOPD 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ROC 曲線。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 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多變量,ROC 曲線的制作需要根據左室收縮障礙與BNP 水平進行,估計面積和95%CI,對特異性、敏感性、陰性以及陽性預測值進行計算。
觀察組BNP 水平高于對照組,LVEF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BNP 水平及LVEF 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NP levels and LVEF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1 兩組BNP 水平及LVEF 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NP levels and LVEF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組別BNP 水平(pg/mL) LVEF(%)觀察組(n=52)對照組(n=52)t 值P 值420.56±185.72 210.88±85.32 7.398<0.001 36.14±13.28 63.54±15.66 9.622<0.001
AECOPD 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ROC 曲線下面積為0.854 (95%CI為0.80~0.95),BNP 的臨界值在300 pg/mL時可對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特異性、敏感性、陽性及陰性預測值進行診斷, 結果分別為90.18%、88.94%、77.96%、80.94%,Kappa 值為0.549(P<0.05)。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患者血漿BNP 值在500 pg/mL 及以上時,可將其作為預測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獨立指標。 見圖1。

圖1 AECOPD 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ROC 曲線Figure 1 ROC curve of AECOPD combined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炎癥反應在其肺外效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此兩種疾病均為影響人們健康的常見病,在心血管發病率逐漸增加的情況下,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越來越多,發病率逐年上升,患者主要表現為水腫、呼吸困難以及疲乏等癥狀,由于缺乏特異性,慢性心力衰竭常常與AECOPD 重疊出現,使得病情復雜性得以增加[5]。 由于危險因素、高危人群、體征以及癥狀等方面重疊,導致疾病在鑒別、診斷及治療方面均存在復雜性,心力衰竭是慢阻肺不良預后的獨立危險因子, 血清BNP 水平是評價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主要指標, 對AECOPD 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及預后也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6]。
血漿BNP(B 型腦利鈉肽)水平作為評價患者心臟功能的主要指標, 其血清含量與慢性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分級呈正相關,心力衰竭程度越嚴重,患者血漿BNP 水平越高, 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后若其BNP 水平仍處于較高水平狀態或者下降程度不明顯,則表示預后不良,因此可將其作為判斷預后及治療效果的指標[7]。 患者的心室肌細胞會產生BNP,心腔容積負荷狀態下,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肌細胞會產生Pre-pro BNP (肽類神經激素-前利鈉肽原),經過酶第一次降解的產物為pro BNP(利鈉肽原),再次降解會轉化為NT-pro BNP 及BNP,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部分為BNP, 主要作用為舒張血管、 利尿以及抑制RAAS 系統,使得患者水鈉潴留以及心臟負荷現象不斷減輕,重要臟器的血液灌注情況不斷增加[8]。 血漿BNP 是評價心功能的主要指標, 與患者的左心功能不全及右心功能不全有一定關系[9]。AECOPD 患者的血漿BNP 水平會出現不同程度升高現象,是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預測因子,其病理學基礎尚未明確,但可能與嚴重低氧血癥、肺動脈高壓以及系統性炎癥等對心功能造成的影響所導致,血漿BNP 水平的增高會加重患者病情,延長住院時間,增加病死率[10]。 有研究表明[1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嚴重程度與血漿BNP 含量呈現出正相關, 研究中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漿BNP 水平明顯較高, 表明其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呈現出正相關, 可見血漿BNP 水平是評估AECOPD 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預測因子,對于AECOP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診斷治療及預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12]。上述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BNP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且LVEF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李凱等人[13]研究中,觀察組血漿BNP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與該次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另外, 該次研究中,BNP 的臨界值在300 pg/mL 時可對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特異性、敏感性、陽性及陰性預測值進行診斷,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患者血漿BNP 值在500 pg/mL 及以上時,可將其作為預測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獨立指標。 在李凱等研究中同樣得出,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BNP ≥500 pg/mL 是預測CHF 的獨立指標(OR=8.5,95%CI為0.019~0.382,P<0.01), 與該次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相較于AECOPD 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單純AECOPD 患者的BNP 水平均較高,且血漿BNP 水平在500 pg/mL 以上時可作為預測AECOPD 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獨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