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是文章的核心,高考作文立意取勝是我們作文獲勝的首要的也是關鍵的因素。我們怎樣才能以立意取勝呢?
一、立意要切題
為了便于具體說明,我們先看下面的一道作文試題:
有位善心的富翁,蓋了一棟大房子,他特別要求建造的師傅,把那四周的屋檐建加倍的長,以使窮苦無家的人,能在其下暫時躲避風雪。
房子建成了,果然有許多窮人聚集在屋檐下,他們甚至擺起攤子做買賣,并生火煮飯。嘈雜的人聲與油煙,使富翁不堪其擾,不悅的家人也常與寄居檐下者爭吵。
冬天,有個老人在檐下凍死了,大家都罵富翁的不仁。
夏天,一場颶風,別人的房子都沒事,富翁的房子因為屋檐特別的長,居然被掀了頂,村人都說是惡有惡報。
重修屋頂時,這次富翁只要求建小小的房檐,富翁把省下的錢捐給慈善機構,并另外蓋了一間小房子。這房子所能庇蔭的范圍遠比以前的房檐小,但四面有墻,是棟正式的房子。
許多無家可歸的人,也都在其中獲得暫時的庇護,并在臨走前,問這棟房子是哪位善人捐蓋的。
沒有幾年,富翁成了最受歡迎的人。即使在他死后,人們還繼續受他的恩澤而紀念他。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選取最佳角度,自選角度,自定立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要切中題意,首先要學會分析作文試題的關鍵詞語,對于材料作文,則要抓住材料的主要內容,記敘性的材料要把握好材料的要素及其意義趨向。議論性的材料,則要把握好觀點,準確理解具有傾向性的詞語的含義。
讀完上述記敘性的作文材料,我們首先要看到:事件中涉及的人物有富翁與窮人。富翁做的事情是是希望幫助更多的窮人。富翁的善心是不容置疑的。開始他采取的方式是把屋檐加長,結果卻好心辦壞事,窮人在屋檐下依然挨凍,甚至喪失性命,而富翁的房子也因不符合建筑的規律而被掀翻。第二次,他沒有加長屋檐,而是另建了一間小房子。這所正式的房子讓窮人真正地受惠。富翁從受人責備到受人尊敬的過程,說明了他施善的方式發生了改變,導致得到截然相反的兩種評價。立意時,我們可以從富翁的做法中得出:幫助別人,應該用正確的方法,讓自己的幫助真正令人受惠,這才會獲得別人的尊敬。由此得出:方法在做任何事情當中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方法能帶來令雙方滿意的結果。否則,事與愿違。
二、立意要深刻
這里我們為大家介紹因果分析法與對比分析法,以幫助大家達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我們將其中對事件的結果產生影響的因素提取出來分析,從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中找出造成事件結果的原因。
以上述材料為例,富翁前后受到不同的評價的原因是他在施善的時候,沒有考慮到窮人的實際需要。屋檐與房子的作用之差異是顯而易見。但是,富翁當初為什么沒有想到呢?站在窮人的角度上,他們更需要的是一間小房子而不是一片長長的屋檐。所以,立意可以進一步深入為:關心別人是要用心去關心去體察別人的,要積極開動腦筋去做對的事情,并將對的事情做到最好。同時,我們還可以理解到,富翁要知道窮人的需要,要從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從而更直接地讓窮人受惠。因此,立意可以更進一層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再者,富翁沒有因為一次的責備而放棄對窮人施予援手,他是繼續盡自己的一切所能去改善方法,最后,讓窮人受益。所以,這里我們又可以得出:富翁的堅持,方法的變通,讓他最終達到他想要的目標,也就是人是要不斷思考才會不斷進步。
三、立意要新穎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要學會聯系現實生活,同時能夠觸類旁通。
材料反映的應該是發生在久遠的故事。富翁的做法,是將自己的財富反饋于社會,幫助別人。它倡導的是助人為樂,關心弱勢群體,這是儒家“達則兼濟天下”傳統理念的體現。如果我們將故事反映的“理念”延伸到今天,聯系到公平正義的推進,聯系到和諧社會的建設,文章的立意還可以提升為: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人道主義的精神,需要愛心,需要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每一個社會人,都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每一個“先富起來的人”都要為社會的公平正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這是現代人必須建立的人生價值觀。所以,我們應肯定富翁的做法,并將這種社會責任感作為一種民族文化建設加以宣傳推進,讓社會都充滿愛心與善舉,那么,社會就會愈來愈和諧,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就更加豐碩。
立意是文章的靈魂。掌握立意準確深刻新穎的方法,就擁有了打開作文高分殿堂的金鑰匙。愿我們的考生人人都擁有這把金鑰匙。
責任編校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