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進一步規范工程建設招投標工作,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結合創業服務年活動,我局認真對工程領域不規范情況進行了清理,以制度建設為抓手,出臺和完善了相關規定,建立招投標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工程建設招投標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有效規范和加強了工程建設招投標行為的監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利益驅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等因素影響,工程建設招投標違規案件還時有發生。從審計查處的案件中來看,整個招投標工作從報名、資格預審和招投標操作的過程及事后的監管等環節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招投標工作的嚴肅性和公信力。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化整為塊規避招標。按照有關規定,造價30萬元以上的建設工程必須招標,30萬元以下的工程可直接發包。有些單位為了逃避招投標,經常把造價30萬元以上的工程進行肢解或化整為塊,從而達到指定施工單位的目的。還有些建設單位在申請工程項目時只將主體工程招投標,作為配套設施的附屬工程則直接發包,自主確定發包價格。如裝飾裝修、綠化亮化等工程。而招投標管理部門在審核報建單位的工程時只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進行備案,缺乏嚴格的審核把關。
2.邀標取代公開招標。公開招標是體現招投標“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重要環節,是執行《招標投標法》的關鍵所在。有的建設單位在操作過程中,為了照顧特定的企業,把本應公開招標的項目,實行邀請招標,不發布招標公告,只邀請特定的企業投標,限制、排斥其他企業參與投標,為其邀請的投標人減輕競爭壓力,創造中標條件。有的甚至以建設工程的時間要求緊為借口,通過召開有關會議形成決議或紀要,以邀請招標取代公開招標,以達到特定企業中標的目的。
3.圍標串標屢禁不止。《招標投標法》明確規定,不得假借資質或以他人名義參與招投標報名。但在實際工作中,“資質滿天飛,天南地北哪里的資質都可以被借用”。形式上招投標項目有十幾家單位報名,有的實際上只是三、四家單位參與,其他的資質是他們花錢買來以他人名義報名參加投標。而審核過程中監管部門對此缺少相應的制約措施,致使假借資質、以他人名義報名的現象時有發生。還有的投標人為了在工程招投標中順利中標,與其他投標人私下之間圍標串標,嚴重褻瀆了招投標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2009年,我縣某鎮汽車站工程建設招投標時,根據現場群眾舉報,發現某建筑公司項目經理盧某,為達到中標目的,先后與三家建筑公司進行串標,使四家建筑公司均為其開出投標介紹信,并由盧某承擔四家公司報名的各種費用,最終使盧某所在的公司中標。經縣紀委、檢察院和招投標辦三家監督單位調查核實,除對此次投標結果宣布無效外,還根據情節處以四家建筑公司各10 000元罰款。此外,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具有法律效力的標書編制不規范,控制約束條件含糊不清,讓違規者有機可乘鉆標書的空子,給招投標工作制造了不小麻煩。
4.工程管理有待加強。“轉包”、“壓價”現象是現今“豆腐渣工程”存在的主要根源。有的企業中標后,直接轉包或違法分包給其他單位,從中收取管理費,以包代管,而對工程質量、安全不管不問,使得一些資質不夠,沒有施工經驗的企業,進入施工現場,為質量安全問題埋下了隱患。此外,有的建設單位單純看重工程造價,一味地壓低工程預算造價,使工程造價嚴重偏離正常值,導致中標企業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工程質量根本得不到保障。今年年初,我縣某村級公路剛完工還沒待驗收,路面就已損毀嚴重,致使當地群眾群體上訪。后經公路檢驗部門認定是公路存在質量問題。施工企業則解釋由于工程造價太低,實在是無奈之舉。最后,經多次協商,施工方同意對損毀路面進行重修才得以解決。
5.后續監管明顯乏力。當前,在招投標管理工作中還普遍存在一種重前期管理、輕后續監督的現象。大部分工程招投標過后,就無部門監管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了。這既有思想上不重視、人手不足的原因,更有體制上的原因。招投標監管部門之間互相推諉扯皮,使得招投標管理的后續監督工作出現“真空”一些本可以通過后續檢查發現的問題,如借資質、非法轉包、擅自變更合同、隨意增加工程量等行為未能得到及時的揭露和糾正。
二、解決的主要對策
當前,招投標工作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作為監督部門,各監管單位要履行好職責,努力把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決策和理念落實到規范招投標活動中去,進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機制、強化監督、規范行為,具體應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具體操作方面,堅持嚴把“三關”。一是嚴把標前招標告知備案關。招投標主管部門要重點把好招標條件、招標公告、招標信息發布等關口。二是嚴把標中程序規范關。由招投標辦組織協調,重點把好招標文件審核、招標資格預審、投標保證金繳交、開標評標定標現場監督、中標公示、合同備案等關口。三是嚴把標后履約檢查關。由招投標辦組織牽頭,重點把好合同履約、項目經理和五大人員到位檢查、投訴處理等情況。紀檢監察部門要對各職能部門標后監管進行監督檢查。
2.在交易過程方面,堅持做到“三公”。一是公開。要充分利用網站、媒體等相關平臺,公開發布招投標公告,中標公示等信息,全方位接受公眾監督。二是公平。要嚴格按照《招標投標法》及地方管理法規要求,制定規范合同文本推廣使用,消除歧義字句;制定詳細的業務流程,明確各個環節的職責分工,分工協作、全程監管,確保招投標結果公平。三是公正。對招投標過程中影響公正的招投標弄虛作假、圍標串標等行為要嚴懲不貸,對違規嚴重的要追究相關單位領導人和直接責任人的法紀責任,確保招投標的公正性。
3.在拓展監督方面,堅持做到“三到位”。一是保障到位。有關部門要制定完善相關制度規定,為招投標監管工作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二是監管到位。招投標監管部門之間要相互配合加大開展聯合執法檢查的力度,延伸監督鏈條,及時跟進對工程建設標后的監管。對未經批準隨意變更合同條款、擴大建設規模、增加投資額、超出中標價等行為進行嚴處,真正維護招投標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三是處理到位。對規避招投標、假借資質等違法違規行為,各部門要形成監管合力,一經發現,各部門要統一步調,主管部門要拒辦有關手續,財政部門要拒付建設資金,同時監察部門要嚴肅招投標紀律,追究相關人員和領導的責任,從根本上規范招投標行為。
4.在體系建設方面,堅持建立“三機制”。建立工程建設領域信用體系,是整頓和規范招投標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當前,一是要建立信用聯動機制。解決地區間企業信用信息數據的兼容共享問題,實現省市縣聯動、互聯互通,形成各行業全領域無縫隙的信用體系;二是要建立信用評價機制。尤其要針對當前建筑市場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出臺詳細的信用評價標準,明確哪些屬于失信行為。三是建立失信懲戒機制。對企業的市場行為進行信用評價,將投標企業在招投標和合同履行階段的各種失信行為和違法違規行為記錄在案,將其信用狀況與其投標工作直接掛鉤,使失信企業“一處受罰,處處受制”,真正從源頭上防治工程建設領域的腐敗問題。2009年,我縣審計機關會同監察機關、檢察院、建設等部門出臺了《宜豐縣工程建設領域廉政準入規定》,文件明確規定了縣檢察院負責建立“黑名單庫”,建設局負責建立信用檔案,實現信息互通共享,并且明確規定在全縣范圍內的工程建設領域項目全部推行“雙簽制”制度。即在縣紀委、檢察院、監察部門的監督下,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在簽訂工程施工合同的同時,必須簽訂廉政責任書,載明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的主管人員以及直接責任人等在工程建設中的廉政義務和責任;對檢查過程中,發現單位和個人有行賄、受賄行為的,一律依法從嚴、從重處理,有效規范了全縣建筑市場秩序的進一步好轉。
(作者單位:宜豐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