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校私設“小金庫”不僅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也是干部貪污、腐敗的溫床。但其設置往往較為隱蔽,給審計查證工作帶來了難度,如果在審計工作中不采用有的放矢的方法,就難以發現小金庫的線索。因此,在審計過程中,要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審計方法。筆者通過近幾年對教育系統的審計,淺談幾種審計方法:
一、盤“現”入手法。即以審查現金的收支行為入手,查找小金庫的方法。審計人員在沒有任何線索的情況下,可以對被審計單位的庫存現金進行突擊性盤查,全面盤點庫存現金,檢查庫存現金實有數與賬面數是否相符。如存在庫存現金與賬面現金不符的情況,應具體分析原因,看是否存在賬外資金。
二、查“產”驗證法。即以審查學校出售、出租資產為突破口,驗證其出售、出租資產收入是否入賬,從中尋找“小金庫”的蛛絲馬跡的方法。表現為:學校把食堂承包收入、商店承包租金、房屋租金、資產處置等資產出售、出租收入,不納入法定賬目中管理,形成“小金庫”。審計時,首先對學校整個資產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在查清賬面資產的同時,再進行實地核實,看是否存在出售、出租資產情況,如果發現存在出售、出租資產情況,則要求學校提供相關的出售、出租合同、協議等證明性文件。同時結合財務上有關收入賬目,看其出售、出租收入是否納入學校法定財務賬目之中。
三、查“票”辨偽法。即以審查學校各種收支票據入手,全面審核其收入和支出的真實性的一種方法。在全面審核學校收入單據上,不但要審查票據是否聯號,還應審查作廢票據是否全票保存及審查票據的填寫是否有大頭小尾的現象。審查學校支出票據,不但要審查票據是否過期與非法,還應對票據記載的業務內容是否與本單位的管理、經營、主業有關,有無為他人報銷單據的行為及虛開發票套取資金行為。
四、銀行賬戶核對法。即以查學校的銀行賬戶入手,全面審查其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是否從現有的銀行存款的相關賬戶中列收列支,有無異常賬戶的出現行為,發現線索要一查到底的方法。首先,在審計實施前,審計人員應要求學校提供單位的所有銀行開戶資料,并對財務收支的真實性作出承諾。其次,審查學校是否有不是提供的賬戶中的收入和支出行為,特別應注意往來款項的增減情況,看是否存在非正常的賬戶,或違規開設的賬戶,將資金轉出法定賬目。
五、數據對比分析法。即審查學校財務報表數據相比較分析的一種方法。審計時,以學校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報表為依據,當年與往年明細逐項數據作出對比,若存在數據增減幅度較大現象,應作出具體分析,并通過搜集外部相關證明性資料及詢問學校負責人或財務相關人員,看是否存在隱瞞收入或虛增支出套取資金而私設“小金庫”。
六、內審外調結合法。即通過賬面審查與賬外調查相結合的方法。一般從賬面上審查學校均已入賬的收支難以發現線索,需認真審查其他相關會計資料及查閱學校會議記錄薄等資料,并通過外部調查、走訪部分學生家長及教師,來尋找突破口。表現為:學校通過各班主任或課任教師不開收據向學生收取各種類型的補課費(如假日補課、開辦特長班等)等收入而游離于賬外;或學校直接向學生收取課外輔導資料、服裝費、飲水費、電影費、保險費、防疫費等大宗公共項目費用,并直接支付有關單位,同時收取有關單位的回扣收入不入賬,形成“小金庫”等。
(作者單位:會昌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