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機關作為國家經濟監督部門,肩負著《憲法》賦予的神圣職責。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如何把審計工作的定位提升到以服務科學發展為首要職責的層面上來,充分發揮審計在經濟社會運行機制中的“免疫系統”功能,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我們每個審計干部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基于對我縣審計工作目前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理解,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找準著力點。
一、深化預算執行審計,促進財政資金高效運行。開展預算執行審計是加強公共經濟權力運行監控、在宏觀層面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服務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手段。審計機關要一以貫之地把預算執行審計作為審計工作的永恒主題,緊緊圍繞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按照“揭露問題、規范管理、促進改革、提高績效、防范風險”的思路,對財政性資金進行全方位的監督,保障財政資金的安全高效和縣域經濟的健康發展。重點要突出四個方面:一是重點關注預算管理,從源頭上把握財政資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總體過程,推動財政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公共財政體制的不斷完善;二是擴大審計覆蓋面,堅持本級財政預算審計與延伸審計相結合,把所有財政收入上繳任務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單位都納入審計監督視野之內,確保審計的深度與廣度,同時注重加強審計情況的深層次分析與研究,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服務;三是以支出審計為重點,審計財政資金支出和使用的效果、效率,進一步完善財政權力的監督制約機制,促進各部門依法履行職責,規范預算支出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四是以本級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為龍頭,統籌安排各項專業審計,全面關注財政轉移支付資金、財政專項資金、政府性收入、政府債務等情況,促進財政資金運行更加科學、更加安全、更加高效。
二、推進經濟責任審計,促進領導干部依法行政。經濟責任審計在規范和監督權力運行,推進廉政建設,幫助和促進領導干部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增強權力約束意識、依法履行職責、有效地防御腐敗“病原體”的侵襲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管理使用干部提供了可靠依據。站在新起點,經濟責任審計要把促進領導干部守法守紀守規守責、嚴格依法行政作為重要關注點,把對經濟決策權、政策執行權、財經管理權、資金使用權的監督放到突出位置,通過對被審計領導干部任期內宏觀政策措施執行效果、財政財務收支及重大經濟活動真實合法效益情況、固定資產和債權債務增減等情況的審計分析,重點分清領導干部的主管責任和直接責任,科學、公正地評價領導干部的功與過,增強審計結果的“可用性”。審計中要注重“四個結合”:把經濟責任審計與其他審計有機結合起來,實行“一審多果”、“一果多用”;把離任審計與任中審計有機結合起來,逐步擴大任中審計的比例,促進審計監督“關口”前移;把經濟責任審計與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尤其與解決領導班子可能存在的傾向性問題結合起來,提高領導班子戰斗力;把審計結果運用與黨風廉政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加強對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力度和責任追究力度,推動建立健全問責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促進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健康發展。
三、開展政府投資審計,促進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政府投資項目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直接體現宏觀經濟政策的取向和重點。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抓項目、擴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投資規模之大前所未有。政府投資項目的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因此,審計要與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結合起來,以規范建設行為、節約政府投資、提高項目績效為目標,對政府投資項目實行全過程跟蹤審計,重點檢查投資項目是否符合政策取向、管理是否到位、招投標是否合規,有無重大損失浪費、工程量不實和高估冒算工程造價等問題,并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綜合評價項目的實施效果,促進公共資源有效合理配置,增強公共政策的效果和政府投資的效益。同時要積極探索建立有利于發揮國家審計職能優勢、社會審計專業優勢、內部審計知情優勢的政府投資審計工作新格局,不斷提高政府投資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有效防止違法違紀違規問題,最大限度地維護政府投資利益,保障政府投資效益最大化,努力使擴大內需的各項投資充分發揮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作用。
四、加強民生資金審計,促進惠民政策有效落實。民生關乎民心民意,關乎人心向背。加強民生資金審計,發展好、維護好、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和體現,也是審計機關的職責所在和義務所系。對民生資金的審計,不論是審計立項安排、審計評價標準,還是審計成效檢驗,都要把保障民生利益作為審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尤其要加大對就業和再就業、最低社會保障、社會養老保險、“三農”、醫療衛生、教育等民生項目資金的審計力度,重點關注國家政策是否落實到位、政策目標能否實現,有無擠占挪用資金、降低建設標準、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切實把資金在籌集、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審清、審深、審透,對審計中發現的帶有普遍性、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從制度設計、管理體制上深入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審計建議,督促改進和提高,確保民生資金真正用在民生項目上,產生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在審計方式上,要突破傳統的翻賬、看賬、查賬的審計方法,問計于民,因地制宜,因事制宜,靈活多樣地開展調查研究,主動聽取民聲,廣泛匯集民智,充分體現民意,真正使審計工作面向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得到群眾的廣泛參與、廣泛監督和廣泛支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各項惠民政策貫徹落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作者單位:南昌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