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西省中小民營外貿企業發展現狀
據中國海關、外貿部統計,隨著近兩年進出口貿易的飛速增長,國內民營外貿企業的業務總量提高很快,每年所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增長均超過2%,其中90%以上的企業是中小外貿企業。而相對來說,江西省的外貿依存度則較低,約為7%,并且由于引進的企業很多都是內資企業,所以與沿海地區相比,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較低。雖然省內中小民營外貿企業同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困難,但全省中小民營外貿企業的總體發展情況尚可。而江西的中小民營外貿企業,中小民營外貿企業進出口增幅較快,正處于高速的發展狀態,但2008年以來困難增大,甚至不少企業生存堪憂、難以為繼,其中存在很多的問題,最明顯的是融資難的問題制約了許多外貿企業的出口,尤其是中小民營外貿企業受融資的困擾更為嚴重。
二、江西省中小民營外貿企業融資難原因分析
1.擔保信用體系仍不健全。
江西省目前已設有100多家擔保公司,但就中小民營企業自身來講,一方面,固定資產較少,不足以抵押,貸款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中小民營外貿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屢有逃費、懸空銀行債務現象發生,損害了自身的信用度,所以為中小民營外貿企業貸款提供擔保的信用體系仍不健全。
2.缺少為其服務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原來的初衷是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服務的,可是現在它已經和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沒有什么區別了,其他新組建的城市商業銀行原來也是面向中小企業的,可由于資金、服務水平、項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嚴格,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
3.缺少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途徑。
在我國的股票市場上,對于新股的發行一直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總量控制的辦法。為籌得更多的資金,各地、各部委都競相推薦大公司上市,中小民營企業進入證券市場融資非常困難。從企業債券市場看,我國企業債券的發行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國家每年根據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確定當年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并具體分配到各地、各部門。中小企業很難取得發行債券融資的資格。
4.受經營環境變化的影響大。
比較難以準確預測風險是外貿企業的一個特點,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別政策變化多端,難以吸收投資注意,并且中小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資者投資的風險過大而不愿意投資。同時,中小民營外貿企業的資產相對較少,負債能力有限,不能吸引太多的投資。
5.人才較為缺乏。
6.管理基礎薄弱、機制僵化。
中小民營外貿企業普遍存在管理基礎薄弱,產權高度集中,導致內部決策缺乏靈活,機制僵化的問題。企業董事會構成不合理直接影響到重大問題的決策,監事會的地位不高,難以發揮監督作用。
三、江西省中小民營外貿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應對策略
1.著力構建資金支持體系。
(1)構建稅收支持體系。
第一,在中小民營外貿企業所得稅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第二,充分利用出口退稅政策,支持中小民營外貿企業融資。
(2)構建財政支持體系。
國家對中小企業融資的財政支持體系應該包括:中央財政設置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地方財政設置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支持資金。其中,對于外貿行業的支持主要是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支持資金。
(3)構建信貸支持體系。
第一,構建中小企業出口信用保險制度。
第二,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
(4)構建風險資本支持體系。
構建中小企業風險支持體系包括兩方面:積極準備創立風險投資市場、創立專項風險投資基金與機構。筆者認為,江西中小民營外貿企業大部分資產在1 000萬元以下,企業規模小造成市場拓展能力弱、產品開發能力差。因此,對于那些處于良好發展階段且有良好前途的中小民營外貿企業來說,應積極與國內外的風險投資機構建立聯系,尋找風險投資資金。
2.著力構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體系。
(1)建立小額貸款公司。
2009年2月16日,江西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江西省關于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江西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暫行管理辦法》,意見指出,力爭在今年4月底前,成立我省第一家小額貸款公司,重點為“三農”和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小額貸款服務。同時,我省制定出臺了《江西省小額貸款公司登記管理暫行管理辦法》,該辦法詳細規定了申請成立小額貸款公司所需具備的各項要件,同時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登記管理作出了明確要求,小額貸款公司設立為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3 000萬元;注冊資本為實收貨幣資本;自然人可參股小額貸款公司。另據南昌市政府金融辦工作人員透露,今年南昌將爭取設立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已有10多家企業來電話申報欲成立小額貸款公司。這給在金融危機中飽受融資困擾的我省中小民營企業帶來了曙光。
(2)放開民間借貸市場。
對于江西省中小民營外貿企業來說,民間借貸已經是解決資金緊迫問題的重要途徑,對于民間主體的融資活動不能簡單禁止,而是要用地方性法規進行規范,明確融資雙方的權利和責任,將其納入正規的金融體系。
(3)政府部門積極協調推進商業銀行改革。
作為江西省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協調各商業銀行,推進地方金融機構的改革,更好地為中小民營外貿企業融資服務。比如:在商業銀行建立專門針對中小外貿企業融資服務的中小企業信貸部;建立為中小外貿企業服務的進出口政策性銀行。并且,在地方金融機構中逐步推行利率市場化,利率是貨幣的價格,靠價格進行競爭是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只要在政府適當干預下的利率市場化,就能搞活地方金融機構,提高其競爭能力。
3.著力構建信用擔保體系。
筆者認為,對于作為欠發達省份——江西的中小民營外貿企業來說,最緊迫的是既要發揮出現有擔保體系的作用,同時應該盡快完善擔保體系的職能。
(1)完善現有信用擔保機構。
面對金融危機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江西省加快了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建設,對有市場、有訂單、有信譽、有效益,不是高污染、不是高消耗、不是高危產業的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擔保,支持這類企業做大做強。《江西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于2008年8月1日經江西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于9月1日起正式實施。
目前,全省已建立省、市、縣三級信用擔保機構132家,注冊資本34.2億元,累計共為6 735戶企業提供了融資擔保,擔保金額達123.4億元。
(2)建立行業協會、探索互助擔保。
地方應積極探索建立中小民營外貿企業行業協會,這種協會應是互助型的,它不僅可以為協會內的中小民營外貿企業提供經營所需的信息,而且可以為中小企業相互間交流人才、技術、管理、資金等提供場所和條件。
4.加強內部管理以提高擔保信譽。
企業應積極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企業成本,保持競爭優勢。
(1)改善融資狀況企業須信用先行。
首先中小企業要加大企業內涵改善力度;二是中小企業要提高自身的融資能力,發揮自身優勢,開拓新產品、新市場,通過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三是加強信用觀念,不逃費銀行債務,加強與銀行聯系和合作,建立新型的銀企關系。
(2)注重人力資源管理開發。
中小民營外貿企業應加強人才的引進、改善,注重人力資源管理開發,挖掘價值源。
(3)注重創新經營、加強營銷管理。
江西中小民營外貿企業已逐步在形成國際化經營的能力,仍應不斷創新企業經營,擴充利潤來源;加強營銷管理,穩固客戶基礎。現階段,我省中小民營外貿企業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鞏固和發展歐美發達國家和港澳市場;重點開拓了俄羅斯、東歐市場;積極發展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市場。
(4)穩定客戶、創立名牌。
企業應通過加強管理,穩定客戶,創立名牌,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中小民營企業要具有在國際市場創立名牌的強烈意識,并制定完善的規劃和措施,要以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為前提,加大對創立名牌的投入,提高新產品開發能力,不斷創新、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堅持以質取勝,重合同守信用。
2007年后,全省增列了15個品牌為江西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全省的出口名牌總數達到33個,其中國家級出口名牌1個,省級出口名牌32個。2007年,全省出口名牌企業出口總額達11.72億美元,增長18%,較上年凈增出口1.79億美元。應盡快成立若干產品基地商貿服務機構或組織,開辟貿易渠道,避免替人貼標生產,避免貨源外流,幫助外向型民營企業直接開展外貿出口經營,提高經濟效益,擴大外貿出口,增加本地財源稅源。
由于中小民營外貿企業的自身特點和諸多因素,決定了企業融資難將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雖然江西省也設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出臺了鼓勵中小外貿企業出口開拓的《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管理(試行)辦法》等政策措施,但資金問題實際更多是企業的內在管理和業務發展問題,解決的關鍵還在于企業的內部,發展良好的業務、不斷規范的管理、聚集優秀的人才將為中小外貿企業解決籌資、發展問題奠定基礎。
令人欣慰的是:雖然經濟復蘇前景并無完全明朗,但政府、銀行、企業等各方有識之士已經有認識、在行動,相信江西中小民營外貿企業一定能在當前大環境下否極泰來,充分利用當前發展機遇,迎來春天般的希望。
(作者單位: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
院、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